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冷風鈴Tp

    我們春節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忙起來。臘月二十三是我們這邊送灶,就是要做大餅,放鞭炮後才能吃,然後小時候大人總說吃過大餅就長一歲了,還說幾歲就要吃幾個哦。大年三十,要拜祖去,我們是中午吃團圓飯,早上開始掃地,倒馬桶,然後貼對面,換新衣服,中午放鞭炮吃飯,吃飯的時候大人就給壓歲錢了,吃過午飯上山拜祖。晚上吃過麵條,要在鍋裡炒花生,紅鍋。放煙花,一家人在一起看春晚。半夜十二點開始放鞭炮。大年初一,早上要放鞭炮開大門(說是開的越早越好),然後就是拜年了,初一是不在別人家吃飯的。初二開始到孃家拜年。後面都是拜年。

  • 2 # 1295108402

    我們這邊春節農曆二月二十四的小年到元宵節是過年,農曆二十四會要去祖宗的墳裡去祭祀一下,然後在新年之前專門把衛生弄一下,把床單被套換一下,提個頭髮之內的。然後就是很重要的一點了,準備年貨,家家戶戶都會出門買點水果和瓜子花生之內的放家裡備著,以便親朋好友來的時候吃。最後就是在門口貼一堆春聯來迎接春節的到來,大概就這些吧!!!

  • 3 # 紅麗原

    我就不細述家鄉春節的習俗了,內容太豐富記錄需要大量文字手機打字畢竟不如電腦快準。我就寫寫我家的春節趣事。

    我們是三口之家,過節人少氣氛不熱鬧。怎麼辦呢?在我兒子十二歲時的春節,我帶著他一起設計如何增強春節氣息,我們先列出需要的東西,如春聯、窗花、氣球、燈籠、爆竹、燈飾、糖果等等,然後我帶著他一起去購買,大家我們一起把這些東西佈置起來。整個過程快樂無比!

    那以後我兒子就會了,每到春節前幾天主動張羅去購置貨物,然後在家裡裝扮,我心裡無比安慰,又坐享春節的喜樂氣氛。

    現在兒子十六了,除了負責增加節日氣氛,還學會了置辦年貨,包括年夜飯吃什麼,走親訪友用什麼,大年裡要吃什麼零食,他都能列出來,然後我們一起去購買。

    除夕這天一大早,我們兩口子準備精緻的飯菜,兒子在客廳看電視,看一點就來和我們分享一點電視內容,其樂融融、祥和無限!

    好了,打住吧,準備過年已經寫完了,再寫就是如何過年了。像我們這樣獨立自主的三口之家很多,我覺得我們的年過得也快樂祥和,我很知足!

  • 4 # 三三青清

    丹東的冬天雖然很冷,但當地人的冬季風俗很有特色,為這個冬天增加了很多樂趣。冬吃冰棒;東北人非常喜歡在冬天吃冰棒。寒冬臘月的街頭巷尾到處叫賣著“冰棒”,還有雪糕、糖葫蘆等,無論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穿著棉大衣,戴著棉帽、棉手套,手裡拿著冰棒在津津有味地吃著。東北人之所以冬天吃冰棒,原因有三:一是居住條件好,屋外冰天雪地,屋內溫暖如春,日久天長,人們逐漸適應了這溫差懸殊的環境,室內體驗一下冰雪的甜趣,格外爽口;二是均衡身體溫度,冬天北方人食肉較多,周身熱量大,吃根冰棒可以終合體內熱量;三是開胃口,促進了血液迴圈,同時提高了禦寒抗病能力,並延遲了生理機能的老化。東北人壽星多也是與吃冰棒有聯絡的。凍水果;東北地產水果有限,絕大部分靠從關內購進。春夏市面上的水果容易腐爛,而冬季水果卻很新鮮。同時因為冷凍著的緣故,象凍梨、凍柿子、凍蘋果等,一個個硬得如鋼球鐵蛋一樣。不懂的人拿起來就咬,誰知只咬了一道白印,還咯壞了牙齒。小貼士:其實東北人吃凍水果是有訣竅的。既不用熱水泡,也不用旺火烤,而是把凍水果放在涼水中緩,半個鐘頭,果子表皮就結出一層冰,裡面卻軟軟的,咬上一口,酸甜瓦涼,大開胃口。凍餃子:東北人春節有吃餃子的習慣。人們會預先包好很多餃子,並送到屋外凍實,等要吃的時候,把凍得結結實實的餃子下鍋煮。煮熟後味道尤其鮮美。這種方法即方便省電,又節省時間。睡火炕:寒冷的冬天,東北人有睡火炕的習慣。火炕多以土坯或磚砌成,上面鋪上牛皮紙,刷上油漆,既乾淨,又美觀大方。火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一般炕在裡屋,爐灶在外屋,做飯燒火,煙熱透過炕洞轉一圈到煙囪騰昇,一日爐火不滅,炕面上始終是熱乎乎的。

