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難阿難2018
-
2 # 悠一格
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即使孩子沒有明確的目標或追求,家長也不應該替孩子做決定。
因為孩子自出生起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生命個體。
雖然從孩子幼小時期一直到未成年之前都需要父母的養育和呵護,但孩子在逐步成長的過程中會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立意識、思想和性格。
如何在盡到對孩子的養育責任和義務的同時,又做到尊重孩子作為獨立生命體的自主選擇?這兩者之間如何適度把握?這是曾經困擾和我們一樣的許多父母面臨過的問題。
要解決這樣一個困惑,我體會到的一個關鍵點就是:要正確理解“親子關係”和其它人與人之間關係比如夫妻關係、朋友關係等等關係的區別。
透過觀察和學習,我們可以發現:除親子關係以外的其它關係絕大多數都是以“聚合”為目標的,核心描述詞句就是“在一起”。
而親子關係與其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最大不同點就在於:親子關係是以“分離”為最終目標導向的,核心描述語是“長大了,獨立了”。而“長大了卻不能獨立的”,我們有另一個描述詞就是“巨嬰”。
如果我們父母能夠認識並且理解到親子關係最終是以“分離”為目標導向的,那我們就能夠在從小養育孩子直到成年的過程中樹立起”把孩子培養成具備離開原生家庭的能力,能夠獨立自主選擇和生活“作為培養孩子的明確目標。
當然,能夠獨立生活是一個基本目標;有的家長更望子成龍,會寄予孩子更高的目標要求。但是,既然意識到孩子是獨立的生命體,那麼就可以意識到:孩子有權利去確定自己的目標和追求,即使孩子的目標與父母希望的目標與追求不相同,甚至大相徑庭,父母也是不應該干涉甚至替孩子決定的。父母更應該考慮的問題是:孩子是否具備了獨立選擇的意識和能力?
即便如問題中所說的那樣孩子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追求,父母依然不能替孩子做決定。因為,每個人的路都需要自己去走,每個人都需要學會自己為自己的選擇承擔所有的結果和後果。“具備獨立判斷和選擇的意識和能力”這正是我們作為合格的父母需要教給孩子的極其重要的一課。
在孩子年幼時期,我們以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生長髮育為目標,引導孩子認識和探索全新的世界。在這個過程中觀察和引導孩子去逐步確定孩子自己感興趣的目標和追求。
當孩子表現出對某一方面的興趣和願望時,我們父母要鼓勵孩子自由表達他自己的願望,認真傾聽孩子訴說的願望內容,並且儘自己的所能滿足孩子的願望。
當孩子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願望的時候,也是孩子能夠感受到隨時有被愛、被滿足的時候。當孩子能夠感受到被傾聽被接納的時候,也是讓孩子的內心感受到父母富足的愛的時候。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孩子的所有願望和興趣都能夠得到滿足。我們常常因為種種條件制約,不能滿足孩子的願望時,我們要怎麼辦才能既不打擊孩子的情緒又讓孩子慢慢懂得父母的難處呢?
實踐出真知!事實證明,當孩子提出願望而我們又不能滿足時,我們父母不要簡單粗暴的否定和壓制孩子的願望,反過來我們父母要學會接納孩子當時的情緒,坦誠地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滿足他的願望的原因。
當我們接納了孩子的情緒,告訴孩子他的願望本身是沒有對錯的時候,我們也同時肯定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表揚孩子清楚的表達能力,這時候,孩子的情緒是比較穩定的,同時也是接納我們坦誠的態度和溝通方式的。
經過這樣的實踐,孩子在下一次更加可以大膽地、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要什麼的願望,而在這週而復始的父母和孩子間無障礙的溝透過程中,孩子的自我意識得到了發展,孩子的表達能力也不斷的得到了提升。
孩子自我意識不斷髮展的過程恰恰是孩子有意識和能力不斷的去認識自我的過程。試想一下:一個從小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敢說或者說不清楚的孩子,會有自己明確的目標和追求嗎?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有意識和能力去認識自我,去追求目標和實現願望與理想嗎?
