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閆柚子

    《我想和你唱》我最喜歡的就是,可以和自己的偶像同框和站在同一個舞臺上。

    《金曲撈》我最喜歡的就是,可以撈到一些歌紅人不紅,給他們站在鎂光燈下的機會。

  • 2 # 音樂先聲

    在《中國好聲音》和《我是歌手》之後,中國的音樂綜藝節目迎來了井噴式的爆發。但是相比歌手的影響力和中國好聲音這種提升了國內音樂綜藝節目製作水準和規模的“現象級”節目。顯然有些節目是後續乏力的,有一點需要大家注意:綜藝畢竟是綜藝,如果你想讓他變成一個只講究唱功實力的地方是肯定不現實的。 先來說說金曲撈,這個節目對比我想和你唱以及跨界歌王顯然是有點熱度不足的。很多人說金曲撈一首都沒撈起來,這個節目本身的出發點是好的,很具有創意,但是在當年那種月壇競爭還不是如此激烈的環境,當中都沒有讓大家耳熟能詳,在現在這種更新換代的時代,能“撈”起來更是難上加難。從實際改編過程來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譬如原本音樂作品中的時代風格印記,歌詞意境氛圍塑造對於曲風的侷限,都是客觀存在的限制條件。節目宛如一堂充滿情懷的人文音樂課,娓娓道來那些迷失在華語樂壇黃金年代蒙塵金曲的前世今生。內容上真的挺用心的,但是想要努力去做現象級的爆款,多少需要些運氣,且金曲撈bug太明顯,而且實在不喜歡太煽情的節目。 我想和你唱在熱度上佔有優勢,選擇的是星素結合的方式,比《跨界歌王》的熱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我想和你唱》第一季結束後反響極佳,第二季乘勝追擊於今年4月份上線,經過12期的精彩呈現,第二季完美收官時全國網收視率1.24,份額9.43%。只不過因為是網綜,在品質和內容上是有所欠缺的,當個綜藝看一下效果不錯。成功的坐到了傳說中的星素結合1+1大於二的效果。 《跨界歌王》雖然很多演員唱的一般,但是膽兒都挺大的,選的歌曲範圍也還挺廣泛,搖滾、民謠、串燒、鄉村、舞曲等風格都有涉獵。在熱度上是不缺了,在節目前兩期時,舞美還比較一般,第三期開始漸入佳境,拋開普通的設計,採用舞臺劇或音樂劇的模式,讓舞臺鮮活了起來。又演又跳又唱,再加上後期修音,呈現出的舞臺效果還是不錯的。畢竟北京衛視還是挺有錢的,“跨界”系列也是他們一直重視的。北京衛視的感覺總像在播新聞,搞綜藝感覺還是差了點。

  • 3 # 愛樂者1900

    應該說,在如今魚龍混雜的音樂綜藝節目中,這三個節目各出奇招,用風格迥異的創意來吸引目標觀眾,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下面一一來分析:

    1,金曲撈

    金曲撈的本意是打撈那些被歲月埋沒的好歌,採用的方式是讓打撈歌手先進行翻唱,分數超過了一定的門檻就可以召喚原唱出場,然後兩人進行合唱。《金曲撈》的關注點更多是歌曲本身,因此更純粹。節目製作的難處在於選曲和改編,首先要確認歌曲值不值得被打撈,已經被時代摒棄的歌曲怎麼翻唱也無法妙手回春,選好歌了就看打撈歌手怎麼翻唱,毫無創意的改編也會讓歌曲再次打入冷宮,因此選曲和改編決定了這檔節目的質量。當然還有打撈歌手的表現,很大程度決定了歌曲的氣質。從市場反應來看,《金曲撈》顯然做得還不夠好,反正一季下來,我唯一認可的是沙寶打撈徐懷鈺的《友情卡片》。

    2,我想和你唱

    《我想和你唱》主打素人與歌手本人的互動,非常貼地氣,讓素人先在網路平臺翻唱,然後選一部分來到現場與歌手本人合唱。讓人意想不到是,素人們在網路平臺千奇百怪的翻唱反倒成了節目最有看頭的部分,因為這樣的素人就在我們周圍,觀眾的代入感更強,而素人與歌手之間的故事則成了節目的另一個看頭。只不過,《我想和你唱》更像是一檔綜藝節目,搞笑歡樂,而不是一檔純粹的音樂節目。

    3,跨界歌手

    《跨界歌手》主打非職業歌手跨界演唱帶來的驚喜感,它的亮點在於解鎖了跨界歌手們的歌唱技能,讓某位演員的影迷大呼“原來她除了演戲厲害居然唱歌也這麼牛”。當然,從音樂質量來說,跨界歌手的表演是比不過《歌手》裡面的高手對決的。但是,習慣了高標準演唱的觀眾們,偶爾聽聽業餘歌手的表演也是一件新鮮的享受。

    綜上,從音樂的純粹性來說,我更支援《金曲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是牙痛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