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姚華興
-
2 # 廖二哥
原來題主和我有一樣的看法,我也發現這個現象了,我已經三天沒有更新作品了。
其中有幾道題我都回答有上百個字了,自己唸了念好像不怎麼理想,又全部刪完了,想回答的問題收藏好,開啟看看時間過了太久了,又不願意回答了,有的最久一年前的,還有半年前,題目看似蠻有熱度的,回答的人也多,就是太老舊了。
平臺是不是在整改什麼東西,搞不懂,前段時間抄得最火爆的杭來女士案,剛剛平息下來,現在又抄青海女大學生失聯案。
雖然這兩個熱門話題夠大家抄作,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大筆一揮的就是一篇爆文。
可是寫多了,自己不膩,讀者都膩了。我自己也回答了幾個關於來女士案的問答題,確實收益不錯。但是萬事都有個度,點到為止,天天說都變囉嗦,八卦了。
本來想昨天更新一下作品,可是下午4點半的時候,平臺發信息給我,說我的文章,導向不正,非正能量,搞得我一頭霧水,7月29日發的作品,8月2號才發出警告。
-
3 # 風過耳浪淘沙
的確如你所說,最近的新文章、好文章的確變得很少很少了。
有時一天下來,也難得看到一兩篇高質量的文章。
很多文章的話題都是被炒了無數遍的老生常談,毫無新意。
比如南韓當初如何摒棄漢字現在如何後悔。比如南韓人的自大和對高句麗的無知。比如劉姥姥進大觀園打秋風蘊含著怎樣的心酸和成功。等等。
如此題材雷同的文章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蹦出來幾次,甚至一天之內就能看到好幾篇。
如果真有新意,題材雷同也不是不可以發。但可惜多數題材雷同文章都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純粹的洗稿文,乏善可陳。
另外,包括許多官方賬號發表的文章,不但錯別字連篇,內容更是慘不忍睹,如小學生作文一般。質量之低劣,實在令人吃驚。
還有,發覺許多文章都是去年的文章,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總之,好文章、新文章實在太少了。
那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何在呢?
1、首先應該是作者水平問題。缺少文化底蘊,肚裡沒有乾貨,自然寫不出好文章。
比如寫影視類文章,往往也就是專注於某名人的吃喝拉撒睡,婚戀情史。鮮有從影視藝術角度深入分析的,難得看到獨到的分析和深入的見解。
而某些官方賬號的文章,非常好奇他們是聘用了怎樣的寫手來完成如此低劣的文章的,發表前都沒人把關稽核一下的嗎?
2、其次是網路的流行、手機的普及,造成年輕一代寫手普遍的碎片化閱讀習慣,缺乏系統的學習過程。寫作能力或可能受到影響。
現在有幾個小年輕能捧著大部頭著作進行系統學習研究的呢?蜻蜓點水式的吸取知識,必然造成文筆和學識的零散,缺乏深度和系統性。自然難以寫出好文章。
為什麼資訊爆炸的時代,反而難以出現大文豪,值得人們反思。
3、其三,如今的人們往往心態浮躁,急功近利,沒心思沉下心來用心打磨文章。
如今沒有誰捨得十年磨一劍,用一生的時間來寫一部《紅樓夢》。
沒有深入的學習積累,反覆的磨練,肥料不足,如何結出優質的果實?
比如許多人寫文章,無法沉下心來做深入細緻的案頭工作。案頭準備工作膚淺,自己都對文章主題缺乏深度認識,如何能寫出優質文章來呢?
現在規則進行了調整。1000元取消了,更多的向粉絲數和流量傾斜。使得一部分專注於得獎的寫手放慢了寫作的腳步,也未可知。
相信調整的影響是暫時的,平臺就是應該鼓勵文章向可觀賞性、向大眾化閱讀方向傾斜。好文章並不代表鼓勵文章的曲高和寡。
改革就會有痛苦。相信沒有放棄自媒體寫作的寫手們,在對寫作取向進行必要的調整後,依然會捲土重來。
該走的自然會走,該留下的自然會留下。期待看到更多的好文章、新文章。
-
4 # 春韻劉姥姥
最近有些文章反覆推薦,沒有多少新文章,什麼原因?
我也是覺得有點奇怪。兩年前的提問反覆出現。是不是提問者沒有看到滿意的回答。
我不喜歡的問題:這個社會如何如何。更不喜歡:當今社會如何如何的問題!
2020.8.4.
