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毀我塑我
-
2 # 小阿拉呀
就這麼簡單的說吧 , 假如鼓浪嶼島上沒有後來那麼多的商業 ,或許少一點也可以,或者商業不是外來人開的店,本島原住民自己開的 ,,那真是一個神仙島,,一年四季不冷不熱,景色好,離鬧市區中山路很近,,又不是很近,做個輪渡或者快挺二十分就到 ,,島上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西邊墳墓太多,墳墓對面的別墅幾乎沒有人住,荒廢時間太久了很嚇人,,據說當時的島民都移民到國外了,可能幾代前留下得老房子,現在也不要了,但是國家又動不了,屬於個人的財產,,曾經旅遊在島上住過一夜,早上起來真的是鳥語花香 ,,白天在島上沒目的閒逛,去海邊曬曬太陽,鼓浪嶼的海邊並不是很美,,很一般,沿著海邊那條路往龍頭路方向走,中間很多小路不記得了,有很大一條商業街,說實話東西不咋地,紀念品無非全國都一樣 ,吃喝嗎?小貴 ,不咋好吃,還算稍微有點特色,對於外地的遊客來說 ,,走累了,隨便找一家咖啡店座那喝喝咖啡 發發呆,看一些店家瞎編亂遭的故事,,,傍晚沿著龍頭路往鋼琴碼頭那邊走,在灘塗的岸邊看廈門的夜景,,可以座遊輪吹著海風,看整個廈門中心的夜景 ,,那叫一個美,,晚上可以再逛逛酒吧,小酌一杯,,,,哈哈 ,,
-
3 # 科技華仔
鼓浪嶼的原住民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首先簡單說一說廈門的土著是什麼體驗。
不同於福州泉州漳州南平三明龍巖下屬多個縣市,
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的廈門面積實在小。
所以常常就是這種情況:高中同學是小學同學的初中同學,父母同事的小孩隨便就是幼兒園同學小學同學中學同學大學同學,
隨便走在路上都很大可能遇到或是熟悉已久或是點頭之交或是多年未見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校友和領導同事,常常有一種整個小區居民說不上全部認識但是見面都可以打個招呼寒暄兩句,感覺整個區甚至整個廈門市的本地人都可以跟自己或者身邊人扯上關係……
土生土長的廈門人但非鼓浪嶼的原住民。但因為整個市錯綜複雜又密不可分的人際關係網,我身邊的鼓浪嶼原住民親朋好友實在不少。跟他們在一起時聽聞了不少他們在鼓浪嶼的生活故事。
我爸的一個好朋友伯伯因為孩子在鼓浪嶼上學,在鼓浪嶼住過幾年。
我記得那個時候我還在讀小學,伯伯的孩子大我幾歲,在廈門音樂學校上學。
那個時候課業還不是很重,所以有時間常常跟我爸去鼓浪嶼找伯伯泡茶。
我記得伯伯住的是西式老別墅,從二樓的客廳窗戶望出去可以看到輪渡和環島四周的大海。
那個時候廈門還不是熱門旅遊城市,鼓浪嶼還只是廈門島邊上的一個小居民島,
沒有小清新長裙草帽單反遊客,沒有文藝的張三瘋奶茶,
沒有成群結隊擠爆輪渡的盛況,更多的是生活在城市一隅的寧靜感覺。
島上沒有機動車,住在鼓浪嶼的居民大夏天常常短袖褲衩人字拖出門買菜,
