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戲談歷史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一下高平陵之變之前,司馬懿和曹爽雙方的勢力。

    當時司馬懿身居太傅之位,雖然沒什麼實權,但是幾年來的在朝廷中的風評一直不錯,司馬家的人自然不用說,鄧艾、鍾會作為司馬懿的愛徒也是毫無疑問站在司馬懿一邊的,三公之中的蔣濟、高柔都是站在司馬懿這邊的,更何況,但是的九品中正制使得士族在朝堂還佔有一席之地,司馬懿更是天下士族的領袖,如此看來,曹爽不在的洛陽城內,文武百官還是有不少人向著司馬懿的。

    曹爽當時的地位更是高了,曹爽乃是託孤輔臣、大將軍,自從將太后遷宮之後,幾乎就是一人把持著朝政大事,朝中地位更是在司馬懿之上。

    司馬懿代表的是天下士族的話,那曹爽代表的就是曹魏宗親一族,曹氏、夏侯室兩族自然是曹爽的人,而且當時的曹爽一直在打壓司馬懿一派,朝堂之上多為他的人,尚書何晏、鄧颺、丁謐,司隸校尉畢軌,荊州刺史李勝等等,連當時的頂尖謀士桓範都是不惜夜闖城門前去報信。

    更重要的是,曹爽作為大將軍,手中是有兵權的。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曹爽投降的結局歷史已經告訴了我們,就不再贅述,那我們來看看曹芳此時做出決斷,號令天下兵馬勤王會如何呢?

    首先一點,天子下詔討伐司馬懿,司馬一家都會成為反賊,頭頂謀逆之罪。真到了這時候,曹芳便可以討伐奸臣、平定叛亂的理由號令天下各路兵馬,不過就算是要御駕親征,曹爽作為大將軍不可能是不用的,更何況,那時候曹芳身邊能用的都是曹爽的人。而這時候的司馬懿只有三千死士守著一座洛陽空城,即使能夠將曹爽的宮中禁軍收入囊中,也不足萬人,面對著曹爽的千軍萬馬,城中武器庫有再多的裝備,又有什麼用呢?或許有人會說司馬懿用兵如神,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比比皆是,曹爽不過就是個草包,真打起仗來也真還不一定。不過,司馬懿是不是謀反可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了!

    沒有皇帝的支援,沒有文武百官的支援,沒有足以踏平一國的軍隊,司馬懿縱使有天大的本事,這場仗怎麼能打得贏呢?何況曹爽手下也有頂級的謀士桓範、徵西大將軍夏侯玄。難,難於上青天。

    打完仗之後,司馬家自然是不會再存在了,夷三族是肯定的,那麼現在問題就在曹爽身上了,這這兵權如何收呢?曹芳確實是有自己的實力不錯,但是,曹爽把控朝堂多年,朝廷之上都是自己的心腹。何況,擊敗司馬懿功勞是肯定會有曹爽的一份的,畢竟他是大將軍,打了勝仗如何收兵權?曹爽還姓曹,乃是宗親,曹家又有多少人是向著曹芳的呢?

    若是曹芳想收兵權就能收得回來,何必等到高平陵之後,在這之前不能收麼?所以說,不是曹芳不想收,而是收不了,這兵權一收,會收出事情來的。那麼,在鎮壓了司馬家之後,曹爽也算是功臣,這兵權是更收不回來了。

    所以說呢,當時曹芳的境地即使這麼尷尬,無論司馬懿和曹爽哪一家做大,對於曹芳來說都不是好事,這翻身仗是打不了了。

  • 2 # 風中轉圈打呵欠啊啊

    不太可能,因為曹芳想借著事變搞司馬懿,成功率不大。我覺得他也治不了司馬懿的罪,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謀劃了多久,可謂“十年磨一劍”,畢竟這個是為了奪權發動的,殺了多少人,曹家死了很多,更別說其他士族也紛紛站隊,也是為了保命,司馬師養著死士,又是中軍的頭頭,曹芳拿什麼來收回兵權。