-
5 # 孤舟釣江雪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吧:
二、現在得青雲計劃獎的難度很大,遠沒有一年前這麼多,而且每月第一篇由原來的1000元降為了300元,這打擊了很多人的積極性,所以文章就少了。
文章少了怎麼辦?那就推薦以前的舊文唄。
-
6 # 若隱
首先,可能是流量池根據自己的推薦機制給你推薦文章,這些文章可能是類似的,關鍵在於大資料對你進行了一個非常清晰的使用者畫像,所以給你推薦的文章都是同質化的。
其次,也有可能是你所關注的內容,在近期並沒有產生太多新奇的內容,導致流量池無法給你推薦更好的文章。
最後你可以嘗試一下主動搜尋,看一看你所關注的內容,有哪些賬號和其他的平臺在寫,這可以瞭解到最新的內容,也拓展了流量池對你的定位。
-
7 # 司馬擎傘
話說,我最近已經經常看到給我推薦三個月以前、六個月以前的文章了,最誇張的一次,我看到了一篇4年前的文章,就那麼正襟危坐地擺在了我面前。
真是有些“友邦驚詫”了。
這裡面牽扯一些稽核的原因、收入的原因,標準收緊的原因等等。
估計,很多人減少了更新的頻率,或者乾脆不更新了,更多的人還再觀望。
至於,後事如何,只能且聽下回分解了。
-
8 # 搞定熊孩子
個人認為,和平臺近期的改革有關係。
首先是多了一大批封號的作者,雖然有部分是垃圾號,但是也有一些優質賬號,由於某些原因被封號。作者少了,所以新文章就少了。
新人說的觀點不成熟,望指正。
-
9 # 聲聞於野
條條框框限制的多,文章閱讀量低,作者收益少,很多人失去了繼續寫下去的動力。尤其是要求內容垂直,我個人對這個要求不是太理解。為什麼有這個要求?難道一個人寫文章必須只能寫某一個方面或領域的內容,就不能再寫其他的內容了嗎?不知道是哪位大神提出的這個要求,自認為是創新,其實在扼殺作者的創造力和創新力。
我覺得平臺不能高高在上,只是把作者當成文字打工者,認真研究一下如何提高作者的積極性,實現作者和平臺的雙贏。不能把大部分流量都給了某些大咖和頭部作者,應該根據貢獻和勞動量的多少。能者多勞,多勞多得,才是一個企業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
所以我覺得,根源在於平臺的管理機制和績效考核。作者還是那些作者,關鍵是平臺怎麼管理。
-
10 # 熊淑方
天天說原創,天天說自創詩,文,那裡那麼多新鮮的。唐詩宋詞幾千年了還在天天背,增廣賢文成了人們的口頭彈。世間好言書說盡,天下名山僧佔多。一本字典輩輩相傳,一個老伴相守一百年。沒的那樣不重複,重複的才是經典,為什麼說好話說三遍,既然反覆推薦證明是精品!就如毛主席的年代,階級鬥爭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的道理。
-
11 # 麗姐說情感
文章反覆推薦的情況一直都有,可能之前你持續更文,沒太注意這個事情,不過最重要的是文章為什麼會被反覆推薦?
第一:文章內容優質,讀者正向評論多,收藏,轉發,分享多,平臺自然會反覆推薦,我有篇文章,5月份釋出的,每天都在推薦,而且推薦量已經到一個億了。
優質的內容,平臺會給你放到更大的流量池,相反,有些文章質量不過關,要麼給予警告,要麼到一定程度停止推薦。
第二:如果斷更許久,賬號活躍度沒有了,即使再好的文章也不會再次推薦。
選擇自媒體這條路,就要有持之以恆的想法,誰都會遇到瓶頸期,懂得順勢而行才可以,平臺規則隨時變,跟得上節奏,目前做得不太好,不代表會一直這樣下去。
有些作者沒賺到錢,把責任都歸咎於平臺不好,有沒有問過自己付出過多少?更有甚者造謠,大V都跑了,真的好搞笑,真正做自媒體的人,不會只在一個平臺發展的,而是兼顧多平臺。
為什麼有些人賺錢了,而你沒有呢?
第一:努力的方向不對
同樣寫文章,為什麼人家的閱讀量高,而你的卻很低,很多人寫文章只給自己寫,一味的我覺得不錯,我覺得挺好,可惜那不代表讀者喜歡,讀者不喜歡哪來的閱讀量?
沒有一個人因為興趣愛好,每天保持日更,因為每個人都想創造價值,對我來說,賺錢多少來衡量自己的價值。
誰都想賺錢,賺錢需要動腦子,不動腦子寫作,不管受眾人群,定位也不準確,一會兒抓只螃蟹,一手又想抓豆腐,問問自己是否有那麼多精力?
第二:執行力不夠
有些人說有錢才有動力,如果你不付出哪來的錢?錢和動力之間要有執行力,如果你執行力到位,仍然沒有收穫,那就回頭看看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確?
平臺變現渠道很多,不可能一下子全攻下,先攻一個渠道,研究明白了,再去搞其他,很多人都喜歡趕風,從來不問問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支撐自己的夢想?
