首頁>Club>
亞里士多德的悲劇觀是什麼? 亨廷頓是如何看待文明的差異的? 現象學對文明的影響? 俄國形式主義文論?
4
回覆列表
  • 1 # 我是小機靈啊

    悲劇是西方文學重要的題材,從古至今談悲劇的文藝理論家無數,例如如亞里士多德,布瓦洛,黑格爾,尼采和尤納斯庫。

    西方對悲劇的探討體現了人類從關注現實到關注精神世界的趨勢,同時也體現了邏各斯中心主義的逐漸消解。

    亞里士多德對悲劇的情節安排,人物性格和社會功用有一定的規定性。其中對情節安排的學說發展為古典主義三一律,但卻沒有涉及本質。《詩學》還體現了亞里士多德個人對世界的認識,就是文學模仿生活,即現實主義精神。

    亞里士多德和布瓦洛都是現實主義,強調悲劇是對行動的模仿,而從黑格爾開始到尼采到尤納斯庫開始偏重人的精神層面,文學隨之走向非理性思潮。

    對理性和邏各斯中心主義的關注,也從亞里士多德到尤納斯庫經歷了一個從拱形的發展,布瓦洛的新古典主義正是拱形的頂端,把理性作為文藝創作的最高法則。悲劇的文學性越來越被強調。

    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指出悲劇之死的罪魁禍首是歐里庇得斯和蘇格拉底,其實是在說明悲劇與理性主義格格不入的。最後尤納斯庫解構了悲劇。悲劇中有喜劇,喜劇中有悲劇。悲劇之所以為悲劇的悲劇性,亞里士多德認為是模仿和陶冶,布瓦洛歸結為理性,二人較關注悲劇與世界的關係;黑格爾重視衝突,就是從文學作品內部結構來說的,尼采進入非理性的夢與醉的世界,則顯示出關注作家心理的趨向。

    尤納斯庫更甚至打破了悲劇和喜劇的界限,悲劇的也成了喜劇的。這比18世紀啟蒙主義時期綜合悲劇和喜劇而提倡正劇的狄德羅和萊辛,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認為把悲劇和其他題材區分開來的悲劇性,從亞里士多德到新古典主義三一律對形式的規定性不能規範悲劇,尼采的日神酒神和黑格爾的第三種衝突,是從作品的創作來談論。如果涉及作品的閱讀效果,悲劇性是朗加那斯的崇高感,但又不限於表現王公貴族,也不限於語言和情感的崇高,而是結合當時觀眾的前理解結構出現的一種“張力”。

    如同本雅明對傳統藝術之光暈aura的高度概括,英伽登作品結構層次之最高階——形而上層次。

    但這種崇高,光暈和形而上層次的擁有是悲劇的靈魂。而悲劇性的靈魂即本質,在我看來,結合中國的意境學說就是,融情於事,於人,融思於事,於人。情節和人物中見情見思,和中國化的情景交融有異曲同工之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移民到希臘,孩子教育問題怎麼解決呢?那邊上學好辦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