    那個時代司馬懿發動前幾乎把影響到事變計程車族都拉了過來,大家都更討厭曹爽。司馬懿又沒危害到自家利益,除了曹家。

    說到曹芳,身邊沒人可用,什麼一句勤王,好多人來,別逗了,人會站隊的。反抗的殺光了都快,曹家給的,司馬家也可以給出籌碼。實力差距太大。

  • 3 # 泊圖泊途

    其實並不能這麼說,曹魏衰敗的如此迅速在於中央政府的核心—皇帝的頻繁更迭。通俗來說,曹丕和曹叡死的太早了。曹丕在位七年左右,曹睿稍微強一點,十三年左右,這種頻繁的更換皇帝造成了政權的不穩定。曹睿死後讓一個兒童繼位,顯然毫無權力可言。

    當時的託孤大臣是曹爽和司馬懿,後人對曹爽評價不高,你要說曹爽傻吧,他還是為自己做對了兩件事情,還是聽的進勸的。為了壓制司馬懿,他給了司馬懿太傅的虛職,明升暗降,司馬懿只好回家裝傻充愣。同時他還集中權力壓制外戚,掌握禁軍。在當時可謂是一家獨大。

    之後高平陵政變(那時候曹芳也就十七八歲)是權力的交換,皇帝沒撈到好處(外戚是他唯一的機會,但是被曹爽壓制了),他本身就在權力的邊緣,權力從曹爽一方到了司馬懿一方,司馬懿還能信誓旦旦的接管權力,美其名曰除了奸臣,讓皇帝是無話可說。

    接下來機會就是和平演變了,雖然在司馬師時代有過反抗的人,但最終也沒成大氣。曹魏逐漸被架空,司馬氏走向巔峰。

  • 4 # 杜少說歷史

    機會只會給有準備的人,而曹芳,明顯不具備這樣的素質。

    曹芳登基時,八歲。高平陵政變時,十八歲。正始年間,整整十年,曹芳都沒有任何權力。這期間,丁謐、何晏、鄧颺禍亂朝政,曹爽兄弟俱掌重兵,司馬懿、蔣濟等老臣都被架空。尤其是自正始八年,郭太后被逼移宮,實為囚禁後,曹爽就徹底獨攬大權。整整十年,曹芳沒有任何措施制衡曹爽。

    高平陵政變,司馬懿以功臣元老代表的身份,率領蔣濟、高柔等一干元老“撥亂反正”,這時候的蔣濟、陳泰(陳群之子)等元老功臣之後都是在正始年間不受曹爽重用的,並且對曹爽心腹禍亂朝政深惡痛絕的,他們並不想殺曹爽,只是想靠著司馬懿的威望挑頭奪回權力。假如曹芳利用好他們的這種情緒,加以籠絡,本是一個親政的好機會,但是曹芳毫無作為,逼著他麼依附司馬懿。隨著曹爽極其黨羽被先後誅殺,司馬懿開始大權獨攬。此時,連蔣濟這種被司馬懿忽悠了的老臣都只能鬱鬱而終,曹芳這種荒廢了十年的無為皇帝只能眼巴巴看著司馬懿專權。嘉平三年,司馬懿去世,曹芳的機會來了,但是卻沒有抓住。

    一.謀立夏侯玄為大將軍事件

    司馬師的接班之路並不順利。嘉平六年,即司馬師掌權的第三年,中書令李豐和張皇后的父親光祿大夫張緝等人圖謀廢掉司馬師,改立夏侯玄為大將軍。李豐,其子為大魏駙馬,本人是海內名士,名聲遠及東吳。《魏略》曾記載,吳國有人投降魏國,魏明帝曹叡問,在江東你知道哪些中原名士?對曰,安國。安國,是李豐的字。但是,李豐言過其實,正始年間左右逢源,徘徊在曹爽和司馬懿之間,為朝臣所不齒。司馬師掌權後,提拔他為中書令,藉著這個職位,且又為帝室姻親,曹芳開始與李豐親近。張緝,是皇后之父,與李豐是同鄉,曾經隨從司馬師抵禦東吳大將軍諸葛恪,並受到賞識。但是,由於女兒做了皇后,因此本為郡守的他還朝做了閒散的光祿大夫,有志無處伸展。

