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客棧

    第一個創造它的作者,應該是取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住客棧的人,大多旅途疲勞,一看到這個名字,很自然地就會產生一種溫馨、愉快的感覺。而且,型別小說和影視劇更在乎讀者的閱讀體驗,出現這樣的一個廣為人知的客棧,比你重新創造一個不知名的客棧,要更討巧。

  • 2 # 寫乎

    悅來客棧之名得源於孔夫子一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

    (二)孔子這句話的引申

    其實,孔子這句話完整的是這樣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亦:也。乎:語氣詞,相當於“嗎”或“呢”。

    意思大體是:孔子說:“學習而經常實踐,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相聚,不是很快樂嗎?沒有人瞭解自己,並不煩惱怨怒,這不才是君子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具體意思還可以理解為: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共同研究學習),不也快樂嗎?

    一個人有了原則(將心比心)站在朋友的立場想事情(關心朋友),朋友自然就會交好,不是很快樂嗎?

    由此,悅來客棧就有了引申意思:普天之下皆兄弟的豪氣與胸懷!於是全天下的英雄豪傑都對它趨之若鶩,紛紛往悅來客棧裡擠:喝酒的、玩賭的、約會碰頭的、談情說愛的、打聽是非的、要惹是非的……踏破了客棧的鐵木門檻。

    幾乎任何一本武俠小說,任何一部武俠電影,哪怕任何一段武俠的傳說之中都能找到悅來客棧的牌匾,人們都笑稱它是一家全國連鎖的頂級客棧。似乎有了它,江湖上才有了俠客們舞刀弄劍的場所,才有了名垂青史的依託。

    這樣的一家頂級客棧到底在哪呢?世人們四處打聽,踏破鐵鞋也沒摸到門檻,直到高人頭也不抬眼也不睜的往外隨手一指,曰:江湖!原來,悅來客棧就在江湖之中,江湖中人都是這悅來客棧的客,而悅來客棧,竟然也就是江湖的影子。

    當然,悅來客棧不是憑空出現的,悅來客棧是由一幫江湖中人共同傾力建造的,這一幫人雖然非親非故,卻擁有著同樣的夢想和意志,於是他們肝膽相照,共進共退,一同開懷暢飲悅來客棧燙出的美酒一同嬉笑怒罵著笑談人生。正所謂滿腔的血酬知己,滿杯的酒朝天祭。他們滾燙的理想在悅來客棧的門匾之上灼出了閃亮的名字:司徒望月、阿緲、金悟執、梓雲飛、徐且行、佛滅、龍泉、假行、雪伶、法王……

    (三)江湖與悅來客棧

    有江湖就有悅來客棧。為什麼呢?

    江湖,道家哲學,在中國文化中有多重引申含義。

    江湖與河流、湖泊並無關係,也不是一個實際存在的場所,它是指四處流浪、賣藝、賣藥的人的一種生活狀態。

    指遠離朝廷與公家的民間;在許多中國文學中,尤其是武俠小說中,江湖則是俠客們的活動範圍;甚至也是黑社會的代稱。

    江湖兩字拆開各自可指地理上的三江五湖,但“江湖”兩字成一對詞。在中國文化中另有指涉的意涵,如《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中的江湖指的即是廣闊逍遙的適性之處;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江湖則用來指民間社會,有與朝廷相對的意思。也因為高人隱士不甘於受朝廷指揮控制,鄙棄仕途,以睥睨傲然之情,逍遙於適性之所,所以江湖也被近代武俠小說,引為豪傑俠客所闖蕩的社會。因為武俠小說裡的那種刀光劍影的生活並非正常的生活秩序,現今社會也唯有以暴力衝突為常態的黑道生態貼近所謂的江湖,也因此,江湖一詞已演變成較為負面或特定的用語,如“混江湖”,意指混黑道;“老江湖”,喻見多識廣之負面人物;“江湖險惡”,指是非紛擾之地等。而那句大家耳熟能詳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此話語出古龍)意指人身處在特定環境中,因顧及周遭人事的壓力,常做出非出於己願的事。

    如果以較為直白易懂的描述來說的話,武俠小說中的江湖,其實就是以小說中的有武功的人以及與他們相關的人所組成的關係網,一個小型社會;在這個社會里,人們不必擔心衣食住行,不必擔心法律制裁,可以說是一個完全以實力(主要是武功強弱)說話的世界,但就像它脫去了惡人身上的枷鎖一般,它同樣也解放了正義之士思想的束縛,使之可以快意恩仇,以暴制暴,在這個設定之下,反面角色雖多,但俠義之士出現的機率也要遠大於現實社會。這也是為什麼武俠小說被稱為“成年人的童話”。

    試想,在這樣一個小型的社會里,與朋友、義氣關聯的悅來客棧當然備受青睞了。

    所以,很多文學作品中就有了悅來客棧,實際上上,悅來客棧是一種江湖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實習花錢如流水,我沒給他他會不會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