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執堂賈保榮
-
2 # 東家APP
在說古帖墨跡本之前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墨跡本。
墨跡本也簡稱為“墨本”,簡單點來說就是那種白底黑字的書法作品,即在白紙當然也包括在絹帛等絲織品、其他顏色的紙張上書寫的黑色字跡。
題主你問宣紙出現之前的古帖墨跡本是用的什麼紙,這個考究起來就要了解中國在宣紙誕生之前的造紙文化了。
眾所周知宣紙是唐朝時期才被記錄在史料中,《新唐書·地理志》和《唐六典》上記載著“宣州貢紙、筆”等文字。
但宣紙生產的主要記載可以追溯到宋末元初。
那麼在宣紙產生之前,古人是用的什麼紙呢。
從書中可得知,因為古紙原料具有時代性和地域性,所以古代造紙的原料,會因為地理的變化而變化,隨著技術的發展品種也會增加。
細數造紙原料的五大類:一是麻紙;二是:木本韌皮纖維紙,如楮皮、青檀、桑皮等;三是竹紙;四是麻、竹皮各種原料混合製漿紙;五是還魂紙,又稱為再生紙。在現存的書畫用紙中,除還魂紙外,其餘四類都能見到。
根據文獻記載,晉、唐、宋時還有藤皮紙、稻草紙和麥稈紙,但迄今在實物中還沒見到。
麻紙是中國最早應用於書畫的紙種,在紙出現之前普遍書寫的材料是竹簡,在這裡不與多談。
而迄今為止發掘出來的最早的書法文物是西晉文學家陸機的章草《平復帖》,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墨跡是用禿筆所作,紙張經過多次鑑定,被證實是為早期的麻紙。
△ 陸機 平復帖
至五代隋唐時期,書法用的紙仍然還是以以麻紙居主要地位,杜牧題款的《張好好詩》也是麻紙。
不僅如此,吳綵鸞寫的《切韻卷》也是由麻紙,同理,虞世南臨摹的《蘭亭》卷、顏真卿所作的《湖州帖》,以及王獻之的《東山松帖》都是麻紙。
△顏真卿 湖州帖
△ 王獻之 東山松帖
從這裡可以看出,五代至隋唐的書法家們布不只是在創作時會用麻紙,而且在臨摹漢、晉法帖藉以練功時也用麻紙。
除了麻紙之外,皮紙也是書法家們愛用的。
據《後漢書·蔡倫傳》裡記載,東漢時期就已經發明瞭皮紙,但就目前考古發掘中還沒有見到實物。
直到隋唐之後才見到早期的實物,唐代初期馮承素的《蘭亭序》,神龍年間的摹本,就是用的皮紙。
此紙為白色,略帶灰色,表面平滑,纖維束少見,但有紙須,製作精細,是皮紙中的上乘。
△ 蘭亭序
宋代的時候,書法家也慣用皮紙,蘇軾的《新歲未獲帖》、宋徽宗趙佶為《夏日詩》、李建中的《同年帖》,這些都是皮紙所作。
△ 蘇軾 新歲未獲帖
△ 趙佶 夏日詩
△ 李建中 同年帖
至於其他用紙,比如說米芾的《寒光帖》用的是摻有大量竹料的楮皮紙。由此可見,造紙在宋朝時期又有了新的品種,竹紙,包括米芾的《珊瑚帖》也是用竹紙所作。
-
3 # 書法功課
一、宣紙,(又稱徽紙),起滾於唐代時期安徽境內的池州(池紙)、橄州(教紙)、宣州紙。由於這些產紙地區(除池州在唐時期一度併入直州,後又劃出外)都曾在宜州府治下,故統稱宜紙.因此,唐時的宣紙是因地得名的。這在《唐書》、《新唐書》中均有記載可考.