沿著沙灘邊上的狹長道路從市場到家,經過一間間古樸小店,伴隨著島上的音樂聲、大海拍岸聲、風拂檳榔樹聲,夕陽照在身上,覺得日子悠長美好,真的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那個時候我喜歡在午後跟小夥伴一起到外面的大海邊散步我的父母從小在海邊長大,奶奶外婆家都是那種出了家門走幾步就能看到大海的,
我從小的生活環境就沒有離開過海,
所以對於海,我總有一種特別的情感,我喜歡並且享受在大海邊的感覺,
以至於後來在外讀大學回家時,第一眼看到大海都會很興奮。後來,伯伯的孩子到廈門島讀高中,他們一家搬回了廈門島,我上了中學,那幾年就很少再上鼓浪嶼去了,
那幾年在伯伯家玩的記憶,也成了我記憶中對鼓浪嶼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我的高中舍友初中在音樂學校讀書。
大概是廈門真的不大,中學基本用手指頭就可以數清楚。廈門外國語(英中)、廈門一中、二中、六中 、八中(雙十)、十一中……
廈門外國語學校,那個時候還叫做英語中學,最早就是在鼓浪嶼上的;然後音樂學校,有很多音樂特長學生,校區在鼓浪嶼這座”鋼琴之島”上,相輔相成。
高中有好多同學家裡住在鼓浪嶼上。
而他們的“特殊待遇”就是一到颱風暴雨天就可以正當早退……記得高一有一次全市颱風警報,學校廣播通知住在鼓浪嶼的同學馬上回家,馬上……我的後桌男同學就是鼓浪嶼土著一位,正當他和同桌聊天聊得正high時,老師點名讓他馬上回宿舍收拾東西回家,於是上課上到一半的後桌同學在其他人羨慕的眼光中走出了教室,帶著對他同桌基友的深深不捨……
讀大學的時候認識了畢業於雙十中學、同是廈門人的同學。她從小在鼓浪嶼長大,小學初中階段都在鼓浪嶼,中學的時候才搬到了廈門島上。
她說當年班級裡專攻樂器走藝術特長生道路的同學現在都當了音樂老師,
工作時間自由輕鬆,反觀當年那些文化課成績很好也沒有走藝術特長生道路的學生現在好像也沒有過得比他們更滋潤,不過想想也覺得可以了。
她說她小時候特別調皮,常常捉弄同學,各種闖禍,而鼓浪嶼基本全民認識的生活環境導致她基本早上被老師罰站批評,
中午回家後父母就知道了然後整個小區都知道了然後基本整個島都知道了……
我問住在鼓浪嶼的童年是什麼感覺,她說好像那個時候也沒有什麼感覺,
只是覺得要去廈門島很麻煩還要做渡輪,後來讀高中搬到了廈門島上,再加上雙十中學嚴苛的高中學習環境完全與瀟灑跋扈的她風格完全不搭,反而開始覺得住在鼓浪嶼的那段時間還是蠻好的。
好像從我讀了大學開始就很少再去鼓浪嶼了。
那個時候常常一起玩的小夥伴如今很多都不在廈門了,有的還在外求學,有的已在外工作定居,留在廈門的同學很多也不住在鼓浪嶼上了。再去鼓浪嶼時會很想念少年時一起玩耍的小夥伴們,
希望在全世界各地的他們都過得好好的。
-
4 # 微塵Julie
只在前幾年自己去玩過,後來聽說上島居然好像都要限流。其實島子不大,日子應該可以很悠閒,就是覺得遊客太多了,如果我是原住民,可能會有點不開心
-
5 # wy早悟蘭因
其實原住民有兩種,一種是靠島內旅遊作為收入的,那是希望天天人多月月人多,人越多越覺得自己挺自豪的 因為,就本地人啊。你吃個小吃問個路還是問我啊。還有一種是島內豪門,那是相當煩,回個家,門口人擠人,拍個照,門口人擠人,你家就是各地遊客背景牆。 就很煩,只要你不靠島內遊客收入,基本都會覺得人擠人很煩
-
6 # 詩意柳葉ey
鼓浪嶼人,在這裡出生,從幼兒園讀到初中畢業,高中就去廈門了,算是親眼見證了鼓浪嶼翻天覆地的變化吧。