    由於中書令是天子近臣,張緝又是張皇后的父親,而二人又都受過司馬師的提拔,所以,“謀立夏侯玄事件”有極大可能性是曹芳安排的,否則二人沒有任何理由反司馬師。此時曹芳已經二十四歲了,司馬師四十七歲。二十四歲,正是一個年輕人想要證明自我的年齡。那麼夏侯玄又是如何捲進來的呢?曹爽執政後,身為曹爽表弟(司馬師還娶了夏侯玄的妹妹,是他妹夫),又是諸曹夏侯中唯一的一位海內名士,威望甚高的夏侯玄出任禁軍中的中護軍一職。後來遷為徵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州諸軍事,統帥曹魏精銳關中軍。而代替夏侯玄任禁軍中護軍的就是司馬師。這是很明顯的政治交換,司馬懿的勢力開始染指禁軍,但是禁軍俱為曹爽掌控,可以說司馬師的影響力可以忽略。但是夏侯玄不同,夏侯玄此次出鎮是作為曹爽外援的,意圖削弱司馬懿在關中軍中盤根錯節的勢力。結果夏侯玄在高平陵政變中毫無建樹,又不聽夏侯霸的勸告出逃,被召回朝廷,當了無實權的太常,鬱郁不得志。司馬懿死後,中書令許允恭喜夏侯玄,說這下你可以放心了。結果夏侯玄卻說,司馬懿活著,念及世交舊情還能放過我,而子元(司馬師)、子上(司馬昭)是不會容忍我的。PS:我個人特別不理解,為什麼《虎嘯龍吟》非要把夏侯玄、司馬師拍成了一對依依東望的好基友。

    於是,李豐、張緝就選中了威望甚高、又鬱鬱寡歡的夏侯玄作為新大將軍的人選。政變計劃是這樣的,嘉平六年二月,司馬師將會朝見魏帝曹芳,李豐等人準備藉機將司馬師誅殺於內庭。李豐秘密地告訴黃門監蘇鑠、永寧署令樂敦、冗從僕射劉賢等說:“你們幾個人在內廷,不法的事很多,大將軍司馬師這人嚴厲剛毅,反覆強調,張當的下場可以作為鑑誡。”於是,內庭也基本都聽李豐排程。沒想到,還是事先洩密了。李豐、夏侯玄、張緝相繼被殺。曹芳第一次疑似反抗司馬師的行動以失敗告終。

    《魏略》:識別人物,海內注意。明帝得吳降人,問江東聞中國名士為誰?以安國對之。《魏略》:玄既遷,司馬景王代為護軍。護軍總統諸將,任主武官選舉,前後當此官者,不能止貨賂。豐言曰:“今拜貴人,諸營兵皆屯門。陛下臨軒,因此便共迫脅,將群寮人兵,就誅大將軍。卿等當共密白此意。”鑠等曰;“陛下儻不從人,奈何?”豐等曰:“事有權宜,臨時若不信聽,便當劫將去耳。那得不從?”鑠等許諾。豐曰:“此族滅事,卿等密之。事成,卿等皆當封侯常侍也。”豐復密以告玄、緝。緝遣子邈與豐相結,同謀起事。《魏氏春秋》:初,夏侯霸將奔蜀,呼玄欲與之俱。玄曰:“吾豈苟存自客於寇虜乎?”遂還京師。太傅薨,許允謂玄曰:“無復憂矣。”玄嘆曰:“士宗,卿何不見事乎?此人猶能以通家年少遇我,子元、子上不吾容也。”二.中書令許允謀誅司馬師失敗:曹芳被廢