  • 5 # 啄木鳥3396

    1.好像是農曆28大掃除。

    2.除夕白天要洗澡換新衣,女性的內衣褲不可以晾在外面,尤其天入黑。

    3.上午中午下午準備各種食材以及要拜神佛的東西,比如紅團啥的,做豆腐,榨菜餅等等。晚飯必有滷雞爪(不能回家過年,想吃),必須有魚,最後一道必是甜湯。小時候必備健力寶,現在必備番石榴汁。

    4.一起吃團圓飯,席間或飯後發壓歲錢,未婚的都有。飯後已婚的去爺爺奶奶家發壓歲錢,未婚的去領壓歲錢。然後親戚家串門,吃桔子,糖果,青橄欖(青橄欖流口水。幾乎不看春晚)

    5.去廟裡燒香放鞭炮,好多廟,分佈分散,烏漆麻黑,挺嚇人,好在人多。平常都我媽媽去,我們大點了就替她去免得她跑。半夜了放個鞭炮關大門。

    6.初一早起吃麵條(特殊的麵條,在北京沒遲吃到過),然後遊春,遊山玩水同時燒香拜佛。忘了是初一不能拜訪親戚還是初二了。還得插棋子。

    7.初四過大年,再做頓好吃的。據說是未婚的給已婚的人士紅包,不過我至今未給過,估計是玩笑吧。

    8.初十鬧元宵(我們村,隔壁村是15,可能因為用到同一個大廟,所以分開了吧),男丁有分配任務,扛大旗,抬菩薩,敲鑼打鼓的。到點,大菩薩抬廟裡放著。大廟前生大火堆,抬小菩薩的人就圍著火堆跳舞,各種跳躍翻轉。

    再到點,一個好像是神佛轉世(或類似說法)的人光著上半身,手拿前端有突刺的鐵錘走一步就往自己背上掄一下,進廟裡,不見血的哦。

    等差不多時間了,那些有任務的人就扛著自己該拿的東西和菩薩去一個村民家,宿夜(音譯過來),菩薩宿夜(我們家唯一一次榮幸被宿夜我沒在家過年,所以描述不出來。下次不知道什麼時候輪到了。) 肯定是有各種祭品,各家各戶送大廟裡。然後還要敬香叩拜。

    9.農曆十一上午,前一天那些有任務的男士扛著大旗東西抬著菩薩,敲鑼打鼓,沿途有人跟著隔段時間放三響自制大響炮(震耳欲聾啊),一些已婚女士會在後面跟著,從宿夜的村民家出發,開始hong no(不知道怎麼譯)。

    隊伍經過誰家,誰家就放炮放煙花點燃草堆,已婚女士在上衣下面圍一條小半身裙(特製,紅色,繡花,帶穗),只露出穗,夾道給路過的菩薩敬香。 隊伍會基本在整個村的主路上行走,誰願意跟著都可以跟著,不過要爬山哦。

    中午時到另一村民家歇腳,也圍著火堆跳舞,所有人都可以喝紅糖姜水(記憶中覺得特別棒的味道,現在聞到也覺得久違。因為長大之後覺得hong no沒意思,不跟著遊了。)

    隊伍繼續出發,在回前一天晚上跳舞的大廟前經過一座小橋。此時橋邊已有好多裝著丁餅的竹筐在等著了,隊伍經過時優先給有任務的人發。扛大旗的最多,因為最累,尤其如果趕上颳風天氣,不過不知道多少個。然後依次分發。跟著hong no的沒有任務的人分的比在家等著的多一些。然後是沒有跟著的分,大人4個,小孩2個,得帶著棋子去。每人只分一次。

    丁餅很好吃,上印一個紅色丁字,餅身有很多應該是麵粉,吃一口一嘴白。兩種口味,脆的和韌的,我喜歡韌的(當年回北京在行李箱裡鋪了好多,機場安檢時被要求打開了,當時還是蠻尷尬)。 然後好像就算活動完畢了。等過幾天開始各家各戶分發丁餅和抹著紅色素的生肉。

  • 6 # 一往無前輪船O

    在我們這二十八九,炸東西,蒸饅頭,炸魚塊,雞塊,麻葉,麻葉是我的最愛

    除夕拜大年,挨家挨戶,比自己年長的都要去拜一下,很熱鬧,然後下來,就是串親戚,這一項也是很熱鬧,一般都比較喜歡

  • 7 # 蕭炎紫舞

    我們的春節可能跟大家也差不多,搞衛生,買年貨,還有就是買鞭炮什麼的。當然二十三祭灶王爺,然後就是家裡養了豬的,魚的,開始宰豬乾塘撈魚。三十晚上給逝去的親人送亮,初一再去祭拜他們。初二回孃家,初三開始走其他家的親戚。初五是財神日子,不能出去送財。十五元宵節也要回孃家吃湯圓。過年期間,現在還會請社戲什麼的。三十晚上小朋友成群結隊挨家挨戶拜年,大人們會準備好吃的,玩的,還有小紅包給小朋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語“胯下之辱”出自哪本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