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痴
-
2 # 海浮人
背景: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呂布反叛朝廷與袁術結盟,呂布見劉備在小沛招兵買馬,實力逐漸增強,立即派高順和北地太守攻打劉備,結果劉備不敵,北投曹操,曹操派大將夏侯惇救援,結果夏侯惇也被高順的陷陣營擊敗。於是,曹操親征呂布,圍呂布於下邳,公元199年二月,呂布部將侯成、宋憲、魏續等反叛,將呂布、陳宮、高順抓住投降曹操。
先來看呂布為什麼不用高順?高順太過於忠誠,忠言逆耳,呂布非明主。明辨不了是非的庸主是不會用忠臣的。
呂布心胸狹隘
在王粲《英雄記》記載著這樣一段話: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高順這樣向呂布進諫,語氣中有很明顯的指責,心胸狹隘的呂布怎麼會接受部下的職責,雖說忠言逆耳,但是呂布不明白這個道理。呂布也知道高順的忠誠,但是呂布就是不用他。
郝萌事件
陳宮為呂布手下大將,呂布併為追究此事。但是呂布只是表面不追究,實則心裡對陳宮、高順等將領心存芥蒂。軍事上,曹操圍城,陳宮曾建議呂布去偷襲曹操後方,但是呂布已然不信任陳宮,這等上策未能實施,呂布只能坐以待斃。而對於高順,呂布則是將其的兵權交於與自己有內外之親的魏續掌管。
郝萌事件,離散了主僕之間的關係,曹操圍城時將帥未能一心才坐以待斃。
再來看看這個問題,曹操為何殺高順留張遼?答案很簡單。高順是忠臣,忠臣隨主而去;張遼是良臣,良臣擇主而事。
而對待陳宮、高順,曹操也是爭取過,陳宮原來在曹操征伐陶謙時,勾結呂布圖謀兗州,致使曹操後院起火,極其狼狽,這等罪過,曹操可以原諒,但是陳宮不降,無奈殺之,供養其家人。
浮人語高順在軍事上的造詣絕對不低於張遼,只是跟錯了主子,早早的喪命於三國前期,若是歸降曹操,必定是威震一方的大將。
-
3 # 二辻四畫生
不可否認,高順是非常優秀的將軍。在裴松之註釋的《三國志》中引了《英雄記》的記載,評價高順是“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大家都知道,當兵打仗把自己腦袋別再褲腰帶上,壓力是相當大的,說不準就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了,所以當兵的最容易縱情酒色,能享受一天是一天也不是不能理解。
而且高順不僅自制力強,他的業務能力也非常出色。史載:“高順所將七百賒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事實上高順的陷陣營絕對是呂布軍中的精銳,不然也不敢號稱無不破者。
可惜的是呂布這樣一個不得人心、以德報怨、反覆無常的小人,有這樣一個忠誠的勇將。高順也不是不知道呂布這樣的德行有問題,他就常對呂布說:
“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可是呂布是怎麼回報他的?奪了高順的兵權交給自己的小舅子,直到打仗的時候才給了高順臨時指揮權。就算是這樣,高順還是無怨無悔的跟著呂布戰鬥到最後,在曹操問話時一言不發,英勇就義。
所以說呂布不用高順,並不是高順的問題,而是呂布在郝萌反後開始猜忌諸將。而曹操也不是不想用擁有一支陷陣營的高順,只是高順一根筋從始至終跟定了呂布,並不是曹操所能勸動的。
-
4 # 愛尚文史
陳宮總是擺出一副老師的架子,招致了呂布的不爽,甚至是厭惡,幾度想要將他殺掉。相比來說,高順的處境要好的多。高順雖然當面指責過呂布,但他的出發點只是示以忠誠,希望呂布能夠知忠而用。沒有達到那種讓呂布有殺他的衝動。
但呂布深知高順之忠,也親眼見識過高順的陷陣營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不久之後,又啟用了他……比如在小沛攻打劉備,以及擊敗夏侯惇的一系列戰役,呂布讓高順獨自統兵獨當一面。
從這一點來看,呂布還是挺重用高順的……
那麼?第二個問題,曹操為什麼要將高順殺掉,而重用張遼呢?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釋的……
用張遼的原因,是因為下邳兵敗之後,張遼並沒有被俘虜,相反他是率眾而降的。畢竟張遼領魯國相,並不是完全歸附於呂布,他跟臧霸一樣,有一定的獨立性,有自己的部曲。
至於殺高順的原因,大概是因為高順的性格導致的吧!
