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患者:男,26歲,待業,失戀,身體不健康,厭世情緒嚴重……
4
回覆列表
  • 1 # 娛樂時尚趴

    當一個人找不到生命的意義,經常感到空虛、無聊、絕望時,難免會產生厭世的情緒,極端時會選擇自殺。一個20來歲的青年人,因為找不到生命的意義而自殺。在自殺前,他進行了數年的深思熟慮,試圖透過思辨去論證生命到底有沒有意義。反覆思考的結果是生命沒有意義,最終他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生命有沒有意義”?這是一個哲學問題,也是一個心理學問題。從精神分析的視角來說,當一個人內在“有一個整合的自體,以及與整合的他人(內部客體)的聯絡,使得一個人不管時間和環境的變遷始終存在著的一種連續感。這種連續感使個體感受到歸屬於人類關係網的感覺,並確保體驗到生命的意義”(Otto·Kernberg)。所以,生命的意義來源於與他人的聯結感。當因為各種原因(比如強烈的創傷),“內化的自體與客體之間的聯結受到了威脅,使得自體產生了一種被內部客體拋棄的感覺,或者自體與客體均在喪失的感覺,那麼個體便會體驗到強烈的痛苦,其中,空虛感,無意義感,無聊,以及對孤獨的體驗與應對能力的消失,是主要的內容”。

    簡單地說,當個體與他人存在著穩定的情感聯絡,那麼他會產生一種整體感、連續感、意義感;反之,當這種情感聯絡被中斷了,或受到威脅了,整體感、連續感消失了(自我認同的混亂),意義感受到了威脅(聯結感喪失),此時,個體會感受到強烈的痛苦,其中空虛(emptiness)是佔優勢的體驗。

    前述那個青年,成長在一個不穩定的家庭裡,父母因為經商經常早出晚歸,他被不同的保姆撫養。而且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便離了婚,之後他寄住在不同的親戚家。我們可以發現,在成長過程中,他跟別人的情感聯結總是被打斷,因此他內在可能缺少穩定而持久的自體與客體的聯結。他努力尋找生命的意義,試圖透過理智化的思考去找到生命的意義,這是他在試圖與內部客體建立一種情感聯結,只可惜這種單方面的探索沒有成功。

    空虛的感覺是非常痛苦的,為了逃避這種痛苦,有些人會進行各種各樣的狂熱活動,瘋狂的社交活動,磕藥或酗酒,或者透過性、攻擊、食物和強迫性的活動來減緩內在的空虛體驗。有些人已經被這種空虛感所吞沒了,過上了一種行屍走肉般的生活,情感被抑制和模糊化了,現實感減弱了,整天無精打采地遊蕩著。

    在生活中,有四類人經常會有空虛的體驗。一種是精神病人格者,他們內在的自體與客體是碎裂的,因此他們無法與他人形成愛的、恨的、溫柔的、渴望的、哀傷的關係,無法體驗到這些情感。對於這些人來說,與他人形成情感聯絡是可怕的,以至於他們採取原始的防禦機制(分裂、解離)來讓關係斷裂,讓周圍人摸不著頭腦。與這些人工作時,治療師會感覺到自己在面對一個沒有生氣的、空洞的、非人的存在,無法體驗到正常交往時常有的情感聯結。

    另一種是自戀型人格者,他們內在有整合的自體與客體,只是因為病理性的誇大自體需要,使自體與客體之間的聯結被暫時中斷了。這些人把愛投注於自身,而很少投注於他人,因此難以與他人形成情感聯結。他們只對於被人讚賞和崇拜感興趣,渴望不斷地誇大自己,並持續地貶低內在的或外在的客體。當他們得到這種誇大的滿足時,會產生暫短的意義感,但如果這些誇大滿足消失之後,便會被空虛和無聊所控制了。Otto·Kernberg描述這些人:“他們的世界像一座監獄,只有刺激、崇拜、以及征服、勝利和源源不斷的補給才能逃離這座監獄”。

