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雪寒

    《父與子》的中心人物是平民知識分子巴扎羅夫。巴扎羅夫是平民知識分子的典型,是“新人”的形象,他性格的突出特徵是具有鮮明的革命色彩,這表現在:

    1、他激烈地否定現存制度。巴扎羅夫的否定有其歷史的合理性。這裡首先是歷史進步的需要,其次才是革命者的版面認識和過激情緒。作家對巴扎羅夫的這種精神特質雖不欣賞,但卻作了真實的描述。

    2、蔑視貴族階級。這是平民覺醒的一個重要特徵。巴扎羅夫確信真理在自己手中,確信自己是時代英雄,有權蔑視貴族階級。他對於巴威爾的憤怒挑戰始終從容對待,而且常常擺出一付不屑一顧的態度。在論辯中,在決鬥裡,他老師崇高的勝利者。最後巴威爾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光榮已成往事。

    3、以平民身份自豪,跟人民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巴扎羅夫已經不同於巴西斯托夫,他不再是優秀貴族分子的追隨者,他已經意識到,平民優於貴族。這是平民勢力興起的又一個重要標誌。同時,屠格涅夫也表現了巴扎羅夫的知識分子的生活方式使他和人民隔膜起來的情形。一個農民評論巴扎羅夫說:“當然啦,他是一位少爺,他能懂得什麼呢?”這樣的描述也是很深刻的,它揭示了巴扎羅夫高於普通農民和脫離人民的一面,在當時的平民知識分子中,這也是一種典型的現象。這正是後來的民粹主義運動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巴扎羅夫是精神上的強者。他充滿自信,生氣勃勃,具有銳利的批判眼光。他和阿爾卡狄家的僕人們和睦相處,並不妨礙他批判老百姓的落後迷信。他的精神力量和批判鋒芒集中表現在他與巴威爾的論戰上。兩人初次相見,就在感覺上互不相容,進而展露出思想觀點上的針鋒相對。巴扎羅夫以他特有的簡潔、粗魯的話語對巴威爾以強有力的反擊。頗有咄咄逼人之勢。他決不屈從權威,具有自主的人格和評判標準,體現了年青一代獨立思考的處世態度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鬥爭精神,當然,也帶有年輕人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程中的可能產生的偏頗和極端。但他還是以毋庸置疑的精神優勢壓倒了對手。巴扎羅夫吻費涅奇卡,在巴威爾看來,是嚴重地侵犯了貴族的權利,也是他們之間對立觀點的繼續發展。決鬥暴露了巴威爾的偏狹、虛弱和做作,顯示了巴扎羅夫的豁達、鎮定和自信,雙方精神力量的強弱在此得到進一步的揭示。

    巴扎羅夫是行動的巨人,他抨擊貴族的泛泛空談,自己首先從小事做起。他具有實踐能力,注重自然科學研究。他的行動有價值取捨標準:“凡是我們認為有用的事情,我們就依據它行動。”他的行動目標很明確——為未來打掃地盤。他敢於行動的勇氣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現在對待愛情的態度上。他曾惱怒自己也產生那樣浪漫的情感,但在愛情之火燃燒起來的時候他卻決不迴避躲閃。

    屠格涅夫寫出了在否定愛情的巴扎羅夫內心,愛情是如何萌芽、發展的,寫得真實可信。但是作家讓巴扎羅夫在愛情受挫後一蹶不振,重蹈了巴威爾在戀愛上的覆轍,那句對巴威爾的尖刻評價“雄性生物”猶如一記耳光反打在巴扎羅夫自己的臉上。這並不是說,不能寫他的失戀痛苦,英雄也有兒女情長的一面。但屠格涅夫卻讓他的主人公一味消沉下去,不能自拔,直至死亡。這不能不是對巴扎羅夫的曲解。那個在貴族莊園所向披靡的勇士竟無力使自己最終擺脫消極悲觀的情緒,人物性格的整體性因此受到損害。作家把巴扎羅夫臨終前期待阿金左娃的一吻這幕寫得極為動人,然而他的銳氣,他的憤恨,他的精神威力,他的堅強意志也在這女人敷衍式的一吻中消溶殆盡。

    這種違反人物性格發展邏輯的矛盾變化,與作家的思想傾向不無聯絡。屠格涅夫對巴扎羅夫所代表的平民知識分子有一種情不自禁的嚮往,他欽佩他們的個人品質和犧牲精神,但並不贊成他們的社會政治主張。這位溫和的自由主義貴族作家害怕暴力革命,不希望他們的事業取得成功。他認為他們的觀點必然導致他們成為悲劇人物,因此他安排了巴扎羅夫的失戀、悲觀乃至最後死亡。巴扎羅夫性格上的不一致正好折射出作家對民主主義者的矛盾態度。

    綜觀巴扎羅夫的性格特徵和矛盾心理,不難發現其性格具有喜劇性和悲劇性的雙重特質,從他“出場”到“離場”只有短短的一個多月,他給讀者留下的印象是唇槍舌劍,左右開攻,東奔西跑,文攻武鬥,直至死亡,這不禁令人想起堂吉訶德。然而,堂吉河德是瘋癲的,巴扎羅夫卻是清醒的。如果說,父母給了巴扎羅夫喜劇性格,那麼,屠格涅夫則給了他悲劇性格。從某種程度上說,19世紀60年代的俄國並不具備產生巴扎羅夫這種性格的土壤。換言之,屠格涅夫運用典型化手段使巴扎羅夫成為典型,這是他的文學幻想。為此,俄國青年讀者不能接受巴扎羅夫這一形象不是沒有道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0多了!工作沒有了!和女朋友也分手了,投資也賠錢,房子也白白裝修了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