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蟬靜無聲
-
2 # 阿金大哥
我喜歡回答關於成語的問題,因為這可以給自己增加知識的儲備。平常如果單獨去學習記憶成語會覺得很枯燥,效果也不大,這樣問答記成語就好的多,不需要刻意去記,回答的同時就是在記憶,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沒錯的!
“畫龍點睛”這個成語出自唐朝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張僧繇》:“張僧繇於金陵安樂寺畫四龍於壁,不點睛。每曰:“點之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二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皆在。那麼這個成語說的是誰呢?它說的是南北朝時期梁朝畫家張僧繇。這個張僧繇擅長寫真,拿手的是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他和顧愷之、陸探微、吳道子並稱為畫家四祖,與顧愷之、陸探微並列為六朝三大家。
“畫龍點睛”這個成語的來歷是和張僧繇所畫的龍有關。
說有一天,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
這四條龍被張僧繇畫的是張牙舞爪,栩栩如生,但奇怪的是這四隻龍居然沒有眼睛。遊客看了覺得很是奇怪,龍沒有眼睛它就缺少神韻,很多人覺得可惜,就想讓張僧繇把龍的眼睛給畫上去。
張僧繇難為情地說,如果把眼睛給畫上,龍就會飛走,人們都不相信天底下哪裡會有這樣的事情,都以為張僧繇在吹牛。
張僧繇在大家的再三要求下,沒有辦法只好拿起筆,來到畫前,這麼輕輕地向眼睛的位置一點,霎那間天空雷鳴電閃,風雨交加,兩條巨龍撞毀牆壁從畫中凌空而起,騰雲駕霧奔向天空沒有了影蹤,牆上只剩下那沒有點睛的兩條龍。
這個傳說只是故事,看看便罷了不要當真。
故事的本意是說人家張僧繇的畫技高超 ,是一流的,輕輕一筆就能讓畫的畫鮮活起來。後來“畫龍點睛”多比喻寫文章或者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
-
3 # 老鄉121265536
答:畫龍點情,原用來形容畫家作畫精出自梁代畫家張僧繇;後來成語與歷史唐代畫家張彥遠有關。形容寫文章或講話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更生動有力。出自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
畫龍點睛,出自南北朝時期的梁朝。說的是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他的繪畫技術可以用神筆馬良來比喻,在當時社會幾乎家喻戶曉。皇帝梁武帝比較信奉佛教就修建了很多的寺廟,於是就叫張僧繇去給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畫。
皇帝下了命令自然不敢怠慢,張僧繇就揮毫潑墨只用了三天就在寺廟的牆壁上畫了四條張牙舞爪的龍,看起來栩栩如生,氣勢恢宏,幾乎有從牆上飛出來的感覺。可是比較遺憾的是這些龍都沒有眼睛,這讓梁武帝和一幫看客很詫異,龍不能沒有眼睛呀!沒有眼睛的龍不就成了龍蝦了嗎?哈哈……梁武帝很不高興,這不是給皇帝難堪嗎?於是這些看客都要求張僧繇畫上龍眼。可是張僧繇連連搖頭,說不行不行,龍一旦畫上了眼睛就會飛走!眾人一聽,更覺得荒誕,這怎麼可能?當然也有看熱鬧不怕事大的,就一個勁地喊叫讓張僧繇畫龍眼。
張僧繇一看這陣勢,也沒有辦法。只好在其中一條龍上畫了眼睛。沒想到瞬間烏雲密佈,電閃雷鳴,畫了龍眼的黑龍扭動身體衝破牆壁一躍而起直充雲霄,而另幾條沒有畫龍眼的龍依然在牆壁上。眾人大驚失色紛紛朝天拜禮,也對張僧繇的畫技深深折服。這個就是畫龍點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