    第三種是邊緣人格者。這些人由於自我認同的混亂,也會經常體驗到空虛感,但沒有像前兩者那樣普遍。因為他們會透過在外部製造一些敵人並與之戰鬥,有效的防禦了內在的空虛感,而一旦敵人消失之後,也會頻繁受到空虛感的左右。

    還有一種是抑鬱型人格或神經症性的抑鬱。他們的自我認同是持久且穩定的,自體與客體之間的聯結也是穩定的,他們不像精神病人格和自戀型人格,持久地被空虛感所左右,他們只是間斷地產生空虛感。當產生空虛感時,他們與別人(或內部客體)的聯結中斷了,會覺得別人是疏遠的、隔離的和無生命的,他們對自己的感覺也同樣如此。因此,對生命的意義感消失了,對未來的希望也消失了,他們覺得沒有什麼事值得追求,沒有人值得愛,也沒有人會愛他們。深入的探索會發現,這些人被一種無意識的內疚感所控制了,這種內疚感來源於他們苛刻的超我的責備(來源於指向了自身的憤怒)。在超我的打壓之下,他們覺得自己是不可愛的,因此他們只能孤獨地生活著,但在內心深處,他們渴望與他人的聯結。

    如何應對空虛感?從上述分析中我們會發現,關鍵是建立與他人的情感聯絡。從治療的角度來說,由於四種人格其空虛背後的原因是不一樣的,所以應採取不同的措施。對於精神病型人格和邊緣型人格來說,在移情關係下,透過治療師的參與其中,將病人內在的部分客體、部分自體慢慢地整合在一起(透過修通原始防禦的操作,透過對治療情景下空虛感與分裂感的忍受、覺察和解釋),並逐漸形成自體與客體的情感聯結。對於自戀型人格來說,當他們的原始自戀被充分的理解、迴應,逐漸地減緩其能量,那麼被原始自戀所覆蓋的自體與客體之間的聯結,與他人的情感聯結便能建立起來。對於抑鬱型人格或神經症性抑鬱,他們的自體與客體之間的聯結是穩定的,只是因為嚴厲超我的苛責而阻礙了這種聯結。因此,當超我變得柔和,自我與超我之間的關係變得更為平等之後,本身存在的自體與客體的聯結便能重新體驗到。

    人的根本屬性是社會性。個體需要他人,如何在現實生活中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關係,始終是一個人需要考慮的問題。那個自殺的青年人面對空虛時只是侷限於哲學的思考是不夠的,這可能是對於建立關係的逃避。如果他允許別人走進內心,重建對人的信任感,當情感聯結被建立起來之後,也許不致於走上絕路。當把關係建立過程中的阻礙充分的移除之後,人的天然的情感聯結就會浮現出來,也便能得到一段持久而穩定的關係。此時,整體感、連續感、意義感均被持久的體驗到,空虛感、無意義感、厭世的情緒自然不會再有。

    參考文獻:Otto, Kernberg. Borderline Conditions and Pathological Narcissism. Jason Aronson Inc. Publishers, 2000.

    - END-

  • 2 # 微微和朵拉

    不懂心理學,沒有很專業答案,但是很清晰的記得自己長大過程中的一些感受。一個場景是六歲左右,一個人躲在被窩裡哭,哭好久,因為想到一個問題,是,如果我死了,會不會有人傷心。另一個場景,十四歲,想不明白人生的意義,人為什麼活著,想不明白,也沒人回答我的問題,覺得人生灰冷冷的,家庭生生冷冷的。現在結婚生子了,雖然有時也覺得無聊,產後也有很長一段不開心,但是開始熱愛生活,愛美食,愛出遊,愛雜七雜八的收納,書籍。現在想想,就像孩子辯解自己挑食,說因為大人買得做得都是他們大人愛吃的,沒有問孩子愛吃不愛吃。我不是不熱愛生活,只是不喜歡自己童年過的生活,不喜歡家裡格楞楞的關係。人本身的需要被忽視甚至壓制,情感沒有完整的充分的安全和融合,難免會壓抑,想逃離的。而且,我有一個比較深的感觸,如果沒有從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那裡得到充分的愛,一生都會缺憾,得不到足夠的愛 ,無法彌補。極少有人愛你勝過父母,父母的愛尚且不足,別人處得到的就更要打折了。同時沒有足夠的愛,陪伴,尊重滋養的成長,就連孩子自己也會對自己吝嗇愛,不重視自己。