說實話,若大的平臺不差我們一個人,你不做還有別人做,所以,想走自媒體這條路,多看,看想,多琢磨,沒有人能成為你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唯有你自己。
-
12 # 大林W
回答一下:
寫一篇文章費時費力,其效果可見一般,甚至都辦不到。這樣一來,寫文章的積極性下降了不少,本人就是其中一個。
平臺的奧妙也弄不準。唉。只好選火熱的欄目啦。
這應該是原因吧,題主你說我這樣講不對嗎。
好了,不準備多說,為毛八錢不值。
-
13 # 止在此山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經時奇文,濟世華章。千秋絕唱,萬古流芳。此乃文章之經時濟世之實也!
-
14 # 刺蝟
隨著自媒體慢慢的把BAT伺服器上的東西搬運的差不多了,很多自媒體就完全被榨乾了,其實他們並沒有多少才華,只是相互的搬來搬去,反正有人給錢,掙一個是一個,不想真正的有才華的,擁有自己親身感受的,親自寫的東西,會源源不斷的輸入今日投入的伺服器中,所以你才會發現,前浪已經被拍在了沙灘上,其實這些前浪也跟現實社會的苦力是一個道理,在社會還沒有發展到完全用機器的時候,他們是香餑餑,到後來的發展需要更進一步的時候,他們就落後了。
但,作為後浪的我們,需要自主創新,#講好中國故事#,在歷史的海洋中,需要像海燕一樣,不斷的在風起雲湧的海綿展翅激浪。
-
15 # 波斯文學和語言
每天辛辛苦苦創作文章太累了,不僅不得收入 ,還會被侵權,等等受的委屈都是無處說理。反而那些打著吸引眼球旗號者 ,總是能獲得非常利益,覺得世界非常不公平。老老實實創作者(真正文人)的良心做不到騙人。唉,只能感嘆生活雖易,生存不易,且活且珍惜。
-
16 # 寂寞恨別離
為什麼反覆推薦,因為它夠優秀,值得推薦。
人不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很多文章反覆推薦,證明它的優秀!
真金不怕火煉,是金子總會發光,守得寂寞,不忘初心,你才能在平臺生存。
切記,平臺才是最大的C位,離開平臺,你寫的文章可以說一文不值。
-
17 # 娛樂八卦小壞蛋
但是每位讀者都是平平常常的人,又不是作家很難理解其中的意思,也就是說不接地氣,寫的太中規中矩了,甚至有的根本就看不懂,越看越糊塗,還要自己分析一下內容才能看懂。有這時間讀者朋友們乾點什麼不行啊!
讀者不愛看,你的文章再好也沒有用,辛辛苦苦寫作幾小時,沒人看,所以作者就不會在這裡更新了,去選擇其它平臺。
照這樣下去,我覺得人流量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少。
-
18 # 掙脫枷鎖的囚徒
是癤子總要出頭的。
推薦舊文章則可以只產生流量,不需要付費。
除了流量,還有各種激勵和補貼。
最近,答主能刷到的青雲獎主要是體育方面的,其實就是瞎扯錢數字,沒有什麼深度,就可以拿青雲獎。
原因很簡單,獎勵給身份的,不是給文章的。
流量方面也是。
其中之一是說,為了上市做報表做準備。
-
19 # 知交零落是人生常態
我覺得多少是因為推薦量不高,獲得不了多少收益,畢竟如果說每個人天天花幾個小時鑽研平臺,寫文章,不為了收益,那是不可能的,前段時間一個粉絲幾十萬的大咖都放棄這個平臺了,可想而知就是因為沒有獲得很大的收益,如果付出和回報成正比,誰不願意多用心一點呢。
-
20 # 子易玄
研習易經,本來案例很多,也想寫一些對大眾有幫助的文章,但一發出去就得到提醒,在宣傳封建迷信等。因此想寫都不敢寫了。
回覆列表
也談新文章少的原因。題主是指某領域或某些領域新文章少,炒冷飯及重複的多了(如果未曲解題主的意思)。其實新文章並不罕見,如抗疫、防疫、戰疫的報道紀實;中美從經貿戰、輿論戰、到軍事動向、策略研究……㷨火四起、如火如荼;對明星評論;對國家精英歌頌、宣傳等等。對某些領域文章少的主要原因為:
疫情原因。全國、甚至全世界都在抗疫、防疫工作,乃重之重,關係到人類生存與發展問題。限制了人們-些活動、社會實踐。因生活是創作源泉。
大敵當前,美帝滅中之心不死,我們必須集中力量進行反擊。有些舍才能有所得,集中力量打殲滅戰。
奨勵制度有攺進的地方,據傳說,有的賺得盆滿缽滿,有的分文未得或少得可憐,似乎奨勵制度應進行攺進,至少應該進行精神鼓勵。關於收益問題應靈活機動,不宜用開通收益方式進行奨勵,開通收益方式繁鎖,實際上是在奨勵自媒體者。培養人才應多渠道。不一定要參加學習班進行培訓。自學也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