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熊召政的《張居正》後,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久久不能平復。感覺張居正的為人處事到了後期在走下坡路,卻無法證明他的執政綱要是否可以幫助明朝繼續繁榮下去。
回覆列表
-
1 # 絆城煙紗
-
2 # 六個核桃專補腦洞
從多本記錄明史的書中,我們也可以瞭解到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並算不上成功,全國土地的重新丈量也沒有真正開展就胎死腹中。他對當時的財政制度沒有任何結構上的改革,取得如上成績,是透過個人權勢,而非制度下、立法程式下的長效安排。這也成為張居正在後世史家那裡的政治汙點,尤其是其個人品德上的缺陷,被傳統儒家史家無限放大和批判。無論是他經常以萬曆皇帝的名義對官僚機構施加壓力以推動他的各類方案;還是隨意利用原屬於皇帝的懲罰權利;再或者利用人事任免權將自己的人安插各個政府部門,大搞統一戰線;最關鍵的是,他父親去世,其未能去職而服喪守制。
所謂張居正改革,其實就是為了挽救明朝的財政危機,而搞得一套竭澤而漁的做法。效果是,張居正為明朝搜刮到了一些銀子,但明朝的經濟卻無可挽回地陷入危機,百姓更是到了破產的邊緣。奇怪的是,張居正的改革仍然滿足不了萬曆的需求,於是萬曆又搞了什麼稅監礦監繼續搜刮。在萬曆和張居正這一對活寶的搜刮之下,明朝已是遍地烽煙,明朝坐在了火山口上,隨時都可能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不久之後,明朝就滅亡了。
-
3 # 古耐豆哥
感謝邀請,假如張居正能長壽一點,明朝或許也能長壽一點。但是仍不能挽回,明朝走向衰亡,關鍵在於張居正的一邊放沒有從根本上根治明朝的頑疾,而推行一鞭法,主要是靠張居正本人,嚴格意義上講,仍屬於人治。在變法的過程中,張居正並沒有培育新的利益集體,而他在高層中與皇帝也有不可調和的矛盾。這注定了他的一鞭法會人亡政息!
我個人認為張居正的變法等於是臨時給明朝政府打了一劑強心針,讓明朝政府短期內獲得了更多的稅收,卻導致土地兼併的更嚴重了,為什麼這麼說,有功名的人依舊不納稅,或者底層官員曲解變法,魚肉鄉里,明太祖定下的皇族子弟的供養制度更是嚴重拖累了財政稅收,同樣他定下的軍戶衛所制度在明代中後期已經幾無戰鬥力,吃空餉嚴重,另一方面,明代的商業繁榮,但卻幾乎不收稅,商人們的錢用來賄賂官員,而朝廷卻瀕臨破產,張居正本人的變法也沒有如同商鞅變法一般培養起一個利益共同體,來保證變法的可持續性,故而張居正的變法難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