從前沒有遊客確實很小清新,人少,空氣好,走在路上熟人一堆,一些小巷還可以聽到琴音,但也挺無聊的,鼓浪嶼不允許騎腳踏車,娛樂活動也沒有廈門多。不過去個廈門我覺得很方便啊,我家在龍頭~
至於現在嘛,中國不就這樣,旅遊景點一出名就基本完蛋了,人一多就不好玩了,家庭旅館蓋章酒吧豔遇(很好奇一路蓋章蓋到底的人,真想在知乎問問她們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現在的鼓浪嶼,跟小清新沒有半毛錢關係,商家基本外地人,說白了就是賺錢嘛,賣的東西全中國旅遊景點都在賣,吃的難吃又貴,衛生情況也呵呵,張三丰神馬更別說了,不知道為什麼這麼火,難喝,很貴,想去尋找美食的還是去廈門吧,全鼓浪嶼我覺得最好吃又便宜的是麥當勞肯德基。
鼓浪嶼人現在也很少呆在鼓浪嶼了(不過還是有一些老人在唸舊不想搬),這個地方已經不宜居了。
我現在也很少回來了,但是這裡住著我奶奶爺爺,也是我的家。
————————————————————
再根據大家的提問補充一些鼓浪嶼的情況吧:
教育情況:鼓浪嶼有兩個小學,音樂小學和人民小學(曾經的筆山小學合併到了這裡),初中有音樂中學,廈門二中(高中部搬去五緣灣了)。教育資源音樂學校最好,而且生源也比較好。不過島上的居民大半都搬出去了,就讀的學生基本是外地人的孩子,學校的學生數量越來越少……我初中一個年段三個班,其中還有一個對外招生的足球班=_=人民小學在廈門開了分校,音樂學院據說會搬走但是目前情況還不太清楚,我想如果連音樂學校都搬走,那鼓浪嶼這個鋼琴之島真的有名無實了。鼓浪嶼沒有高中,要去廈門讀(我也就這樣走出這個小島了)。
說點開心的吧,那就是我的幼兒園同學就是我的小學同學,我的小學同學就是我的初中同學,除了轉學之外很少有離別啊,升學完全不悲傷,不是同一個班就是隔壁班,天天抬頭不見低頭見。大家家裡都離得蠻近的,一起相約踩馬路做馬路天使~
公共設施還可以,有菜市場和夏商超市。碼頭有兩個,以前出門比較不方便的內厝奧也有了碼頭,出島挺容易的。而且龍頭輪渡坐船一般有固定時間,掌握好時間坐船
-
7 # ShirlyLi
我去過鼓浪嶼,很羨慕當地島民,住在詩話般的理想家園,還可以應時代發展需求,開一家自己喜歡的小店,看潮漲潮汐、日出日落,享受著海風習習。
-
8 # 廈漂東哥
以前鼓浪嶼上的原住民生活在鼓浪嶼島上應該是很幸福讓人羨慕的吧!畢竟開啟門,推開窗映入眼簾的就是別樣的海濱風景!不過現在隨著島上旅遊業的開發,鼓浪嶼島上的旅遊商業化模式太嚴重了,不太適合原住民居住了,導致原住民已經很少了。
回覆列表
在鼓浪嶼住了兩年,和原住民一樣,說說我的體驗吧:
第一年租房在龍頭路,算是個小區,有道小門進去,樓不高,外牆奶白色的,一個一房一廳一廚一衛的傢俱全,是1500元/月,那個時候可是在2010年左右。
龍頭路上每天早上有就旅遊團打著小旗進來,有全國各地包括臺灣的。龍頭路有一家菜市場,海鮮多,到了黃昏時,新打上來的魚用紅塑膠盆裝著擺在過道兩旁。那個時候,鼓浪嶼上只有一家超市,米麵糧油都在菜市場買,一些生活用品都在便利店買,島上的東西有各種船送過來。
我經常要離島,來往交通就是輪渡,那時進島不要錢,出島4元錢,現在好象是8元還是12元?後來,我辦了一個輪渡卡,只有鼓浪嶼的人可以辦,來來往往坐這個輪渡,開始都跑到二層看光景,後來習慣了,把這個當公交,也沒有了剛開始的興奮勁頭,只想著快點到。有一次颱風天氣,輪渡停了,什麼時候開不知道,回島的居民只能等著,我也等著,等到好晚,才算開了一船輪渡,把居民送上島。