其一:愚忠
高順“愚忠”於呂布,呂布比誰都清楚,當年河內郝萌趁夜謀反,領軍偷襲呂布的營寨。慌亂中,呂布非常狼狽,帶著妻子從廁所翻牆才得以逃生。
不過呂布不知道謀反者是誰,在如此緊要的關頭,他唯一可以相信的,就是“高順不可能謀反”。趕緊逃到高順的大營中去,高順連夜出兵,收剿了郝萌所部。
其二:剛直不阿,治軍嚴明
正史對高順的評價,第一句就是“順為人清白,不飲酒,不受饋遺”
剛才也說了,在呂布的圈子裡,喜歡收一些馬屁精。而高順的這種剛直不阿,不受饋遺的性格,在這樣的圈子裡,勢必是沒朋友的,比如他跟陳宮就不和。不光沒朋友,這種性格,還容易得罪人。宋憲、侯成這些人,官階都是比高順低的,之前沒少受過高順的氣。
他們投降曹操之後,曹操肯定會找他們瞭解情況啊!試想?說到高順的時候,他們是不是會惡言中傷。同時!他們還會給曹操傳達,高順不可能投降的資訊。
總之!綜合這兩點原因,高順是沒有活命機會的……曹操雖然見識過高順的領軍之才,但是當他抓到高順之後,甚至啥都沒問,直接就下令將高順殺了。曹操如此愛才的主,如果不是有人惡意中傷,以及高順“愚忠”的資訊,他至少得去見識見識這位打敗劉備,擊敗夏侯惇的軍事小能手吧!
可惜沒有……
-
5 # 安博電競體育anggame
呂布為何不敢用高順?作為一代將軍,馳騁戰場,因此他也只能在戰場上才能顯示出他的英勇和計謀。雖然對呂布屢進忠言,但是在呂布心裡雖然知道他對自己是忠誠的,但要真正做起事情來還是有所欠缺的。
高順畫像曾經高順也曾常常規勸呂布說:“凡家破亡國的人,不是因為他沒有忠臣明智的部下,而是擔心他們不被重用啊。將軍做事情,不肯慎重考慮,所以常常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失誤,不論說話還是做事都會有一些小差錯。失誤的事情發生一次就好了何必要發生多次呢?”雖然呂布知道高順是忠心自己的,可是呂布並沒有因此而重用高順。後來由於呂布的手下郝萌密謀造反,使得呂布與高順之間的距離變得更加越來越遠,呂布還憑藉著和魏續有外內的關係,將高順所領導的陷陣營士兵全部權利給了魏續,直到當要上戰場的時候,才還給高順統領的陷陣營部隊與交還兵符,就是這樣,高順也從來沒有對他有任何恨意。後來在呂布準備要親自率領將士征伐臧霸,高順見他如此衝動於是又勸道,說:“將軍親自要去斬殺董卓,威震四方,聲名遠揚,遠近周邊的人民都很害怕您,想要什麼東西不能得到,而要親自去要錢財呢?如果失敗了得不到,豈不有損害了您的威名啊?”呂布裝作聽不見的樣子。下定決心要去征討,而對方臧霸害怕呂布武力似的劫掠凌虐,於是他堅守城池,使得呂布不能攻克,最後無功而返。直至很久以後臧霸才又和呂布和好了。曹操為何殺高順留張遼歷史上的人物高順是個能征善戰的大將,他所統領的“陷陣營”隊伍十分凶悍無比,所向無敵。他的威猛、勇敢並不比張遼差,兩個人也都是忠義之士。可是在當二人被敵軍俘後,曹操過來救他們,可誰知曹操留下了張遼,卻殺了高順呢?這樣的結果令很多人都表示疑惑。
