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海小提督
-
2 # 白鶴11511955
死又多口氣,活又少精神。何時壽終正寢?聽天由命。空有天子名號,想東山再起,有心❤無力。這就是東周末年王室的狀況。所以高瞻遠矚的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寧可被罵千年,也不重回分封之路,開啟了中國首個大一統、中央集權時代,這個理念被後人無數次的驗證是正確的。蘇聯解體的後果,想必大家知道,歐洲為什麼要成立歐盟?美國為什麼想方設法要拆散歐盟?難道美國不想中國解體?還是中國的祖先說的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集體的力量肯定勝過個體。
-
3 # 陳平66215036
贏蕩舉鼎,是少年和秦國國君兩者與一身的集合行為,一個以東出一統天下為目的的秦國遲早要蕩平一切,此時的周王室已經根本無力阻止各大諸侯國對社稷的窺探,與漢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同的是,對周王室的忌憚各諸侯國並不強烈,曹操時的民心和當時的 民願是有根本差距的。大周王室和百姓都明白,其被取代只是早晚的事。贏蕩不過是走在了前面而已。
-
4 # 而知而行的歷史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趙氏,名蕩,亦稱秦武烈王,秦惠文王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在位。前307年,武王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大鼎脫手,砸斷脛骨,到了晚上,氣絕而亡,年僅23歲。
秦武王,能稱得上一個“武”字,可見不是等閒之輩,武功了得,邊功了得,只做了3年國王,秦國國勢大漲,對外進攻頻繁,諸國恐怖。這個時候的秦國,隱然已有吞併天下之志了。這個時候,作為諸侯共主的周王,還在分封體制內越來越沉淪。
本來平王東遷後,周室國力因為失去關中,大不如前,只能靠著洛陽一帶的中原地方維持著天子的尊嚴。後來春秋戰國,各個諸侯國攻伐兼併,漸漸國力都已經超過周王室。周王起初做過掙扎,後來被徹底打廢,再也不出頭,就老老實實的當掛名老大。一當,就當了500年。本來分封制的關鍵在於大家都守禮法,可是大爭之世,禮崩樂壞,大家都不守法,誰的地多,人多,力量就大,世界開始靠拳頭說話。可是周王室,作為西周的直系,必須做出表率,用來維護禮法尊嚴的土地,就這樣越分越少,最後,只侷限了洛陽周邊一小塊土地。
可是這樣,周王室還不爭氣,還在鬧分家。
公元前367年周王室內亂,京畿之內分出東周,西周二侯國,二週以伊洛河交匯處為界,西屬西周都王城,東屬東周都鞏,經東西周一分,天子周郝王失去了養生地,孤居成周城,經濟依賴於西周。
這個時候的東周國、西周國,是侯爵,比戰國七雄低一等的爵位——也沒啥用,兵少民寡,也就是這些大佬沒功夫搭理,不然早就滅了。
秦武王的時候,正式周王室最衰弱的時候,當時的周赧王已經沒有了轄地,當時的洛陽一分為二,東邊的是東周國,西邊的是西周國,每個國家差不多有現在的一個縣大,周王室都窮到沒有糧食吃了,靠著西周國的貢獻,勉強度日,日子過苦巴巴,還得維持著天子的顏面——連七國朝貢,都是自己帶肉來,讓周赧王發下去……七國之人朝貢的時候,也會帶一點東西來孝敬。
周赧王就這樣混了59年,當了59年連村長都不如的王。
到前256年,周赧王被鼓動著伐秦,全華人口不足3萬,沒有兵、沒有糧,周赧王不想一輩子窩囊,借錢起兵,湊了老弱6000人的軍隊,可是被放鴿子,軍隊一觸即潰。債主找上門,周赧王愧疚難當,躲進高臺。所以就有債臺高築的說法。
秦孝文王於公元前256年破周王城洛陽,攻滅西周國,周郝王及西周君被廢為平民,遷出成周城與王城,不久寄居在西周國的周赧王卒,掛名天子不復存在。秦取象徵天子權力的“九鼎”寶器置於咸陽。周不在稱王,史家開 始以秦紀年。
秦莊襄王即位,秦軍於公元前249年攻入鞏,消滅東周,俘周惠公,周王室從此退出歷史舞臺。立國八百餘年的姬姓周王朝最終滅亡。
回覆列表
此時的周王朝已經名存實亡,原本就很小的王畿地區因為公子根的叛亂變成了事實上的分裂形成了西周公國和東周公國,東周末代君主周赧王居於西周公國(兩國並不是在周赧王時期分裂的),兩國的國主都是本國的實權君主,西周公國和周天子應該是很親密的,東周公國應該就不是了,兩國雖然是兄弟國但矛盾重重經常發生摩擦,並且東周公國的成立就是受制於趙韓的,所以與西周公國和周天子是對峙的關係!還有一種解釋,從東周公國成立後史書上記載的方式便是將兩者區分開來,明確的標註兩國名稱,因此可以側面證實兩國事實上的分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