繞著鼓浪嶼走一圈是3-4小時,我走了大約100多圈。鼓浪嶼沒有機動車腳踏車,所以非常適合散步,最喜歡黃昏時從燕尾路那裡走過來,崖壁上掛著燈,黃黃的那種,照著一側海,一側路,這時的鼓浪嶼沒有遊客,你可以慢慢走,繞過來,全是別墅,後來開了幾家民宿,有一家沙灘上的餐飲店,就在沙灘上,做醬油水的魚,我朋友來了,我們也在這裡吃,晚上夜風裡,喝啤酒,他喝了6瓶醉了。
鼓浪嶼的巷子很漂亮,那時照婚紗的不多,從龍頭路往北的巷子裡越走人就越少,小圍牆,有樹,有花,有一些破舊的別墅,別墅還是有主人的,但就是那麼放著,還有一些民宿,酒吧,咖啡館,書店,最多的是小吃,魚丸面,海蠣煎,肉燕,炸五香,麻餈,卷菜餅等等,都是小店,也不招呼,你進去問一聲,才有人答話。剛來的三個月裡,經常走錯路,後來越來越熟悉,巷子裡怎麼繞也能繞回去。晚上回來時,經常聽到鋼琴聲,練琴的聲音,沒有完整的曲子。
鼓浪嶼的晚上
鼓浪嶼
鼓浪嶼的巷子
鼓浪嶼的巷子
鼓浪嶼的巷子
我經常去游泳,鼓浪嶼上有兩個海水浴場,水都不乾淨,但我也去遊,有雨的時候也去,啥也不拿,就去游泳。有次游泳回來,巷子有人就喊,都淋溼了,進來坐一下吧,原來是個小店,賣炸五香肉燕卷菜餅,我不能說我故意這樣淋雨的,會以為鼓浪嶼上來了個瘋子,雖然隱居在島上詩人也這樣,但我沒有詩人的氣質,所以我就進去了。沒帶錢,那個大姨說,沒關係,下次再來補吧,我就吃了個菜餅和肉燕,三下五除二吃光了,沒飽,又要了個炸五香。
後來我就經常去這家,鼓浪嶼上原住民都非常的恬淡,不像後來湧進島內經營各種買賣的外地人,眼睛經常是紅的,氣息也喘不均。
鼓浪嶼巷子裡的小店
在島上還常去的中醫家,不是生意人,只是一戶人家。老人家是個中醫,我不知道他有沒有證。有次我閒逛在巷子裡,看到有戶人家門上有幅對聯,大意是什麼靈樞素問,黃帝千金炮炙內辯之類嵌在一起的兩幅長對子。老人正好過來,就是主人,問我,知道啥意思?
我就說了說,倒不是我懂中醫,我懂武俠,看過笑傲江湖,而且看過好多遍,所以靈素素問還是知道一些的,倒也對答如流,於是,老人就請我進去坐,他夫人端出一杯茶,草藥熬的茶,他有個院子,一盆盆的種的全是草藥,他正在寫一本醫書,但一直沒有出版社出版,要自已花錢出還不包銷。我2年中去喝過好幾次草藥茶,但出書的事我真幫不了,我走了之後,也就沒聯絡了。如果我有這麼個院子,我不出書,就當個藥仙吧。
鼓浪嶼上的別墅後來都被屋宿給租去了,有許多名人古蹟,有些房子沒了主人,深宅大院特別適合拍電影。別墅也有人家在那居住,印象深的是兩處,一處在兆和路的角上,有一處好大的別墅,與海只隔一條路,行人走過時,院子欄杆內必然竄出兩條大狼狗沖人狂吠,卻不見主人。另外就是延平路,有幾處別墅,Sunny的午後,小保姆在院子裡發呆,別墅的主人好久都不回來,只有她在看家。
龍頭路太熱鬧了,賣菜刀的都認識我了,後來我就搬到了內厝澳一帶,那裡更安寧,安寧的人時時找個椅子都能入定。
我第一次到鼓浪嶼找房時,揹著包,穿過有兩個岩石下面,好象是早餐鋪子,便進去了,人家說,不要錢,你吃完了把碗洗了就行,我後來才知道,是寺廟今天有齋飯。不過,後來我再沒去過,路過,但沒進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