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秘密不是秘密
-
2 # 陵西散人
戲曲是古代的重要娛樂方式。
例如,在明代的開封城內,王府、鄉紳家蓄養著很多戲班,共有大梨園七八十班,小吹打二三十班。開封演戲之班,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是“富樂院”之樂戶,平常主要隨駕侍候奏樂,並承應王府中的很多堂會。據記載,明初曾撥給周王府樂戶27戶。在周王府敕撥的御樂中,男女皆有色長,其下有吹彈、七奏、舞旋、大戲、雜記。女樂也能彈唱官戲。每當王宮中有宴席,女樂必須在旁伺候。而朝殿有席,則只扮雜記,或吹彈、七奏,不敢做戲。宮中女子也紛紛仿學演戲。但富樂院中也多出奇美色妓女,她們精通撫操絲絃、鼓板、謳歌、旋舞。
二是清唱局。在開封的各街酒館裡,時常坐客滿堂,清唱取樂,直到二更才散。明中葉以後,清唱劇曲之風相當盛行。《金瓶梅詞話》中,談到清唱有百餘處之多。又據明人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在明代,金陵、汴梁為明代南北的歌舞之都。事實確乎如此。在開封,當時已經有專門的清唱局。清唱與一般的演劇稍有不同。清唱時,伴奏樂器多者六七種,少者一兩種即可,演唱較為方便,可供往來客商或一般人家喜慶堂會之用。
三是舞旋。據《東京夢華錄》之“京瓦伎藝”條,可知宋代汴梁有“張真奴舞旋”。《夢粱錄》有“散樂傳學,教坊十三部”,但不載十三部名色。在《都城紀勝》之“瓦舍眾伎”條,則明確記載了十三部色之名,分別為篳篥部、大鼓部、杖鼓部、拍板部、笛色、琵琶色、箏色、方響色、笙色、舞旋色、歌板色、雜劇色、參軍色。色有色長,部有部頭。可見,舞旋早在宋時已為戲劇組成之一部。
四是大戲。所謂大戲,應該是屬於相當正規的戲曲表現形式。除了比較正規的戲班之外,明代還有很多“賣唱趕趁”之人,活躍於大江南北的鄉村,為鄉村的農民提供娛樂服務。
在明代,各種雜技、舞蹈,廣泛流行,併成為江湖藝人謀生的一種手段。在明代的民間,各種雜耍更是風行一時。每當迎神賽會之時,必有雜技表演。而一些專門的雜技藝人或戲班,為了謀生的需要,也多出人於南北各地的城市和碼頭,表演雜技專案。
在明人王圻所著《三才圖會》的“人事類”中,儲存了明代雜技武術活動的圖畫多幅,畫上描繪的雜技表演,都在露天廣場,其中專案有飛叉、中幡、耍花壇、雙石、槓子、石鎖、花磚、舞獅子等。圖上還畫著圍觀的看客和放道具的箱擔、裝石擔的馬車等。參加活動的除藝人外,還有不少的文人秀才。
回覆列表
古代人的娛樂活動遠遠沒有現代人豐富。古代的瓦舍,勾欄就是現代的俱樂部。裡面也有很多娛樂活動。比如:下棋,小唱,雜劇,影戲等。平時,古代人可以打獵,逗鳥,鬥雞,蹴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