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魏武侯的戰略目標不是西邊的秦國爾是中原地區嗎?
6
回覆列表
  • 1 # 歷史風暴

    魏國是戰國時期第一個透過變法崛起的國家。他就像網際網路時代衝在最前面的大佬一樣,曾經一度風光無限,然後卻被一群后生小輩給超越了。

    魏武侯時期為什麼沒有讓吳起滅掉秦國?

    答案是傳統的舊思想讓魏國錯失了滅秦的機會。

    魏國在變法後,憑藉超強的國力和優秀的人才,全力向秦國攻擊,秦國是無法抵擋的。不要說集中全力,僅靠10萬魏武卒,在吳起的率領下完全可以滅亡秦國。而且不要等到魏武侯時期,在魏文侯時期就能做到。

    下面做一個事後諸葛亮式的假設。

    魏文侯命吳起率軍攻打秦國,秦軍連戰連敗不久被滅掉。滅掉秦國後吳起率大軍突襲巴蜀又將這兩個國家兼併。然後吳起率軍從巴蜀順長江東進,西門豹率軍從淮河流域南下。樂羊率魏軍偏師監視齊國動向,防止他們支援楚國。

    在西門豹和吳起的攻擊下,孤立無援的楚國也成了魏國了領土。天下的三分之二就這樣落到了魏國手裡。此時,齊國正經歷田氏代齊的混亂,南韓被包圍在魏國領土裡,趙國首都隨時處於魏軍的打擊之下。燕國只是一個偏居一隅的小國。在這種局面下魏國可以有幾十年的時間鞏固對新佔領區的統治,然後將剩下的這幾個國家打包滅掉。

    可惜,這一切都是事後諸葛亮。魏國曾經稱霸半個多世紀,並沒有將強大的軍隊和國力用在統一天下上。

    原因就是魏國上下的思想還非常傳統,他們沒有以統一天下為己任,而是殘留著春秋時期的舊思想,只想做一箇中原霸主。所以,魏國對外作戰幾乎很少有滅國戰爭。只要對周邊保持了戰略上的優勢就會住手。比如吳起佔領河西后,魏軍完全可以直驅咸陽將秦國滅掉,卻停止了攻勢。

    為了保持對諸侯的優勢,魏國幾十年來幾乎將周圍各國打了個遍,也成了眾矢之的!

    到魏惠王時期終於被諸侯聯手給揍趴下了,從此一蹶不振永遠喪失了爭奪天下的能力!

    以上!

  • 2 # 先秦史

    戰國前期,魏國是當時最強大的諸侯國。魏文侯時期,吳起就控制住了河西之地,使秦國不敢東向。魏武侯時期,吳起曾多次和秦國交兵,未嘗敗績。公元前387年,吳起再次攻打秦國,戰於武城(今陝西華縣東),大敗秦軍,並向秦軍腹地發起衝擊。此時的魏國,已經控制住河西之地以西500多里的土地,秦都櫟陽也是近在咫尺,假如此時吳起帶領魏武卒繼續推進,那麼很可能攻破櫟陽,滅掉秦國。但是關鍵時刻秦國公叔痤使用離間計,成功離間了魏武侯和吳起,於是戰況飛流直下,魏國失去了最好的滅亡秦國的機會。吳起被疑,可能是戰爭無法西進的直接原因。然而,這可能只是表面的原因,甚至可能是一種假象,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魏國的戰略在中原而不是西陲秦國。且看吳起離開魏國以後,魏國對外的主要戰爭都集中在東方,趙國、衛國、燕國、中山甚至是齊國。以當時魏國如日中天的實力,如果他們的戰略是滅秦,那麼必然不會在東方有太多的摩擦,因為兩線作戰歷來是兵家大忌,即便強如嬴政統一六國也是採取各個擊破的方式。所以我們說,戰略讓魏國滅秦變為空談。上面我們說了兩線作戰的危害,現在我們就進一步闡述這個問題。魏國的戰略既然在東方,那麼已經控制渭河以南廣大地區的秦國必然不用擔心西線的秦國,這樣他們就可以專心經營東線。反過來說,既然要經營東方,必然希望西線安寧,所以西線必須無戰事。當時秦國屬於偏遠西陲(就像楚國、越國),被中原文明之邦所瞧不起,魏國自然也不太稀罕。同時他們的思想也沒有與時俱進,還是做著春秋時期爭霸的夢,而不是腳踏實地的兼併土地,這點比國家戰略更可怕的思想問題深深毒害了魏國。

