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人筆記
-
2 # 書法黑白道
除特大榜書和大號美術字之外,從書法角度說,無論什麼書體,書寫中的點與線、字與字之間,是聯絡的,是互動的,是動態的。
我一直認為,書寫過程中,一定要做到上一筆決定下一筆,上一個字決定下一個字,否則,作品就是痴呆的、孤立的,斷裂的,就破壞了書法應有的韻律和節奏。
再次強調,書法是寫出來的,不是描出來的。
為什麼會出現寫一兩個字就反覆蘸墨現象呢?
或有如下原因。一是新手,對筆墨紙的效果心中無數,只能慢慢描,試著畫。二是生手,雖然自己練習不少,但筆法不夠嫻熟,一旦到了場合,就緊張了,突然就不知道怎麼寫了。三是還沒有真正理解什麼是書法,全靠膽子大,認為描出來的也是書法。
回答膚淺。見諒。
-
3 # 翰墨書道
書法講究氣韻生動,暢達舒展。寫一字間停下來沾墨,容易使得氣息中斷,所以說寫一個字時,最好一起呵成,並且寫一個字期間中斷,容易把字寫散架了,還給人感覺有製作的嫌疑。
-
4 # 一嘯子
寫一個字,要醮幾次墨,說明其對書法的基本技術都還沒有掌握。為什麼呢?因為一個熟練掌握了控筆技術書寫者,只要適當調整力度及筆鋒方向就能輕易解決反覆醮墨的問題。而一個不懂得筆墨技巧的書寫者,如何揮毫潑墨,抒情寫意?更不可能做到筆墨的氣韻生動,一氣呵成了。呵呵,依我看,一字多次醮墨者不是初學者就是傻逼,連工匠都不是。
工藝書法與藝術書法的區別,就象說話與唱歌、走路與跳舞的區別一樣。
說難聽一點,就如屍體與活人的區別一樣。再美的工藝書法,只不過是一具美女僵硬的屍體;再醜的藝術書法,她也是一個鮮活的有靈性的人。我可以與一個奇醜的老太婆同桌共歺,而絕對不敢與一具美女殭屍同席交淡,我怕被嚇死,呵呵。
-
5 # 松風閣書法日講
這個問題提煉一下觀點,基本上可以概括為——書法為什麼只能寫一次?重複書寫的書法還算書法嗎?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也具有普遍性。讓我們看一下中國書法史上的名家名作。
中國書法史上,王羲之的書法是所有學習書法的人,所不可逾越的高峰。而他的代表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而我們瞭解這幅書法的創作背景就可以發現,這幅傳世名作、讓我們後人驚歎不已的書法作品,其實它的誕生是非常偶然的,幾乎是可以說是傳奇性的。
因為這幅作品時王羲之在醉酒狀態下寫出來的。當時3月初3,王羲之和一幫好友一起聚會宴請朋賓,大家玩得暢快,而且此時江南正值美好景色。王羲之又貪杯了不少。大家即興賦詩,集結成冊,想讓王羲之給這冊詩集寫一篇序,因此蘭亭序就這樣誕生了。
然而,王羲之寫這篇序的狀態,是微醺的狀態下寫出來的,藉助酒精的力量,他一揮而就,寫下千古名篇。
而正是這篇即興之作,成為王羲之書法最高的代表作。比較有趣的是,王羲之醉酒醒後,寫了數十遍蘭亭序複製本,但都不如當時醉酒時候寫出來得好。
這個後來的細節說明,即便是書法大家,一篇好的書法作品的誕生必然是偶然的,也是自然誕生的。在種種機緣巧合的作用下,才能誕生超乎人意料的書法神作。
假設王羲之這一天沒有去參加宴會,假如他一滴酒都沒喝,假設他這一天心情不好,假設這一天天氣很糟糕,假設這一天沒有人寫詩,上述任何一個條件缺失,王羲之的神作蘭亭序也就不可能誕生了。
所以我們看到,王羲之書法神作的誕生,基本上可以說是具有某種神秘色彩的,這樣的神作,自然從裡到外都透露著一股自然之氣。單純靠人的設計和人的主觀努力,是不可能出現這樣神作的。
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個書法家——顏真卿,他寫的書法作品——祭侄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而我們看祭侄稿的誕生,也是充滿傳奇經歷。
首先,這幅書法作品,是顏真卿為了紀念自己的侄子而寫的。顏真卿是唐代安史之亂中,第一個起來勤王的大將。對於國家忠心可見一斑。
而顏真卿最疼愛的侄子又在這場動亂中為國犧牲。可以想見顏真卿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來書寫的,對於國家的忠心,對敵人的憤恨以及滿腔的痛苦、血與淚交織在一起,讓顏真卿心中的情緒噴薄而發,透過筆端,揮筆寫下這篇驚天地泣鬼神的書法作品——祭侄稿。
透過上述兩位書法大家的書法作品創作經歷,我們可以看出,凡是好的書法作品,他們必然是一揮而就的,他們必然不是多次蘸墨,靠著人的聰明才智,設計、製造甚至是編造出來的。
中國書法的創作法度不允許書法被“創作”出來,書法所使用的紙張——宣紙的特性——湮墨的特性——也不允許書法一筆一筆的描作。
所以,書法作品但凡能稱得上藝術的,就必然是自然寫就的,靠書法家的功力、學識、涵養、技巧以及藝術家的表現力寫就的,絕非是人工的設計、計算,那樣的東西只能算上工藝品。因為但凡是人能設計出來的、人能做作出來的,就一定沒有自然而然、鬼斧神工那樣令人意外和驚歎的美。
您說是不是這個理?
