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讀書的窮孩子
-
2 # 從小就愛笑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人為什麼會多愁善感?
人的情緒是受大腦控制的。所以我們的情緒是跟我們生活的環境,周圍的人,每天發生的事息息相關。也就是說後天的環境對我們的性格影響非常大。也就是所謂的觸景生情,不管這個“情”是高興地,還是惆悵的,還是失落的都是後天環境對我們的影響!比如林黛玉,我們老說她多愁善感,但是如果不是年幼時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可能她不會有那種自卑的性格。
再回到原題“看書多了為什麼會多愁善感?”
書分很多種類: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情感,哲學,藝術,地理等等。每一類書的內容不一樣,所以給讀者的感覺就不一樣,尤其是在一些言情,情感類的書籍裡面這種情緒是很多變得。所以會帶動讀者的情緒。
2.“書中所講的人物,故事,一般都是很具有代表性。”
其實有好多人說在讀完書之後,彷彿在書中主人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許是一句話,或許是一個動作,又或許是一段故事都能與讀者共鳴。所以讓讀者難以忘懷。
3.“讀書者,大智慧也!”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能提高一個人的眼界,胸懷。當一個人在書中汲取到很多智慧的時候,就變得跟“普通人”不太一樣了。這樣的話就會出現一種“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書讀得越多,人越孤獨就是這個道理。
其實總結來說書讀多了不是讓人變的多愁傷感了,而是讓自己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自己需要放棄什麼。會讓我們的目標更加的堅定。
感謝這個問題,其實這就是我一直很想說一說的讀書的害處所在。我之前一度陷入這個境遇,如今終於明白原來如此。
讀書其實就是一個人思想和價值觀受到衝突的過程,不斷衝突,不斷更新,不斷思考才得以成長,但是有很多人會陷入困境——書中的負面情緒深入讀者根深蒂固,使得不能自拔,自甘憔悴。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書是一種知識載體,人們吸收它就會得到改變,尤其是性格的改變最為明顯。
這就是為什麼《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是中小學必讀課外書籍,因為這是一本正好闡述了硬漢,不屈不撓,堅強的革命奮鬥精神,這些正好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所必須的品質。所以當他們包括我自己讀了這本書以後,如同打了雞血,特別亢奮,特別激動,立馬下定目標,立下誓言我要努力學習。同樣有言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原因就在於此,它很可能給相應人帶來不好的影響。
一,所以看書也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要被負面情緒帶偏,要有自己的想法,明辨是非。
我曾經再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失戀了,所以為了緩解疼痛,和內心的傷痛,於是乎就每天沉浸在書中的世界,大多也是悲傷的書籍,講著悲傷的故事,越看越傷心,越難過,淚流不止。並且還喜歡上了那種感覺無法自拔,變得多愁善感,每每看到電視劇或者帶走故事性的書都會哭泣。
我發現這樣容易讓人變得憔悴,我其實被這種書中的情緒影響了,自我感覺卻是成熟了。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所以我試圖克服這種情況,那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讀書的時候,記住不讓那種情緒進入自己,那只是假的,並不是真的,在那種情況下,不要對這本書過於深入,淺嘗輒止。
二,少看那種柔情似水,多愁善感的文章或者書籍。
解決問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根本上解決。那麼我建議少看,或者不看那種書籍,尤其是對於一個經歷過比較多的人,很容易觸動,自然多愁善感。
人人都喜歡一個Sunny向上的人。那麼不如多看一點正能量,和中性的書籍,如一些大家的名著。《活著》,《兒子,你要活下去》,《追風箏的人》,《臨走雜貨店》,《時生》,《三國》等等。
其實這都是要看個人,讀的書多了,就會百毒不侵,對於書中不好的東西和思想,你自然可以分辨不會受到任何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