    嘉平六年二月政變失敗後,曹芳廢黜張皇后,給了司馬師一個交代。但是,嘉平六年九月,司馬師突然廢黜曹芳。原來,李豐計劃政變期間,曾經交給中書令許允一份詔書,上面委任夏侯玄為大將軍,許允為太尉,二人共錄尚書事(漢家制度,錄尚書事才有實權),同掌朝政。許允隨即把它扔掉燒燬,沒有呈報給司馬師。個人覺得,許允是想坐觀成敗。李豐計劃敗露後,許允聽說李豐等人被捉,想前去面見大將軍司馬師,由於心中有鬼,出門時回遑不定,司馬師得知後說;“我捉拿李豐這些人,你為什麼要這樣匆匆忙忙呢?”從此,許允就懷疑司馬師知道自己曾經間接參與了李豐的計劃,故惶惶不可終日,密謀除掉司馬師。

    當時蜀漢大將軍姜維伐魏,司馬昭率大軍駐紮在許昌,準備出征姜維。臨行前率軍隊向曹芳辭行。許允計劃此時殺死司馬昭,奪其軍隊,然後率大軍討伐司馬師。這一次,史書明確記載,曹芳是參與其中的,並且詔書都寫好了。結果,曹芳臨陣膽怯,放棄了大好時機。《世說新語》和《魏晉春秋》更是繪聲繪色的描述了這個故事,二書共同記載,司馬昭進殿後,優伶開始唱“青頭雞”,青頭雞,就是鴨,諧音“押”,是行動的暗語。但是曹芳被司馬昭鎮住了,膽怯不敢發號施令,結果被察覺,司馬昭率大軍入城,暗殺計劃成為泡影。司馬師從此開始密謀廢黜曹芳。事洩後,許允被任命為鎮北將軍,持朝廷符節都督黃河以北的各項軍務。還未出發,有司以擅自發放官物的罪名,將他抓起來交付廷尉論處,最終判處減免死罪遷徙邊疆,在半路上被司馬師追殺而死。而曹芳也最終被司馬師廢黜為齊王,改立曹髦為帝(後曹髦親自攻打司馬昭時被殺)。

    要說當年高平陵政變之時,一群曹魏大臣以為司馬懿是他們的“指路明燈”,跟隨著他推翻了曹爽,結果沒想到換來的是司馬家的狼子野心。太尉蔣濟幫助司馬懿控制京城,屯駐洛水浮橋,力保曹爽不死,結果被司馬懿欺騙,最後鬱鬱而終。許允和陳群之子陳泰一起給曹爽寫信勸其放棄軍權,前者謀誅司馬師身死,導致曹芳被廢。後者在未來司馬昭光天化日之下殺死曹髦後吐血而亡。人生如可重來,這三位當初還會幫助司馬懿嗎?而在未來得知曹髦被殺後,曹芳是不是會慶幸當初自己的懦弱膽怯,才留下了自己的一命苟延殘喘呢?也許這就是人生際遇,未知的令人唏噓不已。

    世語及魏氏春秋並雲:此秋,姜維寇隴右。時安東將軍司馬文王鎮許昌,徵還擊維,至京師,帝於平樂觀以臨軍過。中領軍許允與左右小臣謀,因文王辭,殺之,勒其眾以退大將軍。已書詔於前。文王入,帝方食慄,優人云午等唱曰:“青頭雞,青頭雞。”青頭雞者,鴨也。帝懼不敢發。文王引兵入城,景王因是謀廢帝。臣松之案夏侯玄傳及魏略,許允此年春與李豐事相連。豐既誅,即出允為鎮北將軍,未發,以放散官物收付廷尉,徙樂浪,追殺之

  • 5 # 東東歷史

    我不這麼認為,完全沒有這個機會。曹芳要想翻身,得滿足兩個條件

    1、曹芳個人能力突出

    2、司馬懿和他的兩個兒子忠心耿耿。雖然高平陵政變之後不久,司馬懿就病了。沒有太多的舉措,但他的兩個兒子可是虎視眈眈,怎麼可能放得下手中的權利,以當時的情況,如果司馬家族退縮了,首先不得好死的就是司馬家族。

    顯然,上述兩個條件都不滿足。內因和外因都不具備,曹芳怎麼翻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理會的敘利亞停火決議通過後,只有17個難民安全逃出,普京是否有必要繼續遵守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