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景德壹瓷

    據傳“臘八粥”是由佛教徒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而形成的風俗。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兒子,出生顯赫。他見眾生被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於是捨棄王位,出家修道。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終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便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

    聽起來是不是與我們在“端午節”吃粽子紀念屈原的習俗類似,有的寺院僧人還會於臘月初八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又稱其為“佛粥”。

    佛教作為歷史最為悠久的宗教之一,自東漢傳入以來,就不斷與中國本土的文化藝術相互影響,對中國陶瓷的發展也產生了重要的作用。而瓷塑觀音在整個佛教文化中的演變以及在漢化佛教中的定型是一個最豐富、最意味深長的過程。景德鎮作為中國陶瓷史上一個重要的陶瓷產區,生產了大量的佛教造像,其中就包括觀音造像。

    早在唐代以前,所有觀音菩薩的塑像或畫像,都具男人的相貌。從唐代開始,觀音的形象就開始出現了女性的特徵,並且在宋代徹底完成了由男到女的性別轉變。觀音形象的女性化一是因為中國文化中陰陽對偶的思想影響,女性的觀音與男性的如來相對。其二是兩性之中最能體現慈愛和悲憐的是女性,因此承載著佛教慈悲胸懷的女性形象觀音更深入人心。

    景德鎮從北宋時期就開始燒造陶瓷觀音,但是當時還停留在對泥塑彩繪及木雕彩繪造像的摹仿階段,沒有突出陶瓷本身的材質特點。南宋時期,燒造技術改進後,觀音造像開始被施以青白釉,逐漸顯現出陶瓷材料的特質。菩薩大多頭戴化佛冠,其花鬢較為複雜。身穿通肩袈裟,飾瓔珞。

    元代“二元配方”的運用使陶瓷的可塑性增強,光潤瑩潔的釉面及繁複華麗的裝飾使瓷塑本身的魅力展露無遺。元朝的觀音多為通體施青白釉,花鬢冠不如南宋時期誇張,但更加精細,多著通肩袈裟,瓔珞裝飾更加複雜。相對安定的政治環境,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獨特的資源優勢都為景德鎮的瓷塑觀音創造了良好條件。

    上圖這件高67釐米的元景德鎮窯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是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菩薩像頭戴寶冠,額頭寬闊,雙目微閉,端莊慈祥。這種右腿支起,左腿下垂的姿勢一般稱為水月觀音。觀音全身裝飾十分繁縟,上身穿袈裟,下身著裙,以及衣裙上飾聯珠瓔珞,手腕戴臂釧。

    瓷塑的燒造是一個較為複雜的過程,這件觀音菩薩像通體施以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質潔白細膩。製作中分別採用了面部模印,髮絲刻劃,瓔珞紋貼塑等多種工藝相結合的手法,充分表現出了元代瓷塑的特點。

    陶瓷不只是藝術品,更是一個歷史的見證者,每一個瓷塑觀音都為我們瞭解中國的佛教變遷,提供了不少幫助。它的身上不僅有宗教信仰,更有時代的烙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哪位運動員獲得第二名的次數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