  • 3 # 丶珍珠米拌飯

    厭世情緒,其實就是從一個單純善良的人飽受世間炎涼現實的摧殘對自己心態失調的一種思想,能從任何人的表面看出不良的目的和企圖,造就了不願與人多來往的現狀,感覺無力面對,害怕傷害,但其實這只是人生的坎,在這道坎中你也可以為你自己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也不需要在意別人的眼光,一切先從自己開始改變。

    1.多運動,別想太多,把閒餘的時間好好利用多做運動,堅持下去,你會得到有精神有活力的身體,相信我你一定能從中體會到什麼。

    2.多看書,別想太多,把閒餘的時間好好利用多看書,不用什麼書都看,就看你感興趣有意義的書。

    3.多參與或投入正能量積極的活動或多接觸這樣的人。不要以為你看盡世間醜惡就能更好的從意識上保護自己,不要這樣,這樣只會物極必反,欲蓋彌彰。

    4.培養你的興趣愛好,人無興趣愛好,就會從自身慾望開始延展,這樣只會讓你無聊無趣,自私。

    5.學一門手藝靠一門手藝,這個是必要的生存條件,萬事開頭難,在剛開始的時候沒有必要追究公平與否。

    6.立一個理想目標,在追逐理想的過程中,經歷挫折是必須過的坎,不需要在意別人的眼光,你就是你,為更好的自己。

    7.適當的發洩。年輕人不必要看啥忍啥,只要超過了你的底線原則,你就沒有必要那麼理性的求好別人,糟蹋自己。

    8.學會拒絕,當斷就斷,沒有實質意義的關係或朋友或者只會讓自己一直吃虧的事兒沒有必要再繼續下去。

    9.放下手機,立地成人。(貌似很多人都做不到,反正我現在是不行 哈哈)

    我本人也自帶厭世情緒,但日子還是要過,人生還是要走,沒有必要一直糾結下去,我的理想生活也很簡單:

    逢一人與老,決一城苟安。

    植一景隨賞,酒一時夢歡。

    樂一己趣長,渡一身事難。

    親一庭老小,睦一族戚緣。

  • 4 # 魏誰麼

    厭世,人為什麼會討厭世界呢?難道這個世界真的有那麼差勁嗎?當然這個世界也許並不是那麼完美,只是每個人的觀念不一樣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就不一樣。

    連這個世界都討厭了的人,我想這個人一定是看到了這個世界的很多不好的一面,並且還是個悲觀主義者,在悲觀主義者的世界裡,幾乎所有的事物都是悲觀的都是不好的,及未來也是不好的,還彷彿自己早已看透了這個世界,可世界就在那裡,沒招誰沒惹誰,也許也並沒有傷害你,而這種看待事物的角度對別人沒有一點影響,只會讓我們自己難受,甚至還想與這個世界訣別。

    生命是可貴的,如果我們意識不到生命的珍貴,我們就會輕視自己的生命,甚至動不動就會因為自己的消極情緒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當你想著這個世界的好的時候,這個世界也許並不好但至少你自己是好的,因為你的心是好的。這個世界確實也有壞的東西存在,有時甚至就那麼輕易的就把我們雙眼給矇蔽住了,如果我們自己不懂去掙脫,那就沒有人能幫助到我們自己。

  • 5 # 花解語sunshine

    人間非淨土,各有各的苦,身體不健康看醫生,心情不好自己調頻,待業沒工作說明你沒有收入,沒有錢你都不怕,你還有時間去想失戀麼?男人30而立,26歲不為別人,為你自己,為生你的人,努力調整現在這種負面情緒,如果一直不改變,會影響社交,誰都不喜歡跟一個,負能量滿滿的人在一起,工作生活,加油[點亮平安燈]人生不過30000多天,把時間放在值得的人或事情上,不說了我得搬磚去了[狗頭]

