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律明
-
2 # 無聊大叔聊天下
文字發展到商朝己經有固定的字形了,嚴格意義上說,商朝是有真正意義上文字紀錄的朝代,在商之前大多為半神話傳說時代,這己經由出土的甲骨文碎片記錄所證明,在己出土的甲骨文中,己經發現近五千類似漢字,被確切認定的漢字一千七百二十三字,大多為象形字,在商之前,人們發明了結繩記事,後來發現時間一長,便記不清了,便又發明了各種符號刻在陶片上,石頭上,在使用過程中逐步改進,到商朝時己形成完整的文字了。
-
3 # 回憶148755646
早在八千多年前伏義氏就創立了象形文字再經黃帝時期的倉頡修改文字,到商朝己存在象形文字四千多年了,商朝的文字是繼承伏義文字而已。所以中華文明不是五千年,而是八千多年的最長最有連續性的文明。所以每個華人都應該為有全地球最長文明史而感到自豪。
-
4 # 無風即風
商朝的文字就是甲骨文,目前唯僅可查的甲骨文載體只有龜甲(含牛胛骨)與青銅器,而刻在甲骨上的文字要早於青銅器(商末才出現銘文),也就是說,甲骨文一出現就是成熟型的文字,因為一發現就已經具有相當的文字數字與成熟的書寫格式。
那麼,在甲骨文之前,有沒有其它文字?這些文字會不會是甲骨文的祖宗?
先來逐一看看:
距今7000年前的龍虯莊陶文4600-4000年前的“丁公陶文”距今4600-3300年前的昌樂骨刻文距今4000年前的陶寺遺址的陶壺朱文3900年前的桓臺史家甲骨文(圖片欠奉)——唯一比殷墟甲骨文更早的甲骨文與殷墟甲骨文幾乎同時期的江西吳城疑似文字
以上這些,到底與甲骨文有沒有聯絡?
其實,僅憑目測就可以判斷:一定是有關係的。
比如,非常接近的有賈湖遺址、龍虯莊陶文、昌樂骨刻文、陶寺遺址與二里頭遺址的那些疑似殷前文字,我們都能一眼看出,它們是同屬一個系統的字型。
但是,遺憾的是,我們沒法破解它,因為它的數量太少了,所以,現在問題就卡在這裡。
殷商的文字到底因為什麼原因,而讓我們無法追查到它的源頭?
難道,我們真的只是在殷商時才出現文字的嗎?
可是,這樣又如何解釋甲骨文的“橫空出世”?
請看影片分解:《“追捕”甲骨文的製造者》
我們現在看到的象形文字,“曌”、“騳驫”許多人都不認識。前面一個讀“zhao”,後面二個讀 “dubiao”。前面一個字的意思為“日月凌空、普照大地,是武則天專用;後面二個字的意思為“駿馬疾馳、萬馬奔騰”。儘管這些字大家都不認識,但是它們卻存在,並且這些字有含義,識中文的人都認可,這些文字都是唐代以後發明的。
中國的最早文字應該是殷商的甲骨文,甲骨文表明的含義是“占卜、祭祀、戰爭、氣候、收成”等。由於殷商時期出於半遊牧半農耕的時期,周圍大部分是遊牧民族,當時出現這些文字是出於宮廷和諸侯王共同需要這些甲骨文作為證明某一件事或發生過某一件事的記錄,這些記錄是這些人共同認可的,並且只有這一小部分認識這些文字,所以有這些甲骨文。
商朝時,有一個姓周的叫古公亶父的遊牧部落,由於受到戎、狄等遊牧部落的騷擾,遷徙到今天陝西的岐山,那裡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古公亶父帶領自己的部落營屋造田,成為了農耕民族。古公亶父的子孫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周公旦頒佈了周禮,主要是要用來約束各諸侯王(遊牧民族)茹毛飲血的習慣。譬如:有血緣的不可以有性生活,父與女、母與子、兄與妹等。但是,齊(魯)姜就與自己的哥哥發生了婚外情,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亂倫了。
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也統一了中國的文字,最主要的一條是“行同文”。李斯將統一的文字改變為小篆,專門用來官方檔案的書寫以及檔案的傳遞。漢朝時四百年,為了將儒學推廣到庶民(老百姓)中去,就將漢字、漢姓、漢文化教授給普通老百姓,與此同時,漢字開始發揚光大,大量的漢字開始產生,漢字也開始定型。同時將儒學的周禮更加進一步地推廣到老百姓那兒,不但有血緣不能有性關係,沒有血緣的也不能有性生活。譬如:父與媳、母與婿、弟與嫂等。在當時,我們漢民族是周圍所有的遊牧民族中最文明的民族,鶴立雞群。
從結繩算數,到文字的誕生,是從矇昧時代向文明時代發展的過程,最主要是“需要”。如果一個民族他所需要,發明文字,並且這些文字被所有統治下的民族認可,這就是大家認可的真正文字。反之,這個遊牧民族畫了一個符號,只有幾個人能識別,這些只有說是神話,不能被大多數人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