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生有畫

    劉伯溫和張良,雖然都是頂尖級別的軍師。但是他們兩個,骨子裡確實不同的哲學。

    張良學的是兵法加黃老之術。所以張良的性格,人生追求,都是求一個無為而有為。換句話說,就是不強求。能做則做,不做也無所謂。這也是我們看的出來的。

    劉伯溫學的是兵法加儒學。儒學是用世之道,提倡的是經世濟民你,是敢為人先,天下己任。

    所以,劉伯溫不會自我隱退,大明建國後,他還很年輕,他很像有一番作為。

    對政治的敏感度不同。換句話說,他們對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政治哲學,領悟程度不同。張良在功臣後勇退,是為了防止兔死狗烹。劉伯溫卻繼續留任新朝,是對這個哲學的理解度不夠。

    最後,所遇到的人不一樣。劉邦是隻殺異姓王,對文官還時很信任的。而朱元璋,則是對元老功勳,凡是有軍事才能的,有大才的,都不會放過。

    人生哲學不同,對政治的殘酷性認知不同,對皇帝性格的瞭解不同,遇到的主子做事風格不同,導致了他們各自不同的命運。

  • 2 # WILDMAN

    功高震主,皇權吃人,本身存在僥倖心理,認為朱元璋對文官會格外開恩!劉伯溫自幼聰慧過人,被鄉間父老誇讚為“神通”。1333年,二十三歲的劉伯溫考中進士,之後他當過小官,但在發現了元朝的腐敗後一怒之下辭官回鄉,過上了隱士生活。1360年,劉伯溫被朱元璋請出山,以謀臣的身份幫助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朱元璋深知劉伯溫才識過人,便對其尊崇有加,時常向外人介紹說劉伯溫是他的張良張子房。果然,劉伯溫利用自己的才學與忠誠幫助朱元璋成就了一番霸業。然而,當上皇帝之後的朱元璋卻將劉伯溫視為異類,時刻想將其剷除。1375年,劉伯溫感染風寒。朱元璋派大臣胡惟庸帶太醫前去看完,此人平日裡與劉伯溫素有間隙,他此次前來其實還是帶著毒死劉伯溫的任務來的。就這樣,劉伯溫吃了摻有毒藥的藥之後,每日感覺肚子不舒服,就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似的,而朱元璋知道後卻只是一味讓他好好休息,並未多做問候,這讓劉伯溫十分失望,最後憾然回到了家鄉。回到家鄉之後的劉伯溫自知時日無多,便將兩個兒子叫到了身邊,將自己的後事都說了出來。說完以後,又拿出一本書,讓兩個兒子立刻交給皇上,並且告誡孩子們,以後他的後代,都不準學習天文方面的知識。說完這些,便合上了眼睛,離開了人世。最後我們再回到之前的那個問題,朱元璋為什麼要殺了對其有大幫助的劉伯溫呢?而劉伯溫聰明絕頂,為什麼沒能算到這一步呢?在小編看來,理由大致有以下幾點:一、狡兔死,走狗烹。朱元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獨裁的皇帝了,天下穩固之後,他的心態也開始了改變,為了朱家的天下穩定,他一定要將這些隱患去除。二、劉伯溫自恃才高,平日所作所為也有些功高蓋主,這讓朱元璋心中不滿。三、這最後一點剛好是之前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劉伯溫那麼牛,肯定算出了自己的下場不會好,但他卻無能為力,為什麼呢?因為朱元璋手裡有一樣東西他惹不起,那就是可以吃人的皇權啊!

  • 3 # 相親的那些事兒

    因為兩個人所面對的君主不同,劉邦在當皇帝前是個混混即流氓,其實古代是非常講究一個義字的,特別是在唐朝以前,漢朝很多將領都是因為他們是真正的造反才會被殺的(當然,韓信除外。)而朱元章稱帝之前是一個經受過很多苦的人,當過放牛娃,做過叫化子,還當過和尚,這樣的人非常害怕失去自己的財富和權利,因為他窮怕了,再加上他稱帝時年紀又比較大了,猜疑心很重,明朝的社會禮儀規範對於義氣這種行為已經不不嚴格了,再熾上兩個人的出生背景不同造成兩個功臣的下場的不同。

  • 4 # 劉道正135

    這其實是對周圍環境之認識、所採取之態度、以及最後的做法之不一樣,得到了自己所得之效果。

    聰明,自不必講都是一流之謀才。

    對主子之忠心,當然也不用懷疑,都是一心護主子成功。

    但對周邊之事,態度與方法之不一樣,至使最後效果不一樣。

    對楚國之舊人,張良是善,劉伯溫是傲。對部下有錯之人,張良是寬大,劉伯溫是處死為快。然後就是對自己最後歸屬之索求不一樣,張良是適可而止,劉伯溫是高了還想高。

    一系列作為,就給了張良之主劉邦和劉伯溫之主朱元璋不同的感受,最後得到了不同之結果。

    一個善終,一個被猜忌而自己憤憤不快而死。

    終是各有其結果吧。

    但嚴格地講,劉伯溫也算善終,只是自己的猜忌之心太重而己,引起自己的不快樂。

    傳說中劉伯溫被用藥毒死,據講是不可能的,只是編故事而己,不可相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了酒之後犯了錯該不該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