  • 6 # 翻跳的羚羊

    唉… 花花世界,早已不入我眼。

    舉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斷水水更流。

    欲語淚先流,斷腸人在天涯……

    總是感覺自己早已看破紅塵,其實乳臭未乾,心情低沉,愛思考人生哲學,最後感嘆,或者哀嘆,平靜又沉默……

  • 7 # 牽手一生0DyM

    據我發現,一個傭有厭世許多人他的生活是有這樣的體驗:

    第一,早上一睜開眼睛,看見自己還活著,立刻產生了一種仇恨的心理,惡狠的問自己;“我怎麼還活著?怎麼還在這個世上?我怎麼還沒有離開這個可恨的邪惡的萬惡的罪惡的黑暗的世界啊?”

    第二,自卑心理特別的重

    跟任何人都無話可說,就連自己的家人都沒話可說,每天都是表情,很難看,連一點笑容都沒有。就是高興不起來。

    第三,總是抱怨,抱怨,發怨言,發牢騷,早上一起來就是牢騷,滿腹,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心情非常的壓抑和鬱悶,煩躁不安。

    第四,感覺到自己活在世上,毫無意義,活著沒有用,活的很窩囊,幹啥啥不順,幹啥啥不成?

    感覺得很想死,很想死,怎麼就死不了呢?

    總是尋求死的方法,總是在百度上搜索:醫院裡有誰不想死的?住院的有不想死的,給他打個招呼,他去替換他死,讓他活在世上,讓他們活在世上,多活幾年,自己也好解脫,解決她在世上所受的痛苦和折磨。

    她總是想起小的時候,她媽媽咒詛她的話,邊打邊罵咒詛她的話:“你怎麼不替好人死了呢?你這樣的折磨我,花了我那麼多的錢?你怎麼不快點兒死?”

    她總是恨自己,為什麼小的時候死了那麼多次,怎麼就死不了?為什麼沒死了?早死了,是不是早就解脫了人世間的痛苦了?也不在世上受這麼多的苦難和折磨

    了?

    她自從出生就恨這個世界,恨了這麼多年了,還在這個世上,還沒有死了,為什麼越想死的人越死不了?

    第五,她也不喜歡孩子

    心想,要這個孩子有什麼用?這個邪惡的世界這麼可恨,讓人來到這個可恨的世界忍受太多的無奈,痛苦、折磨,經歷生老病死,生離死別的痛苦,經歷一生辛苦拼搏也掙不到錢,夢想也實現不了的痛苦,經歷孝敬父母又沒有錢的幹尬、無奈的痛苦和折磨。

    心想:老天爺為什麼這樣對我不公平,給我造了這樣受氣的面孔,讓我打工總被小人欺負、排擠,掙不到錢?讓我怎麼活?為什麼從小到大一生都受氣?

    老天爺為什麼不讓我快點兒死,經歷了多次車禍和塌方事故卻又讓我死裡復活?

    人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可是,我的後福在哪裡呢?

    第六,陷入了人生低谷,又找不著工作,著急,心煩,意亂。

    朋友給她介紹了工作,上班又心裡感覺到精神要崩潰了,心裡壓抑鬱悶,要爆炸了,讓他無可奈何?

    第七,她越想掙錢越掙不著錢,怎麼生活?

    她整個人都要瘋掉了,該怎麼辦?

    總是懷疑身邊的這個男人要離開她,一有奇怪的舉動就跟他,可是,又抓不著證據,這就是命運折磨她,也就是……

    去醫院看病需要高昂的醫療費 看不起,怎麼辦?

    解決的辦法是什麼?

    有以上這些症狀的人,也就是比較嚴重精神性疾病,醫生建議,一定要急早到正規的醫院,去做一個系統性的檢查,對症下藥治療。

    ……

    她的心理負面情緒太多了,這到底是怎麼了?難道她真是得了抑鬱症了嗎?而且還不輕,她該怎麼辦?

    下次再見

  • 8 # 小宋認真答題

    苦悶都是因為錢,要麼情要麼親情和不公,給他她一百萬,看下還會這樣嗎,不過有的是病疼折磨,很多方面的說不清,有錢有時也不一定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的人生中經歷了哪些語言暴力,你又是怎麼挺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