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的叫聲頻率為10~40Hz,但在1989年,美國海軍意外地從“SOSUS(為了偵測敵方潛艇而建造的水聽器)”上拾取到一些鯨魚的歌聲,其中主要音符的頻率是52Hz,這一奇怪的現象迅速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
鯨魚Alice
1992年,美國馬薩諸塞州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員比爾·沃特金斯開始了對歌曲的來源——鯨魚Alice長達12年的研究。他驚訝地發現,多年以來,Alice的叫聲始終保持在52Hz左右,卻並沒有得到任何一隻鯨魚的迴應。不久,這隻孤獨鯨魚的故事被各國媒體紛紛報道,鯨魚Alice被人類稱為“世界上最孤單的鯨魚”。
“52Hz鯨魚Alice”叫聲的頻譜
直到2010年,與Alice叫聲相同的頻率出現在了加州海岸,而這次是一群擁有“52Hz”的鯨魚。人們猜測,它們很可能和Alice一樣,都是不同種類的鯨魚雜交而成的後代。目前,鰭鯨和藍鯨的雜交種類已經被人們發現並記錄,它們的身體酷似鰭鯨,同時擁有類似藍鯨的鼻子和鰭狀肢。
科學家們在加利福尼亞州的Point Conception發現了發聲頻率為52Hz的鯨魚
2015年,包括費恩博士在內的科研小組監測到一組與Alice叫聲極為相似的音訊,大家決定幫助它找到同類。費恩博士對它進行了頭蓋骨發聲竇的改造,將竇內部一個類似“小舌”的結構切開,加寬了“小舌”的直徑距離,讓Alice的發聲頻率變為48~50Hz。
很快,鯨魚群與Alice透過聲音的交流相遇了,這隻“世界上最孤單的鯨魚”終於不再孤單了。
鯨魚的叫聲頻率為10~40Hz,但在1989年,美國海軍意外地從“SOSUS(為了偵測敵方潛艇而建造的水聽器)”上拾取到一些鯨魚的歌聲,其中主要音符的頻率是52Hz,這一奇怪的現象迅速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
鯨魚Alice
1992年,美國馬薩諸塞州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員比爾·沃特金斯開始了對歌曲的來源——鯨魚Alice長達12年的研究。他驚訝地發現,多年以來,Alice的叫聲始終保持在52Hz左右,卻並沒有得到任何一隻鯨魚的迴應。不久,這隻孤獨鯨魚的故事被各國媒體紛紛報道,鯨魚Alice被人類稱為“世界上最孤單的鯨魚”。
“52Hz鯨魚Alice”叫聲的頻譜
直到2010年,與Alice叫聲相同的頻率出現在了加州海岸,而這次是一群擁有“52Hz”的鯨魚。人們猜測,它們很可能和Alice一樣,都是不同種類的鯨魚雜交而成的後代。目前,鰭鯨和藍鯨的雜交種類已經被人們發現並記錄,它們的身體酷似鰭鯨,同時擁有類似藍鯨的鼻子和鰭狀肢。
科學家們在加利福尼亞州的Point Conception發現了發聲頻率為52Hz的鯨魚
2015年,包括費恩博士在內的科研小組監測到一組與Alice叫聲極為相似的音訊,大家決定幫助它找到同類。費恩博士對它進行了頭蓋骨發聲竇的改造,將竇內部一個類似“小舌”的結構切開,加寬了“小舌”的直徑距離,讓Alice的發聲頻率變為48~50Hz。
很快,鯨魚群與Alice透過聲音的交流相遇了,這隻“世界上最孤單的鯨魚”終於不再孤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