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眼睛印象
-
2 # GIF趣圖集
不知道這個問題的背景是什麼,是覺得工作難找麼?揣摩著和大家探討一下吧
社會對個人要求不高,吃糠咽菜餓不死,大魚大肉過一生,怎麼活著是自己的選擇,付出和收穫大致是等同的,所以,要求是自己訂的,社會只是提供了一個環境。
不擺什麼每年多少大學生畢業、多少人找不到工作、同時多少工作崗位招不到人的資料。簡單點,同一件事,你做完一個小時,另外一個人倆小時,肯定選你;同一個廣告創意,你兩遍就過,另外一個人三遍過,還是。能比別人少用一個小時,少費一遍事,不是輕易能做到的。
鮮衣怒馬的背後往往是披星戴月
-
3 # 孫哲瀚
這個問題,應該是理解為社會的門檻很高,社會一詞太廣義,一下子根本無法去歸類和理解問題的真實內涵,人分三六九等,事分大小高低,你說社會是理解為單位還是其他的什麼團體,給一個人定起點定規則,最起碼是要把一個人規範在一定局域和範疇之內,總不能讓人人都上曉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能無所不精吧!社會是天下的別意,你說社會給一個人定下起點,讓你說應該是一種什麼水平,應該知道什麼?掌握什麼?所以人的起點不是社會定的,而是自己定,術業有專攻,幹自己喜歡的事情,畢其功於一役,就沒有不成功的道理,什麼社會門檻,那都是一些江湖行話,用來糊弄那些不懂社會的白帽子罷了。
這幾年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令世人炫目,社會經濟發展的背後是產業結構的升級,以及隨之到來的文化、道德和倫理的改變,我們忽然發現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業方式、發展方式等等方面都在鉅變。社會對我們個人的要求與以前迥然不同,恐慌嗎?有點!
先說農民吧。農民有地,有傳統精密的耕作經驗,有勤勞的雙手,有好的政策,當個農民應該沒什麼要求吧? 現實是農民已不好當,尤其是農村的年輕人。很多年輕人忽然發現在農村已沒有他們可以乾的事。耕作方式和機械水平的提高,一家人僅有的幾畝或十幾畝耕地,已不需要像過去一樣一家人一年到頭圍著地頭轉,所謂面朝黃土背朝天。而且,傳統自給自足的農業耕作方式沒有了比較效益,你辛辛苦苦做一年,發現還不如去打工。
在 農業正向集約化、自動化、工廠化、精緻化發展的今天,年輕農民只有兩條出路:一是做一個現代農民。那麼你需要提升自己,擁有現代農業技能、市場開拓和農產品品牌經營能力。最重要的你需要有資本或者資本運作能力。二是就業轉移。從國際分工來看,國家產業結構升級競爭能力增強,中國增加二、三產業比重是大勢所趨,農業等初級產業可以由其他發展中國家承擔,中國農民數量理當減少。那麼,廣大農村青年需要城市化,城市化就需要農民有職業技術技能,只要你技能上有專攻,城市裡就有你的一方天地。
再說市民。不說市民中的土豪、企業家或中產階層,他們的壓力更大,光鮮的光環下,也有動不動就跳樓燒炭的,作為小市民的我們只能“嗯,我愛你不後悔,也尊重故事的結尾”。那小市民好當嗎?也不好當!以前城鄉分割,小市民感覺良好。但這城市突然湧進大批農民,比你能吃苦,比你能學習,和你競爭所有的崗位,如果你不努力,你立馬什麼都不是。做個平凡的市民都需要更高的起點。
再再說公務員吧,這個全民公認的最好做的職業。現在我們社會的確還有“好做”的公務員,那是因為部分地方還可以濫竽充數,混日子。但大多數公務員是敬業的,至少制度性倒逼比是存在的,你不能夠不做好。公務人員的工作還處在全方位的監督之下,你的一言一行有可能被錄音,可能被錄影,可能被公之於眾。你不僅要循規蹈矩處理好工作,還要善於運用網際網路新媒體,或懂得新媒體的公眾效應和影響。你的服務要符合群眾的要求,稍有閃失,就有人對你不待見。所以,做公務員的起點也是很高的。
總之,社會發展對我們每個人的起點要求都拔高了,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者昌,逆者亡。我們何以面對呢:一是樹立自信和信心,國家社會的發展給人們帶來的是更多的機會,也正是個人的發展造就社會的進步,天生我才必有用。二是堅持學習,不斷強化自己的學習能力,不斷最佳化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結構。三是善於借力和共享,現代社會決不是單打獨鬥的個人英雄時代,你要具備團隊精神和素質,善於做好團隊的一員。四是做事先做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年輕人先做好自己,培養個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情懷,做到禮義廉恥,忠孝仁勇修為,你一定是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那啥,說的有點高了,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