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浮生1986

    發展不了 只會暴亂不停 當時諸侯並沒有完全消滅 諸侯貴族都有自己的私兵 秦華人口數量太少 身處亂世在沒有羅馬和匈奴入侵的情況下 沒法轉移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 人心不齊只能內耗 當時反秦的有諸侯 戍卒 小吏 個個階層的都不滿足現狀 胡亥沒有李世民的文治武功沒有趙光義的好運

  • 2 # 津城沐雨

    會。

    秦國統一六國後,全力發展經濟,改善百姓的生活,民眾就會感恩於秦國的統一給百姓帶來的富足,不會輕易造反。

    而六國的貴族遺民,既使想恢復六國,重建社稷,也不會得到人心,難以成功。

    所以,如果秦統一後全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亡秦必楚”會延緩,甚至不會發生。

  • 3 # 七追風

    秦朝從統一六國到滅亡,只有短短的15年。我們普遍的認識,都是統治者嚴刑峻法,欺壓百姓,導致秦朝滅亡。就像題主問的,如果統一之後就發展經濟,結果又會怎麼樣?

    不吹不黑,認真回答這個問題,秦朝不是不發展經濟,它是還來不及發展經濟。

    秦從公元前230年滅南韓開始,一直到公元前221年滅齊國,十年征戰,攻滅六國。但是,這只是統一的開始,後面才是重頭戲。

    秦始皇面臨的問題,太複雜,太棘手。

    以前是貴族們說的算,現在我要自己說的算。

    秦統一的是什麼?都是諸侯國,諸侯國都是周天子分封的。也就是說,這些國家都是貴族階層,他們秉承的,也是貴族分封制。我是貴族,你給我一塊封地,我自己說的算,定期給你送點錢糧就是了。

    秦始皇要滅掉分封制,實行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國家。他覺得,要是還搞分封制,說不定過不了多久,又是大大小小的諸侯國,還要繼續連年打仗,沒完沒了。

    想法是好的,但那些貴族們呢?他們忽然沒有了特權,難道不會聯合造反?所以,秦始皇要想辦法加強集權,還要讓天下人都認可,要讓貴族們老老實實的。

    除了收天下兵器鑄十二金人這種直接做法,從思想上讓所有人都順從和支援是最重要的。所以秦始皇從來沒有停止與儒生的互動,直到有些人不斷地懷疑詆譭集權體制,他再也受不了了,“焚書坑儒”,用極端手法維護自己的帝國體制。

    領土是秦帝國的,衣食住行也要是秦國的。

    統一六國之前,大家都是各幹各的事兒,誰也不礙著誰,不服氣咱就打。

    但是統一之後,不能名義上屬於秦國,自己該幹嘛還幹嘛。所以秦始皇花了大力氣,要讓所有的領土和子民煥然一新,除舊迎新。

    你們方言改不了,我就改文字,大家都統一,我的法令、公告、思想,都能透過文字讓你們明白。文字很重要,文字就是傳承。

    統一貨幣,既然是一個國家了,以後大家四處走走,不能帶著各種錢吧?統一了貨幣,就基本控制了經濟。

    接著再統一法令,統一度量衡,把生活中最重要的都統一了,才像是一個真正的國家。

    這個事兒可有的忙,不僅僅是發個命令就行了,需要監督,需要執行,相當耗費時間和精力的。

    能拉攏的拉攏,不能拉攏的先幹掉。

    管理國家,不是自己就行的,尤其是當時龐大的秦帝國。所以,秦始皇最早是希望有思想文化影響力的儒生們,能幫助自己的。

    但是後來發現,不太行,思想太多,流派太多,還有找事兒的。於是急了,焚書坑儒,言論管控。那些亂七八糟的思想,就不要再有了,那些整天找事兒的儒生,就不要活了。符合統治要求的,可以留下來,農學書、醫藥書這些有實際作用的,還是留下的。

    不聽話怎麼辦?嚴刑峻法,往死了治。

    就光這事兒,就夠秦始皇忙活兒的了。

    別看統一了,仗還沒打完,而且越來越難打。

    秦末,叛軍打到咸陽的時候,臨時徵調了20萬刑徒軍隊去打仗。自己的軍隊呢,30萬軍隊在北邊防著匈奴,50萬軍隊在南征的路上。要是這80萬人在手裡,還不知道結果怎麼樣呢。

    不要以為統一六國就不打仗了,那就太天真了。

    北方的匈奴,從戰國時期就一直來找找事,秦始皇統一六國,趕緊派大將蒙恬率軍30萬去對付匈奴。這還不夠,匈奴機動性強,打的成本高,只能防,所以修長城,阻攔匈奴。

    北方遊牧民族,歷來都是中原的大敵,耗死人拖死人。

    南方,當時少數民族眾多,民風彪悍,不打就是個巨大的威脅,所以50萬大軍去征討。

    兩邊都要打仗,耗費的不僅僅是精力,更是國力。

    好了,就上面這些事兒,哪一件擺在秦始皇面,都是重中之重,迫在眉睫。他不是不想發展經濟,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統治者,面臨的問題太多,又很急迫。

    步子邁得太大,前面的坑又很多,他還走沒多久就死了。他兒子秦二世實在太差勁,別說搞經濟了,連那些舊貴族的分裂活動都預防不了,你說它能不亡嘛。

  • 4 # 山巒

    今天剛好重研二十四史,對這個問題可以談談。首先說“亡秦必楚”是一句詛咒 ” ,雖然陳勝吳廣在楚地起義,項羽也是江東人。但不要忘了,真正先入咸陽的是劉邦,他是如今四川人。失盡人心的是秦始皇和秦二世。

    個人認為“亡秦者胡”在歷史上更有說服力。因為民怨沸騰,揭竿而起集中發生在始皇帝死後。秦始皇死於公元前210。陳勝吳廣起義發生在公元前209年(二世元年秋)。

    始皇和二世嚴刑、苛政、勞役是造成百姓痛苦和造反的根源。使秦王朝失去統治根基。始皇統一六國後沒有及時犒賞功臣也使始皇迅速失去精英階層的擁戴。焚書坑儒也令秦王朝失去輿論支援。把秦王朝徹底孤立。可以說秦王朝完全是胡亥作妖作死的!

    如果秦始皇沒有好大喜功,選擇讓百姓休養生息。大赦天下,取得人心;如果秦始皇沒有簡單粗暴的焚書坑儒,失去了輿論支援和權貴階層的人心;如果秦始皇早立儲君,讓胡亥有可乘之機。秦王朝必將延續。

    漢高祖劉邦就是吸取經驗,約法三章迅速收買人心。為打敗項羽,鞏固統治,恢復社會經濟打下堅實的基礎。一正一反兩個例子最好的說明了問題!

    鼎鼎大名的賈誼《過秦論》論述的尤為詳盡!《資治通鑑》把秦王朝興衰說的最為具體!秦亡之後歷朝歷代都在學習借鑑。除了短命的元朝,和五胡亂華時期。每一個開國君主都是極力避免出現秦二世而亡的局面。

    可惜沒有文中那麼多如果假設,簡單一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秦失其鹿,天下共奪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改進吉他彈唱時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