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著壅
-
2 # 鄂東老趙的小資生活
人呢,要做好自己,要分階段,要分境界。
一:未成年時期,沒有任何能力做到自己,你的一切行為都是受到監護,你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左右,往往性格佔據了理性。
二:成人階段,有自己的主見意識。做什麼,想要成為什麼都是自己決定的。但是呢,這個時期往往受到外界誘惑刺激,壓力干擾。什麼主見都容易被搖擺,想要做到自己缺乏定性。
三:老年階段,什麼事情都經歷過,什麼物質,精神方面的需求早就看淡。平安是福可能就是他們目前的目標。所以呢,他們簡簡單單的過好自己的生活就行,是沒有太多的想法的,實實在在就行。所以做好自己也就越簡單。
在整個環境裡邊呢:
要想真正做好自己,就得學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順其自然
這句話不知你從哪裡聽來的,但意思很明白,可以意會。
按道家的思想,人的境界可以分為“先天”和“後天”兩個層次,也即是“常”和“妄”兩個境界,《道德經》有云: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伏羲時,有龍馬出孟河,其背有圖,曰河圖。河圖者,五行順行,自然無為之道也。其中蘊含五德。五德者:仁義禮智信,五德與五行五元相和,攢於一處,即是太極。太極之像,古人教人窮取父母未生以前面目者,即此也。
大禹治水時,有神龜出洛河,其背有紋,曰洛書,洛書即是先天八卦之數,乃借陰復陽,後天返先天之道。
不管河圖,洛書,都屬於“常”的境界,怎麼理解呢?可以參考《黃帝內經•素問》“上古之人……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
《易經》有兩個卦像能較好的說明“常”和“妄”的狀態:“既濟”,上坎水,下離火,水火既濟。坎一陽領二陰,像陰中之陽,可以想象為身體健壯,精力充沛,為腎水。離一陰領二陽,像陽中之陰,可以想象為人的思想觀念,來自於客觀世界(眼耳鼻舌身口意所感所致虛像,這就是外物所成之自己,就是所謂的假我),離為心火。水在上,火在下,就像用火在煮水,這種狀態就是《黃帝內經》中說的“陰平陽固”,放在自然界就是“雲蒸雨施,品物流行”,是一種生機勃勃的正常狀態,就是“常”。“未濟”正好相反,上離火,下坎水,火水未濟,什麼意思呢,想象一下沙漠,水都藏到地底深處了,天上驕陽似火,地上寸草不生,結合到人就是妄念叢生,陰精不固。這就是“妄”。
無論“常”還是“妄”,都離不開“水火”,也就是陰陽,一陰一陽謂之道,求真,即是修道。對常人來說修道是個遙不可及的事情,但是如果僅僅健身開智的話,經過訓練還是可以做到的。
當年陳式太極拳祖師陳王廷將《河圖》、《洛書》之太極陰陽學說與導引、吐納以及中醫經絡學說化於武術之中,創編出太極拳術。習練此拳可貫通任督二脈,上引腎水“煉精化氣”,內斂心火“煉神還虛”,修身養性,返本歸真,隨著功夫的增長,身心健康,真我顯現,妄念漸息,智慧漸長,煩惱自消。
因篇幅有限,另外有些東西屬於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講不清楚,所以以上所述只是個大概輪廓,而且尚屬個人理解,想到哪裡就說到哪裡,不成體系,純屬拋磚引玉,讓高人見笑了,文中如有虛妄之處,還請明師指點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