相信每一位父母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
3 # 莫不著的風
我個人覺得作為家長不能替孩子做決定,可以幫助孩子、引導孩子,讓她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將來想要幹什麼,要怎樣做,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只有這樣做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和自己所追求的。家長要是替孩子決定了,有可能事極必反,不一定是孩子真正想要的。所以幫助孩子發現,觀察,明確目的,做孩子想做的,才回心想事成。
-
4 # 水亦田
謝邀。正是因為未經世事、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追求所以他才是天真無邪的孩子,所以才會對一切未知的領域、未涉獵的知識保有綿延不絕的好奇心、孜孜不倦的求知慾,這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階段,有錯嗎?回想起我們自己的童年,多少人在作文字上信誓旦旦的要當科學家、要當宇航員……讀作文的時候豪情萬丈,半年之後又說老師最偉大,我們也要做教書育人的園丁?孩子沒有明確的目標或追求,家長是否應該替孩子決定呢?沒必要。
孩子的興趣點常常是不穩定的,這很正常。孩子的興趣發展階段就是一個摸索、瞭解、自身成長的過程,沒有必要過早就替孩子做決定、限定孩子一生的發展方向。
作為家長,我們只需要做好四點足矣:
1、鼓勵孩子的興趣發展
如果孩子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家長不妨鼓勵他大膽地去嘗試,用各種方法瞭解目標朝向的具體情況,把幾種興趣目標放在一起衡量,供孩子選擇。
2、支援孩子的自主選擇
提問“孩子沒有明確的目標或追求,是否應該替孩子決定”的家長要麼是急於求成、望子成龍;要麼就是權威型家長,平時對孩子的管束過多,使得孩子一直處於從屬地位,自己的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主,甚至連提建議的權利都沒有,孩子對於自己的未來也漸漸失去了暢想。這樣的孩子沒有目標和追求,恰恰就是因為家長總做決定引發的,試試把選擇權交給孩子,允許他走彎路,很快,他會展現給你一個自信的小目標。
3、關注孩子的情緒感受
每個人都會遇到瓶頸,瓶頸期失去方向、迷茫甚至退縮不前,這時候,我們應該關注到孩子的情緒變化,允許孩子發洩情緒,當家長可以允許孩子出現這樣的情緒時,孩子從家長身上學到的反而是更接受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來應對困難。
4、幫助孩子建立長短期兩套規劃
幫孩子建立長期規劃和短期規劃。把大目標分割成幾個易於實現的小目標,達成小目標時從精神和物質雙向給予孩子鼓勵、獎賞,更利於激發孩子的鬥志,保持孩子的興趣。
-
5 # 美可親子
當孩子看起來沒有什麼追求,彷彿渾渾噩噩的時候,父母確實會很心急,想要幫助孩子找到目標,甚至直接替孩子決定,可是父母出於好意孩子未必就能理解,即使孩子能理解,他也未必就能夠接受,即使孩子能接受,這對孩子來說,也未必是好事,凡事都靠父母,造就了一大批沒斷奶的成人。
所以,身為父母,我們需要明確一點,那就是誰的需要誰負責,誰的事情誰負責,誰的感受誰負責。每個人都需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誰也沒辦法揹負著他人前行。那麼,擔心孩子沒有目標或者追求,這個擔心是誰的?
是父母擔心對嗎?所以,身為父母,我們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不是讓孩子為我們的擔心買單。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真的是在擔心孩子嗎?我恐懼的到底是什麼?我對自己的未來有信心嗎?
所有的問題都是我們自己的問題,孩子的問題只是來提醒我們,讓我們遇見我們自己問題的機會而已。
-
6 # 宋少衛
孩子沒有明確的目標或追求家長們首先要考慮的不是該不該替孩子做決定而是需要思考孩子為什麼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追求。
1.物質條件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現在從90後到00後的孩子出生後生活條件大部分都能夠達到衣食無憂。在過去孩子如果想得到一件玩具要期待很長的時間,而現在的孩子想要什麼只需要開口伸手,家中的玩具多到不知道該玩哪一個。因此在上學後很多孩子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要努力,他們認為現在的生活狀態很多並不需要改變。在曾經的諮詢中,一個孩子認真的問我,現在學習是為什麼,學習並沒有帶給自己快樂,現在的生活狀態很好不想再付出更多努力去改變。
2.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父母們的普遍心態,然而就是這樣的心態讓很多家長不斷的告訴孩子他們只需要好好學習,忽略孩子的內心需求。作為時時想長大成人證明的孩子不止想學習,他們想承擔責任的權利常被家長們剝奪。當生活中處處如意而學習總是不那麼如意時就不止是內心排斥更極力否認學習能夠帶給他們更好的生活。
3.未知的自己
孩子的價值總是透過父母、老師、同伴得知,但是他們真正自己認為的價值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很多孩子都不知道,因為他們除了學習並沒有其他表現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很容易變得不自信失去努力的動力。
因此當我們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和追求時,作為家長不是忙於幫助孩子做決定而是多與孩子互動,為孩子多提供除了學習以外的實踐活動,例如:做家務、做社會公益活動、體驗大學氛圍。很多時候孩子所說的也並不一定就是心理所想,家長們要明白孩子的沒有想法追求是否因為溝通的不到位。
回覆列表
個人覺得不應該,建議多讓孩子嘗試體驗各種活動。我家孩子棋類,鋼琴,繪畫,舞蹈,外語,健美操,程式設計,。。。。。正在體驗。現在六歲。等長大點,我會讓她在實際中體驗各種職業。體驗多了,自然會有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