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矛盾體160202925
-
2 # 茻淺離
元宵節是農曆的正月十五,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據傳,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劉盈繼位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旁落到呂后手中。漢惠帝死後呂后獨攬朝政將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宗室與朝中官員深感憤慨,卻又懼怕呂后敢怒不敢言。
呂后死後,諸呂害怕受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呂祿家密謀造反,奪取劉氏天下。此時被宗室劉襄知道了,他與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絡,設計除了呂祿,平定諸呂之亂。平亂之後,漢文帝繼位。漢文帝為紀念平息諸呂之亂,遂將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中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就成了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元宵節”。
-
3 # 歐陽後生
元宵節,農曆的正月十五,也稱元節、元夜、燈節,源自西漢。
漢高祖劉邦死後,優柔寡斷的劉盈繼承皇位,呂后漸漸把持朝政,劉盈沒過幾年就憂鬱而亡。之後呂后立少帝,並臨朝稱制,培植呂家勢力,呂臺、呂產、呂祿、呂通都封了王。直到呂后病死後,呂氏諸侯王擔心劉氏迫害,便一起密謀造反,劉襄得到訊息後,起兵討伐呂氏家族,呂氏集團最後被徹底消滅。
叛亂平定後,大臣一致推舉代王劉恆承繼帝位,劉恆繼位後,是為太孝宗文皇帝,並大赦天下,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開創了漢朝盛世。由於諸呂之亂於正月十五平定,每逢此夜晚,皇帝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古時,夜同宵,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當天晚上則為元宵。
隨著朝代的變更,元宵節的習俗也慢慢變化,最後變得越來越熱鬧,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
4 # 青年史學家
今天正好是元宵節,雖然每年大家都在過元宵節,但是很多人並不清楚元宵節的來歷。曾經有人大代表提議將“元宵節”納入國家法定節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元宵節越來越受到重視。
早在漢文帝時期,就已經下令將每年的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是現如今可以查到的關於“元宵節”最早的記載。漢武帝時期,皇家祭祀中增加了一個專案,就是祭祀“太一神”,而“太一神”的相關祭祀活動也被安排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司馬遷後來創設“太初曆”的時候,元宵節也被確定為了正式的節日。
不過關於“元宵節”的起源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起源於中國道教中的“三元節”,正月十五是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
我們現在慶祝元宵節只是在正月十五這一天,慶祝活動主要就是猜燈謎和看花燈,實際上歷史上元宵節的持續時間和慶祝方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比如漢代的元宵節節期只有一天,而唐代為三天,宋代為五天,明朝更是多達十天。
元宵節曾經是中國的“狂歡節”和“情人節”,狂歡的內容包括踩高蹺、舞龍、舞獅、秧歌等,猜燈謎的活動是在宋朝才開始出現的。之所以說它也曾經是“情人節”是因為中國古代的男女青年一般會選擇在元宵節這天晚上出來看花燈,而往往會在看花燈的過程中相互產生情愫。
元宵節有吃元宵的習俗,不過袁世凱當政時期覺得元宵和“袁消”諧音,所以下令改元宵為“湯圓”。這就是元宵節吃湯圓的來歷,實際上“春節”這個名詞也是袁世凱發明的。
不過隨著人們娛樂方式的多元化,元宵節已經越來越喪失其原有的狂歡等特性,不過作為相承了數百年的傳統節日,生命力依然在。
-
5 # 重新整理極速閃充
元宵節又到
當你們還在爭論應該吃湯圓還是吃元宵
有個人正隔著歷史長河大笑不已
這個人就是漢武帝的寵臣東方朔
不僅幽默風趣敢於諫言
而且很會捕捉他人的心思
連司馬遷在《史記》中都稱他為:
“滑稽之雄”
更有傳言說他是相聲界的“祖師爺”
“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漢書·東方朔傳》
一次東方朔到御花園為武帝折梅(此處有基情)
竟然看到一個宮女跳井
東方朔趕緊上演一出英雄救美的好戲
這才知道女主角名叫“元宵”
因為思念家人又無望出宮團聚所以尋死
(我想女朋友想了二十幾年,我說什麼了嗎?!)
就是這個簡單的理由
東方朔竟然相信了
並且答應幫她實現心願
大概可能估計也許是因為
那個宮女長得很美吧
怎麼才能幫助這個宮女呢?
按理說東方朔是個寵臣
向武帝提個小要求也未嘗不可
然鵝這麼簡單的法子
怎麼顯示出東方先生的智慧呢
足智多謀的東方先生想出了
一個超級麻煩 環環相扣的好辦法
他首先在長安街上 給人算命 擺了個占卜攤
作為長安人的愛豆之一
果然吸引了不少腦殘粉前來占卜求卦
然後 神棍 東方朔都給了他們這樣的籤語:
“正月十六焚身”
單純的腦殘粉果然按套路
向愛豆請教解厄的辦法
東方朔便開始了他的表演:
“正月十三那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她騎黑驢,穿紅衣,從南邊過來,到時候大家要跪在路邊苦苦求她,全城才能得救。”
東方朔又去到宮女元宵的家中
讓元宵的妹妹扮演赤衣神女
並給她留下早已準備好的道具——紅帖
於是元宵的妹妹在正月十三那天
對著吃瓜群眾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火燒京城是玉皇大帝的旨意!你們把這張紅帖送到皇宮,交給皇帝,或許能免去這場災難。”
某個吃瓜群眾果然將紅帖送到了皇宮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
紅帖上面的 臺詞偈語寫道:
“長安在劫,火焚帝闕
十五天火,焰紅宵夜”
漢武帝大驚失色
連忙召見御用智囊東方朔
(為了配合演出漢武帝也是棒棒噠)
東方朔假裝想了想
便開始 胡言亂語 出謀劃策:
“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女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就讓元宵做好湯圓,由萬歲親自焚香上供,並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
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處玉帝是個傻子)。
大概東方朔天生就是個戲精
漢武帝居然毫不懷疑地傳旨了
一切都按東方朔說的辦
到了正月十五那天
長安城處處張燈結綵
宮女元宵的家人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
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
驚喜地高喊:“元宵!元宵!”
宮女元宵聽到親人的呼喚
終於一家團圓了
(元宵的聽力大概滿十級吧)
後來?
一切都是東方朔的計謀
長安城當然平安無事了
漢武帝這個單純的娃再次掉坑
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
都做湯圓供奉火神君
並且全城掛燈放煙火
關於元宵節(LANTERN Festival)
根據史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又因為女主角元宵做的湯圓最美味
所以這天又叫元宵節
(華人果然是吃貨)
其實按照古代的律法
東方朔至少有兩大罪:
一是妖言惑眾,二是欺君罔上
尤其是欺君罔上,可是要誅滅九族的
然而,誰都沒有證據
因為那時候還沒有手機
即使有
也不可能將東方朔的罪行一一錄製下來
除非同時擁有重新整理閃充
才能快速充電為手機續航
回覆列表
元宵節自西漢開始就有了,元宵賞燈則是東漢明帝開始的,最後慢慢發展到全國。關於元宵節的由來有幾個典故:
1.關於燈的傳說
以前猛獸很多,人們都是組織起來去捕殺,有一次誤殺了一頭神鳥,天帝大怒,要懲罰人界,派天兵天將下凡,要將人間一切全都滅掉,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訊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 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2.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
劉邦死後,呂后掌權,人們有苦難言,呂后死後,呂氏一族怕被清算就想著謀反。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絡,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之後文帝登基,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