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壓海棠的黎叔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被認為是一部富有神話色彩的最古地理書,也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物種演化,地理變遷的傳奇之作。

    《山海經》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名俗,民族等方面等內容。

    有些學者認為《山海經》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包括海內外豐富的山川鳥獸等資料。除此以外,《山海經》還以流水賬的方式記載了一些奇聞逸事,然而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議。

    《山海經》全書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記載了一百多個邦國,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條水道以及諸多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資訊。

    中國古代也一直把《山海經》當作史書看待,它是中國古代史家的必備參考書。由於該書成書年代久遠,連司馬遷寫《史記》時也認為:“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山海經》的作者和成書年代,眾說紛紜,過去認為是禹,伯益所作,大約處於周,秦人的記載。然而北齊《顏氏家訓 書證篇》又據《山海經》文中又長沙,桂陽,等秦漢以後的地名,則認為絕非禹,伯益所作。

    後世中,隨著考古學的發展,禹,伯益只說日趨被否定。現代中國學者一般認為《山海經》的成書非一時,作者也非一人,時間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中期,於西漢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並且書中很多內容可能來自於口頭傳說。

  • 2 # 剛好經過

    山海經是什麼時候寫的?

    首先,我們要清楚它是一部志怪古籍,講述遠古神話,奇異怪獸,地理宗教等,可謂包羅永珍,有點類似維基百科。

    它並不是某個人單獨的一篇著作。 最早的內容應該是口口相傳,版本眾多,有學者認為從夏就已開始。戰國以後陸續收錄編著成書,而第一次以山海經名字出現,最早見《史記·大宛傳》:“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也。”說明司馬遷看過《山海經》。所以司馬遷之前,也就是西漢之前《山海經》的書名應當早就已經有了。

    那麼在沒有其他史料證據的情況下,普遍認為山海經是先秦著作。

  • 3 # 喇叭與利劍

    山海經是《史記》前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作者不是一人,由口口相傳,到倉頡造字,可能有倉頡的記敘,還有其他人的功勞,也有到司馬遷《史記》前的人的功勞。文字就是記錄事物的。從象形文字誕生開始文字記錄,用圖形表示物,指示。內容包括動物、植物、山川、河流、事件、神話、民族、家族、風俗、醫、巫、八卦、祭祀、技術、農事、漁、獵、交易、戰爭等等。

  • 4 # 知行史話

    文:萬物有類

    這個問題,我就不上圖了。

    《山海經》,是上古時期大禹的大臣伯益寫的。但並不是他憑空寫出來的。嚴格意義上說,他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根據大禹的實踐編譯出來的。

    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在舜做天子的時候,大禹的工作成果是什麼?《史記》記載:唯禹之功為大,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

    換句話說,大禹除了我們熟悉的治水工作,他還把當時的世界走了一遍。要道,“九”不是真的就是9這個數字,而是代表非常之多。

    問題又來了,他怎麼知道哪裡是世界的邊緣呢?他怎麼知道這座山後面還有平原呢?

    答案在於一張圖,這張圖就是《山海圖》!

    大禹怎麼得到這張圖的,現在史無考證。但他就是跟據這張圖,走遍天下,《史記》上說他走了“方五千裡,至於荒服”。單單治我們現在國內的水,是不要走那麼遠的。

    他最後把《山海圖》銘刻於九個大鼎(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人想得到九鼎的原因)。並把自己走遍天下的勘定結果口述給了伯益,伯益據此編譯出了《山海經》。

    至於《山海圖》的歷史有多長?是什麼人畫的?九鼎去了哪裡?這些歷史問題,恐怕要等人類的科學再發展幾個階段以後才能知曉。

  • 5 # 無風即風

    可以肯定,比商周要更早,雖然今本《山海經》不可能是完全古本原本,但是,裡面必然有古本的內容保留,而且,研究起來,應該說,大多數內容的確是非常古老的古本,這就是《山海經》比商周早的證據。

    首先,我們從先秦史籍可以得知周代的語言文字系統。從「甲骨文」可得知殷商時期的語言與文字系統。

    而《山海經》則與這兩者完全不同,從《山海經》的晦澀難懂與光怪陸離的特點來看,其年代顯然是更早,而不是更晚。

    一、數詞非常原始

    《山海經·海外南經》:“三首國,在其東,其為人一身三首。”《山海經·海外西經》:三身國在夏後啟北,一首而三身。 一臂國在其北,一臂、一目、鼻孔。有黃馬虎文,一目而一手。 奇肱之國在其北。

    這些記載,今人很多把他們當成是三頭六臂,其實這完全是望文生義,所謂“三首”、考據比對,就是「大」的意思,因此,三首、三身就是指頭大和身材魁梧或高挑。

    此處的「三」和「九州」中的「九」之原始用法是一樣的。同樣的例子,甲骨文裡,殷人有將「七」作為「大」的用法,可見《山海經》的古老並非主觀臆測。

    除此以外,還有很有名的后羿射日——“十日並出”實際上是指極其酷熱,所謂後裔射下其中9個太陽,顯然是後人神化了故事渲染。

    二、形容詞也極其古老

    最有名的莫過於「弱水」。

    「弱水」就是指河流乾枯,你看,到了殷商、西周時旱、竭,等詞是有的,可是《山海經》裡卻無法這樣形容,只能用動詞來描繪,這顯然是更加原始的習慣。

    還有《海內經》曰:

    “又有黑人,虎首鳥足,兩手持蛇,方啗之。”

    既然是「人」,而且還有「兩手」,那麼他就不可能是老虎頭,「虎首」顯然是指人的面部氣質或形象,最有可能的是下面這張圖這樣:

    你看黑人不是從古至今都喜歡在自己臉上塗塗畫畫嗎?這不就是「虎首」?

    而「鳥足」則應該是指黑人的指甲在黑面板的反襯下,和某種鳥的腳趾很像。

    《山海經》裡整個語言系統與商周完全不同,就是它最古老的證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趙天宇是靠顏還是真的有唱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