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坐照入神
-
2 # 涼茶瓜子
《圍城》一書的時代背景是1937年之後,正是中國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時期。接受外來勢力的壓迫,不得不進行改變。
60-70年代生的人們,他們讀書的時候,國學經典已經濫觴,世界思潮大肆湧入,思想成熟,傳承與革新集於一身。”小說“從他熟悉的時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會階層取材。但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節全屬虛構。儘管某幾個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虛烏有;某些情節略具真實,人物卻全是捏造的。”圍城中的方鴻漸讓人又愛又恨,他迫於壓力訂親,海外求學,回國工作,戰爭期間的種種怯懦。一個平凡的人做著平凡的事,心中又有點抱負,但是暫停在自己設定的障礙前面。抱負不成懊惱饒頭人的形象。解放後,《圍城》絕版30年,1980年再次重印,在青年中激起了強烈反響。成年的60-70年代生人,面對以前的舊習俗摒棄,迎接新的文化薰陶,使人們明白應直面改變,最求理想的重要性。
其實《圍城》一書情節並不複雜,比起現代的一些單純為搏收視視率的影視小說,比起其中的各種混亂三角、五角、N角戀狗血劇情來說,實在是太清純了。
一個性格老實到軟弱的民國大學生,大學期間,未婚妻(其實並非所願,有父母包辦嫌疑)病逝。準岳父(一位銀行家)被他所寫的唁電的打動,全款資助他出國求學。後來他買了個假文憑混回了中國,先後入職岳父的銀行、三閭大學任教,這其間發生了戀愛、婚姻、職場、家庭等衝突……
事實上,《圍城》一出就已經轟動了民國時代。很受各方面讀者追捧,兩年之內連印了三版。隨後新中國成立,這本書因為各方面原因不能暢行。絕版近30年後,1980年重印後大炎,在當時中、青年人中激起了波瀾。歸其成功原因,是《圍城》的現實主義小說架構,反映了民國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圈裡圈外的生活,在並不高調甚至平易近人的情節中,包含著人生的至理。錢鍾書的語言為這本書增色不少,如果換個人來寫可能就變成三流作品。
60~70年代出生的人,是80年代和90年代的青壯年,正好趕上《圍城》復興重印之時。而這些讀者顯然對《圍城》的思想有切身之感,慢慢他們思想走向成熟,有離婚以再婚的,有衝進職場又退怯的,有為了實現夢想跪地上瘋狂打CALL的,有歷盡劫難大徹大悟的。當種種人生感悟讀到《圍城》時會有撕心裂腹的劇震。
錢鍾書夫人楊絳對《圍城》總結還是耐人回味的:“《圍城》的主要內涵是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