  • 3 # 煙火鄭州

    最主要原因是是魏武侯防止吳起功高震主。具體分析如下:

    1吳起的軍事才能在朝廷無出其右,在當時讓魏國成就霸業以及後來讓楚國由弱變強的“武卒制”,就是出自他手。“武卒制”是軍事改革史上的一次創新,開始由之前動員兵制改為募兵制,也就是說軍隊開始了專業化,農兵分離。其核心思想便是精兵戰略,以真正意義上的精銳士兵來代替原來的僱傭兵以及動員兵。士兵分專業,有考核,賞罰分明。把魏國軍隊打造成了當時“居有禮,動有威,進不可擋,退不可追”的無敵軍隊。

    2魏武侯乃是新任君主,人還很年輕,又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功績。這就出現了君弱臣強的局面,包括後來立田文為相不立吳起也是因為懼怕吳起功高震主。為了不讓吳起在建立新功,魏武侯聽從了田文的遊說,放了秦國一馬。

  • 4 # 史論縱橫

    魏國崛起之時,那是“一超多強”的時代,相比於戰國後來的群雄並起,魏國在戰國前期的六十多年裡,實力簡直是逆天般的存在。那麼,魏武侯時期已經取得河西之地的魏國,為何沒讓吳起一鼓作氣滅掉秦國呢?

    直接的原因很多答友也都敘述過了,就是秦國離間魏武侯和吳起的關係,吳起離魏後,魏國錯失了消滅秦國的最好時機。

    我個人認為魏國之所以後來沒能站到最後,完全是因為沒有徹底消滅秦國。因為,當時的秦國國力很是一般,而且還沒有吞併後來的巴蜀之地,可以說,如果魏武侯吞併秦國,則大勢可成,最起碼會形成魏、楚、齊三國鼎立之勢。

    但是魏國放棄了攻打秦國轉而攻打別的國家,這是因為魏國地處中原,此時的魏武侯看秦國和楚國都是蠻夷之地,根本就看不上。從地圖上你也可以看出,當時的秦國跟義渠,巴、蜀,甚至是越國、南韓都沒有太大的差距,在魏武侯看來,秦國這樣的偏隅之地還能掀起什麼大浪。

    如果魏國窮追不捨,直入秦地,其實也是把後背暴露給各國,秦國不但有險可以守,而且還有縱深,所以魏武侯也未必敢孤軍深入,與其把時間放在冒險征服秦國縱深,不如多打一些平原地區。況且秦人民風素來彪悍,得秦之地後並不能有效統治,則會使魏國身陷泥潭。

    最重要的魏國想要的就是圖霸中原,眼睛裡看到的就是中原的國家。從上圖也能看出,魏國吞併南韓和趙國後,其實霸業一樣可成。只不過在吞併趙國的時候,受到了崛起之後的齊國的重創。

    在魏惠王時期沒有得到重用的商鞅跑到秦國主持變法,秦國也開始走上富強之路,當魏國東出失利之時,才發現,秦國已經崛起,並且大敗魏國奪回河西之地。

    此時不僅是秦國的快速崛起,更是齊、楚快速發展的時期,而魏國由於在稱霸的過程中,得罪了太多的國家,因而,遭到周邊各國的牴觸,無力西征,到秦惠王的時候吞併巴蜀之地,秦國形成蛟出如龍東出的態勢。

    魏國卻從此逐漸衰弱,再也無力和秦國相爭,最後成為戰國中後期的陪襯,陪著秦國跑完全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商家推廣區塊鏈是如何盈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