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下壩毛哥
-
2 # 藍天陸地2
藍天陸地來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流動的悲哀不亞於留守的悲哀(陸增準)
我們都說留守兒童教育難,問題更多,只是因為他們缺乏父母的管教,缺少愛的教育,因此留守兒童是社會的一個悲哀。因為留守兒童難於管教,所以社會都要求父母把孩子帶到身邊教育,讓留守兒童成為流動兒童。
留守兒童變成流動兒童,真的是解決了留守兒童的問題了?留守兒童變成了流動兒童,由“留守”到“流動”, 雖然只是一個詞語的變化,僅從字面上理解,“留守”屬於靜,“流動”屬於動,是“靜”好管還是“動”好管,誰都心知肚明。僅僅把留守兒童變成了流動兒童,就說問題解決了,只能是自我安慰了。
留守兒童會比流動兒童更難管教嗎?有必要深入探討一下。“留守”,守的是什麼?守的是一個家。守著一個家,是一個希望的守候,一個期待的守候,一個充滿希望的守候。在這個希望裡,人心更加趨於安定。而“流動”,動的是什麼?動的是父母的不穩定,動的是家庭的不完美,動的是人心不思定。趨於這樣的心理特點,流動只會比留守更難管教。
就現實來講,留守兒童,雖然在成長中缺少父母關愛,但他有一個家的關愛,有一個左鄰右舍的關愛,有一個叔叔伯伯兄弟姐妹的關愛,有一個他成長時熟悉環境的關愛,還有一個對遠方父母濃濃的期待愛,這都讓他們不會主動成失足少年。而流動兒童,跟著父母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父母忙於打工養家餬口無心關愛,孩子進入陌生學校特別是城市學校,學習上的反差,行為上的反差,心理上的反差,讓其“動”心更動,當發現出問題時,已經是為時已晚。就似“何麗雲一口濃厚雲南口音的普通話,她像祥林嫂一樣不停地嘀咕,‘我兒子很乖很聽話的。’”的自我嘀咕了。
流動的父母不相信流動的兒童會成為問題,社會、社群也不相信流動兒童會成為問題。父母不相信,社會不相信流動兒童有問題,不相信流動兒童的問題會嚴重於留守兒童的問題,看來,只有他們的班主任才會心知肚明瞭。父母不相信只是因為在農村留守時孩子很乖很聽話,現在能來到父母身邊“應該”更乖更聽話,社會也是這樣認為。所以流動的父母們非常相信地,充滿期待地把流動兒童的全權教育交給了學校管理,就是孩子嚴重到要輟學了還不知所以然。就如龍龍的母親所說:龍龍平時真的很乖很聽話的。在老家也不打架、不吵架、有禮貌,人緣很好,朋友很多。而因為功課跟不上,和父母說不想讀書了,就此輟學。孩子為什麼會不想讀書,為什麼會輟學,相信龍龍的父母到現在還沒找到原因。
社會認為把留守兒童變成流動兒童,“留守”的問題就解決了,留守兒童的父母也認為把留守的兒童帶到身邊,也就解決了“留守”的問題,不會想到把留守兒童變成流動兒童,讓自己的孩子在疏於管教下也會成為問題,也就是流動兒童的問題。
流動兒童會成為問題,除了他們的父母因忙於生計而疏於管教,不相信流動問題會成為問題之外,還在於社會和學校當前對於青少年的管教許可權太過於弱小而薄弱,無法應對當前青少年存在嚴重問題時的處理手段。浙江線上記者瞭解到: 10名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犯罪嫌疑人被刑拘,6名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涉案人經教育後責令家長領回嚴加管教。派出所副所長說,這些孩子問題很多,有些八九歲就開始做違法的事,比如偷電瓶、入室盜竊、砸車窗盜竊、打架鬥毆等。因為沒到刑事責任年齡,有些抓了教育一頓只能放了,放出去沒隔多久又犯事。有好幾個孩子,從8歲到18歲,進進出出派出所,就跟回家一樣。連進出執法機關都成了“跟回家”一樣,可見執法機關的無奈有多嚴重。執法機關無奈,做為教育他們的學校也同樣無計可施,只能眼看著問題越來越嚴重,心痛而無奈了。