-
6 # 子衿書法
古人寫字,惜墨如金。醮墨僅僅筆尖輕點一下。一書數字。他們對待書法的態度只有一個:把字寫好。
藝術是近代流入中國詞彙,在古代,人們的頭腦中,不會把字按著藝術這個方向寫,只會按著法度去寫,所以他們的字寫出來都具有法度。
現在呢,書法的法度被一些人用藝術替代,追求的是視覺效果。為了在展廳中突出視覺衝擊力,拿起毛筆,把整個筆身放入墨海中,讓墨汁充分浸透,然後做沉思狀,深呼吸,馬步站穩,含胸拔背,氣沉丹田,輕舒猿臂,欲行又止,重新再來,待觀者屏息閉氣之際,突然縱筆,一下去,墨星飛濺,叫好聲響徹雲霄,再次醮墨,迅雷之勢,潑灑出去,一干觀者,紛紛為之驚歎,為之歡乎……先生真乃神筆!先生真乃天下第一……各種贊美之聲不絕於耳。一個字尚未寫完,墨海里也是空空如也。
-
7 # 千年蘭亭
曾經見有人寫字,每寫一兩筆蘸一次墨,每個字寫得漆黑光亮。這是書法嗎?
國畫講究“墨分五色”,書法其實也有這一說的。字在書寫過程中,隨著筆頭含墨量的減少,墨色就濃變淡、變枯,這是一個書寫的自然狀況,在這一過程中,飛白產生了,枯筆產生了。若是每一筆都是一個顏色,那就成印刷品了。
其次,作品的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列與列之間,是要講究呼應的,作品是要講究行氣的。蘸墨次數多,氣就斷了。而這種呼應,最基本的就是要從字組的創作練起,把幾個字當一個字寫,墨色就濃到枯,氣就順了,呼應就有了。
所以說,書法要學會用墨。多次蘸墨說是造型工藝並不為過。
回覆列表
我是一人。如果寫一個字,多次蘸墨,書法技法需要加強。
技巧層面的問題,還沒有到藝術層面。如果從書法的角度,一個字多次蘸墨,直接的原因書寫時調鋒能力比較弱。
調鋒是書法中,既是最基礎,又是最難的技巧。
說基礎是因為,如果調鋒能力弱,那麼有可能寫一筆就要蘸墨調鋒。
寫字的過程是這樣
毛筆蘸墨,不管寫在紙、絹或者什麼任何物體上,毛筆肯定會彎曲。
因為毛筆會彎曲,而且每個人寫字彎曲程度不一樣,所以用毛筆寫字就會千姿百態。
這就是每個人寫字的功力。
這個圖,寫著寫著,毛筆就會分叉。
書法水平比較高的人,會控制毛筆,他們能夠調整筆鋒,防止毛筆出現分叉的狀態。
正因為如此,所以經常有人說
比較懂書法的人和不懂的人,一起臨相同的字帖,懂書法的人蘸墨次數一定比不懂的人少。
作為基礎,會調鋒,也是書法入門的一項要求。
如果還不會調鋒,那麼書法還沒有入門,更不要說上升到藝術。
學會調鋒並不是很容易,但也不是特別難。
書法作品要上升到藝術,楷行草字型,調鋒都是非常重要。個人風貌上來說,調鋒方式方法是一個非常好的鑑別誰的作品的方法。
我是一人,喜歡書法,大家一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