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澹奕
-
2 # 獨上蘭舟98
感謝邀請,你問的問題我並不知曉,但是歷史上有很多忠將名士結局卻總是很悲慘,留給後人所評論的,也只能是流傳,至於他們的事與非,忠於奸,就連當時的君王都搞不清楚,讓後人怎麼評,後人所只曉得只是一個故事,一個傳說。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四大名著,就拿《西遊記》來說吧,歷史上或許真有孫悟空其人或者其他人,只不過給他神化而已;而《水滸傳》臭名昭著裡的潘金蓮,據現在歷史學家的考證,竟然是誣陷和謠傳,而我們所知曉的潘金蓮,只不過是一個造謠者編造的故事而已
-
3 # 生活168998
題中所述被銅箍鎖住棺材15年不準下葬的事件主人公,應是清朝水師提督丁汝昌將軍。順便簡單介紹一下我們的名族英雄:甲午忠魂----血戰黃海的鄧世昌將軍,以供後人銘記。鄧世昌(1849-1894),近代著名海軍將領,祖籍廣東番禺,甲午中日戰爭時為致遠號巡洋艦管帶,在1894年9月17日海戰中捐軀報國。鄧世昌及其將士壯烈殉國後,鄧世昌犧牲後舉國震動,上下一片悲憤。
言歸正題,丁汝昌(1836--1895年),清朝晚期將領,官至北洋海軍提督。安徽合肥人,早年參加太平軍,後歸順湘軍,不久改隸淮軍,參與對太平軍和捻軍作戰,官至記名提督。光緒五年被李鴻章調北洋海防差用。光緒七年率北洋水師官兵赴英國,接帶"超勇"和"揚威"巡洋艦回國。光緒二十一年在威海衛之戰中,指揮北洋艦隊抗擊日軍圍攻,最後在彈盡糧絕,援軍來援的希望破滅之後,拒絕投降,服鴉片自盡以謝華人。
悲情丁汝昌----靈柩待罪,不許下葬的兩個重要原因:
第一、在光緒皇帝看來丁汝昌既無其才,又無其德,在其經營北洋艦隊期間,一是生活腐敗,平日宿娼聚賭,不在營中居住。二是不善處理與下級軍官的關係,他上任不僅沒有形成凝聚力,反使上下關係十分緊張。三是放鬆對部隊的管理和操練,軍紀鬆弛。丁汝昌自己生活放蕩,對士兵則不問不管,很少操練,甚至還放縱士兵賭博嫖娼。四是不關心軍艦裝置的保養和維修,必然影響軍事訓練,削弱戰鬥力,同時也使機器保養甚差,裝置損壞嚴重。五是弄虛作假,哄騙上級。每逢檢閱海防,北洋艦隊所有的船艦和大炮都被“粉飾油漆得煥然一新”,可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因此大大影響了北洋艦隊的素質與戰力,致使在根本上導致了甲午海戰的失敗。
第二、光緒皇帝及清廷上下都認為在甲午戰爭中,丁汝昌的畏敵避戰情緒和指揮失當,是造成甲午海戰失敗和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的直接原因。丁汝昌既無指揮海軍從事海上作戰的軍事才能,又無克敵制勝的膽略和勇氣。採取的多方避戰的策略,畏敵不敢出擊,偶而遭遇敵人則又指揮無方;加上他不聽正確的電諭和意見,貽誤戰機,致使北洋艦隊遭受毀滅性打擊。認定丁汝昌是甲午海戰失敗的罪魁禍首。
當時清廷已下諭革去了丁汝昌職務,還欲逮捕到京城問罪,但因戰事緊急,留任指揮。丁汝昌後困守劉公島,在內無彈藥、外無援軍的情況下,仍率領上下士卒先後擊退日軍十多次進攻。他寧死也不願背叛自己的國家,又不忍心讓全島軍兵隨自己赴死,在全然看不到希望的情況下,他在深夜吞下鴉片,淒涼地死去。此後,清廷內的清流、頑固黨人交相攻擊,光緒下旨“籍沒家產”,不許下葬。丁汝昌的子孫被迫流落異鄉。直至宣統二年,清廷為丁汝昌平反昭雪。
回覆列表
糾正一下,是丁汝昌不是鄧世昌。鄧世昌在黃海海戰中殉國,被追封太子少保,光緒皇帝親自寫輓聯哀悼。而吞服鴉片自盡,死後棺槨被三道銅箍緊扣不準安葬的是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
丁汝昌是安徽合肥人,是晚清權臣李鴻章的同鄉,與劉銘傳一樣都是李鴻章一首提拔起來的將領。丁汝昌曾奉命平定捻軍、遠赴英國購買軍艦並且朝見維多利亞女王、平定北韓內亂,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之後,丁汝昌成為水師提督,之後又加“尚書銜”。丁汝昌做提督期間費心費力,對自己非常嚴厲,然而他性情太過於心慈手軟,對於水師中大量留洋回來的水兵太過寬厚,導致北洋水師十分散漫,走私、抽鴉片等情況十分嚴重。
甲午海戰清朝北洋水師的戰鬥力每況愈下,最終幾乎全軍覆沒。丁汝昌在鄧世昌死後,苦苦勸說剩下計程車兵不要投降,卻無人理會他。在無盡絕望之中,丁汝昌嚴詞拒絕了日本人的招降,吞食大量鴉片服毒自盡。
而其手下計程車兵,卻以丁汝昌的名義向日本人投降。其手下牛昶昞以丁汝昌之名與日本人簽訂了《威海降約》。
戰爭後,不明真相的光緒皇帝非常憤怒,加上清流黨人的慫恿挑撥,光緒帝下令抄沒丁汝昌的家產,流放其家人親眷,在丁汝昌的棺槨之下扣上三道銅箍鐵鏈以示嚴懲屈辱,並且十年都不能安葬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