在班主任看來,流動兒童的問題遠要比留守兒童的問題嚴重,雖然說他們的父母都在身邊,但因為忙於生計,過分依賴學校老師的教育而忽視了必要的家庭教育,對於家庭教育重要缺乏一定的認識,所以疏於管教,往往會成為大問題。如經常是不按時回家,跑出去玩等,讓老師難於管教。
當前,流動兒童的入學問題是教育的一個大問題,同樣的,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也是教育的一個大問題,我們應引起重視,因為流動的悲哀遠甚於留守的悲哀。
-
3 # 代月亮消滅你們
92年的老阿姨一枚,寶寶一歲,全程自己帶,因為自己是留守兒童不希望寶寶也在沒有父愛母愛的環境下長大,我可以理解對寶寶對母愛的渴望,因為我也是一樣的。還有一個我覺得老一輩帶孩子的方法有一些還是不正確的,科學育兒我覺得對寶寶也更好一點。
-
4 # 少宇哥哥音樂遊戲達人
中國新聞網在今年有一則報道,就是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的。報道稱今年農村的90後留守兒童已經全部成年。近200萬個農村留守兒童走進了社會。是關於他們能不能融入進這個社會和性格內不內向,這樣一種調查。透過觀察我們得知,農村留守兒童的性格非常的不自信,融入一個新環境的能力很差。所以說從小孩子不在父母身邊的話,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再來回答一下你這個問題。
在我身邊的90後都是把孩子帶在身邊的,當然,我不是在農村。但是老家的情況我還是去了解過。基本上年輕人都是在外務工,把孩子帶在身邊。現在很少有把小孩子讓爺爺奶奶帶了。除非是到了高中大學的時候回本地上學。
一般很小的時候都是帶在身邊的,現在的人都知道,孩子不在身邊的話會很陌生。這樣掙再多錢又有什麼用呢?而是現在的經濟條件也很允許了,不像以前那樣,因為工作的原因,不能經常陪伴孩子,也不方便帶著孩子在身邊。
估計你說雲貴川那種非常貧困的地方的話,也許農村現在的留守兒童還是很多的。這個沒有一個精準的資料,但是的話,那邊的情況應該都是年輕人去外面務工了90後。所以他們新生的小孩應該還是讓父母帶在身邊的。
我希望讀完這篇文章的朋友們,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一定要把孩子帶在自己的身邊,因為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大的,如果讓孩子的性格提前早熟,提前獨立的話,對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影響。會讓一個人很內向,很獨立。會讓他有一種很孤獨的感覺,與身邊的環境格格不入。
希望的回答能給你們帶來幫助。
回覆列表
留守兒童,是社會化問題,兩年前留守兒童數量接近1000萬人,為什麼成為留守?不是父母心狠,為了生存,一些政策的不公,造就了一個突出的社會化問題。
首先普及下什麼叫留守兒童:父母一方連續三個月外出務工,或者父母雙方都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把孩子留在家中跟父母一方或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沿海一帶還出現“洋留守”,也就是父母雙方都在國外務工,因為種種原因送回國內生活的孩子,成了留守兒童。
城鄉兩極分化嚴重:農村,人地矛盾的尖銳化,大量剩餘勞動力進城務工,為了掙錢,遠赴他鄉,就是為了讓孩子跟家裡生活過得好一點。農村人多地少,農產品價格低廉,無企業,無工廠,無務工資源,不得不外出打工。
政策限制:因為戶籍制度跟讀書積分制,農村外出務工子女無法就讀,沒法帶在身邊,只能留在家裡。
對於90後的家長來說,留守兒童更多,獨生子女多,這一代人的生活壓力不小,在城市無法完成孩子的監護,不然家長就只能有一個上班。
關於留守兒童,需要社會各界的幫助與關愛,同時也需要更多的政策真正做到惠農,興農,否則,這個話題會一直延續,成為社會化突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