高順圖當時的高順實際是並沒有“破口大罵”,死不投降,只是不說話而已。對於他的默然不語,在他人眼裡就是有點投降的意思。反過來想想,既然他有投降的意願,那麼曹操為什麼還要殺掉他呢?一、首先高順作為“陷陣營”的領導人,在與曹軍的作戰中肯定給曹軍造成過很大的傷亡,曹軍中的將士肯定是對他恨之入骨,如果不殺掉他,難免以後也會傷害了自己將士的心!若曹操此時就將高順放了勢必有不少人不甘心,也會對曹操自己產生怨念,在以後的戰事中就會出現不合的現象。所以曹操就必須將高順殺了,來平“軍”憤,讓將士們洩憤解恨,對穩定軍心、激勵將士是很有利的。二、其次,對被俘的敵方將領,有殺有留,才能夠讓沒被殺掉的忠實於自己。才會有敬畏之心,才會感恩戴德!曹操愛大將,都殺了捨不得,但是一個不殺,那麼留下來的這些降將就會沒有恐懼感,沒有幸運感,自然也不會感恩戴德,還會心生傲慢,忠誠度也會下降。另外,張遼不像高順那樣對他們有太大的危害,留下他也不會使自己的將士們心裡不平衡。
-
6 # 邏輯文史游
這個問題我從三方面為您說明。
1,並非是呂布不敢用高順,而是呂布對所以人都總抱著一種懷疑的態度,這種內心的恐懼和自身的經歷也有一定關係,畢竟自己就是見利忘義之輩,所以他覺得帳下的將士們也都有反水的可能。當然他的預感也不是不準確的,郝萌就在袁術的慫恿下拉著曹性造反了,論級別這二人的上司都算高順,高順為正風氣殺死郝萌,但郝萌不知真假的說陳宮也是反叛的同謀,搞的呂布軍上下一片恐慌。縱使高順再忠心不二,呂布多少也會擔心這種威望極高的將士終有一天會成為自己的敵人,所以在反叛事件發生後高順漸漸被冷落,他的建議也被呂布左耳進右耳出。
2,再說陳宮,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把陳宮包裝的很不錯,但這與歷史上的陳宮多少有些出入,首先陳宮初仕曹操,因為不明原因與張邈造反共迎呂布,有人說是因為陳宮對於曹操濫殺名士的做法感到不爽,但我並不認同這種推測。在陳宮除了造反成功外,其一生也並未再出過什麼奇策,就連郝萌反叛他多少也有可能參與其中,畢竟當時呂布已不再是猛虎,而是一隻病貓。
-
7 # 優己
呂布談不上不用高順,只是當時條件所限,呂布自己的直屬兵馬被打光了,他只能兼併高順的部隊,算是自降一級,而高順則變成他的副將,也是官降一級而已。
當時呂布大約有兵馬大約3000人左右,這是呂布所有的部隊。不要奇怪,當時呂布的部隊就是這麼少!呂布把這3000人分成四支隊伍,其中800名弓騎兵,歸張遼統領;700名步兵,歸高順統領,這也就是所謂的陷陣營;呂布自己領兵1200人,都是步兵;陳宮領兵300人,守城。在濮陽之戰後呂布被擊敗,部隊傷亡過半,到達小沛的時候僅剩1500人左右。呂布自己的部隊更是三亭去了兩亭,僅剩400人左右,所以這時候呂布就把高順的部隊編入自己的直屬部隊,這只是常規的壓縮編制。
至於曹操殺高順主要是因為高順手底下沒兵,就一光棍將領。而當時張遼被抓的時候,張遼手底下還有戰馬800匹騎士800人。曹操想要得到這支部隊,招降張遼是最好的辦法,高順則沒有這個優勢。
其次就是高順自己不願意降,曹操尊重他。在當時,敗將不降是種氣節,是高尚值得尊敬的行為,既然高順不投降曹操也不會勉強他,殺他是敬他忠義。
-
8 # sunjin6278
大凡不能成事之人,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不善納諫,不會用人,剛愎自用。三國時期高順是呂布手下一個很優秀的大將,對呂布忠心不二,但呂布卻處處限制高順,不放手使用高順,為什麼會這樣呢?
