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資料時評

    事實上,戰國時代,效仿商鞅變法的國家並不少。

    秦國之所以最終能夠一統六國,變法固然很重要,但更為關鍵的是秦國專業的募兵制度,以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所帶來的地緣政治優勢。

    故而,不應當過分強調商鞅變法的重要性,這並不是秦國強大的決定性因素。

  • 2 # 張不叄讀秦史

    談不上“仿效”,因為各國的變法內容其實都差不多的,非要說仿效,反而是商鞅變法仿效了早年魏國李悝的變法。《晉書·刑法志》記載,“(李)悝撰次諸國法,著《法經》。……商君受之以相秦。”入秦之前,商鞅曾長期在魏國丞相府做中庶子,完全有可能對李悝的變法進行了深入瞭解。事實上不僅魏國和秦國,各國變法的目的都是一樣的:打擊世襲貴族勢力,激發社會活力,強化君權,最大限度凝聚國力。

    所以其他幾個國家的變法,無論是齊威王整肅吏治,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燕昭王黃金臺招賢,內容其實都是差不多的,只不過,誰也沒能像商鞅變法這樣徹底。各國變法的結果,實際上都已經很明確了:

    魏國:魏文侯任用李悝進行變法,魏國率先強大起來,魏武侯時期依舊保持強大但慢慢走形,導致名將吳起出走,到了魏惠王中期,變法已完全趨於停滯甚至倒退,孫臏、商鞅等真正的人才都被排擠走。經歷桂陵、馬陵、河西三場慘敗,魏國霸業蕩然無存。算是經歷了兩代半的強盛。

    齊國:齊威王以鄒忌為相整肅吏治,又任用孫臏田忌取得桂陵、馬陵之戰的勝利,齊國因此強大起來,齊宣王時期還險些滅亡燕國,齊閔王前期國力達到頂峰,但由於四處尋釁招來列國合縱,齊閔王身死,齊國幾乎滅亡。也算是經歷了兩代半的強盛。

    趙國: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變法,掃滅三胡邊患,使趙國迅速崛起,趙惠文王時期甚至取得了閼與之戰的勝利,但到了趙孝成王時期,遭遇長平之戰的慘敗,從此再無實力與秦國爭霸。同樣是兩代半的強盛。

    其他幾國,燕國只有燕昭王任用樂毅進行變法,楚國只有吳起變法,南韓是申不害變法,都是人亡政息,更不用提。

    所以不難看出,其他國家變法的歷程基本都是相似的,最多延續到第三代君王,變法就肯定夭折,沒能持續不斷地變革是關鍵原因。對比之下,秦國能一以貫之的強大,又多不容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接連淘汰勁旅伊拉克、卡達晉級U23亞洲盃決賽的越南隊能否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