二、透過多年來的科學實踐及對大量紙史文獻史料考證結果表明,同東漢蔡倫發明造紙是中國紙的歷史上的分界點—東漢以前的紙為“嫌帛古紙”,東漢以後的紙為“蔡倫今紙,一樣,在宣紙發展史上也存在著一個分界點.宣紙在一千餘年的發展變革中,隨著歷史時期、出產地區、採用原料的不同.以及生產工藝、產品效能與使用價值的發展和演變,因而使宜紙在其發展史上也必然存在著“古宜紙.與“今宜紙”的區別. “古宣紙”與“今宣紙”的主要區別在於:唐宋時期用於一朽畫的“古宜紙”,是以褚樹皮等韌皮纖維(長纖維)為原料.生產出的宣紙表而相當緻密、平滑、拉力頗強.但潤服效能很差,使書畫藝術的發揮受到限制;而後來問世的“今宜紙”(即徑縣紙)則擺脫了很長時期一直採用的褚樹皮.創用了徑縣山區盛產的青檀樹(韌皮纖維—長纖維)與當地的沙田稻草(草類纖維—短纖維)等為原料,逐步採用了日光漂白、自然乾燥和漿內施膠等獨特的新工藝,因而使生產出的直紙表面平勻、拉力適中、潤墨等效能極佳。
三、題主提問“宣紙發明之前遺傳下來的古帖墨跡本,是用什麼紙寫的?”要說明的是,宣紙的產生和發展成熟也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我們暫且按“今宣紙”的產生為分界舉例說說上文提到的古宣紙。《平復帖》作為歷史上第一件流傳有序的紙本墨跡,所用紙張就是典型的古宣紙,也稱麻紙。以高倍放大鏡觀察,紙表面有較多的纖維束,甚至有成股的麻繩頭未及搗碎,吃墨性差,製作相當原始,與出土的漢紙相近。
四、為進一步說明古代書法墨跡用紙,以年代為序舉例如下:
東晉 陸機《平復帖》:麻紙
晉代 《法華經》殘卷 : 麻紙寫本
《律藏初分》(西涼建初十二年,416年):麻紙寫本
唐 杜牧《張好好詩》卷:麻紙
唐 馮承素《蘭亭序》神龍年間摹本:皮紙
北宋 米芾《苕溪詩》卷:楮皮紙
北宋 書東坡《人來得書帖》:構皮紙
北宋趙趙佶《夏日詩》:皮紙
北宋 李建中《同年帖》:水紋紙
宋《大方廣佛華嚴經》:藏經紙
清乾隆 泥金寫本《佛說無量壽經》:瓷青紙
乾隆皇帝御筆:仿金粟山藏經紙
清乾隆 劉墉 久安室妙墨:羅紋紙
清 翁方綱書法:梅花玉版箋
清 成親王書法:黃蠟籤紙
清乾嘉間 吳讓之墨竹圖:蠟籤
清嘉慶 吳鳳藻行書七言聯:黃蠟籤紙
清嘉慶 孫星衍篆書七言聯:灑金宣紙
清道光 馮桂芬書法:開化紙
清道光 郭尚先冊頁:灑金宣
清鹹同年 曾國藩行書:灑金蠟籤紙
清代 劉統勳書法:仿澄心堂紙
回覆列表
宣紙是中國書法繪畫的主要載體。要了解宣紙發明之前的古帖墨跡用什麼紙寫的,首先要明確宣紙出現的時間。
宣紙一詞最早源於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但是之後的宋元明清所記載的宣紙,其原料、產地甚至用途均有所不同。所以,學術界又有"古宣紙"和"今宣紙"的區別。
我們現在所常見的就是"今宣紙"。出現的時間大約在明代。
那這個問題我們就要聊一聊明代之前古帖墨跡本所用的紙。
第一,我們現在看到的比較早的墨跡紙本的書法作品當屬陸機平復帖。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名家法帖。其紙為牙色麻紙。麻紙起源於東漢蔡倫造紙,其製作材料包括樹皮,藤皮,麻頭。這種紙稍微粗糙一些,略厚,經久耐磨。易於儲存。這種紙一直到唐代還在生產。
現在出土的很多唐代之前的書法墨跡都是用這種黃麻紙書寫的。比如,敦煌殘紙,兩晉抄經,可能由於時代、地域、加工方法不同,稍稍會有些差異。這一期間,竹、草都慢慢成為造紙的原材料,有有專家考證,東晉王羲之的一些法帖用的就是竹紙。可是現在王羲之一件傳世作品都沒留下,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是唐代摹本,不知道專家是如何考證出來的。造紙的製作工藝和加工技術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有了非常大的進步。
第二,唐代開始,官方文書及佛經的抄寫,用的都是經過黃櫱加工後的紙。勾摹古人法書作品用的是半透明的硬黃紙。比如馮承素摹本的蘭亭序。所用紙就是硬黃紙。這種硬黃紙和我們現在常用的紙性質特別接近。唐朝中後期出現了精美的箋紙,比較出名的有薛濤箋。
第三,到了五代及宋代,紙的品種大量增加。著名的有澄心堂紙,瓷青紙等等。宋代造紙結構緊密有韌性。多用了各種膠料,蠟染加工過。
由於時代、造紙工藝、地域、材料的不同,明代之前紙的種類不侷限於此,以上僅舉兩三例以做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