-
9 # 史研
曹操不喜歡那些不聽話的人,曹操喜歡那些對主人忠心的人,看到高順就像看到你不一樣,非常的令人討厭,曹操是要殺死呂布,而且要殺死高順的。老曹這個做法是非常英明的,張遼最後成為曹操手裡下一個非常厲害的大將,並且對曹操忠心耿耿,這個就是曹操非常尊重一些聽話的人,而且尊敬他們,所以才會讓曹操變得這麼偉大。
曹操自然是有他的理由的,他能夠掌握的就要留下來,不能掌握的就要殺掉,而高順是不能掌握的。更何況曹操有了張遼就可以了,要其他人幹什麼呢?他非常的喜歡張遼,不光是因為他的武功,更重要的是他的忠心耿耿,這是曹操最需要的,在這個亂世之中,曹操很少得到別人這麼的信任,所以就特別的渴望。
-
10 # 佳寧說歷史
總結:高順的性格有點像關羽 寧死不屈,雖然關羽曾經投降了曹操 但也不能說明什麼,關羽 對曹操還是有點兒小崇拜的,高順 雖然寧死不屈 但是他不如關羽本事大,所以說高順的死完全和他的性格有關係,是他自己把自己推上了死亡的邊緣,這種人雖然有點本事 但是情商過低 不懂得變通,不知道大丈夫能屈又能伸。
回覆列表
歷史上,呂布自成勢力的時間很短,也就是在徐州的那段時間。而在他為數不多的部將裡,高順是綜合實力最強的一個,也是最忠心的。呂布為什麼不敢用高順?
很不巧,高順也有能與呂布比肩的武力。
“羽、順乃獨共對戰,順以矛刺中羽,張飛前救羽,亦被刺,順遂名震天下,號萬萬人敵……”——《英雄志》
關羽、張飛都是被公認為萬人敵的武將,高順能夠頂住他們的車輪戰,並先後刺傷關張。
高順有陷陣之威無論是演義還是正史中,一提到高順,大家一定會想到陷陣營。
但是,高順的陷陣營卻非同小可,歷經數百戰幾乎沒有輸過。進攻時,陷陣營是呂布麾下攻堅能力最強的一支部隊。
撤退時,陷陣營是呂布最強的盾。
所以,高順不但有比肩呂布的武勇,還有超強的練兵,統兵能力,經常負責呂布軍中新兵的訓練,在軍中威望非常高。
所以,這樣的高順,呂布不敢重用。因為他很可能尾大不掉,最後取而代之。
高順忠貞不渝眾所周知,呂布是一個無謀且多疑的人。
既然高順如此優秀,呂布又對他十分防備,那為什麼不殺了高順呢?
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好飲酒……平定呂布部將郝萌的反叛。屢次進諫忠言於呂布,呂布雖知其忠而不能用
所以,呂布雖然防著高順,甚至還剝奪了他陷陣營的兵權,但也相信高順的忠心。
他最信任的人除了陳宮就是高順了。
曹操為什麼殺高順呂布人生最後時刻,被部下侯成、魏續等人背叛,但高順始終追隨左右,最後一起被俘虜,捆送到曹操的面前。
曹操一向非常的惜才,麾下也有不少降將得到了重用。為什麼容不下高順這樣有勇有謀又善於練兵、統兵的大將呢?
只有一個原因:高順不是背主之人!
所以,殺了高順,還能成全其忠義之名。
為什麼不殺張遼張遼和高順一樣,都是呂布麾下的領兵大將,為什麼曹操殺了高順卻招降了張遼?
其實,張遼與高順不一樣。
張遼本身和呂布一樣,在丁原手下做事。丁原被殺了之後,張遼帶著手下的兵馬跟著呂布一起投了董卓。
所以,張遼和呂布的關係沒有那麼……
而且,高順是和呂布一起被俘虜的,張遼是最後發現大勢已去之後,主動投降的。
性質完全不一樣,曹操當然不會殺張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