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夢華錄》記載:“冬夜雖大風雪陰雨,亦有夜市。……至三更,方有提瓶賣茶者。蓋都人公私榮幹,夜深方歸也。”冬天深夜賣茶,應該賣的是熱茶,冷茶是沒人買的。那麼,約一千年前的宋朝,人們怎麼給熱茶保溫呢?
答案是:當時已經有類似今天暖水瓶的裝置。
南宋人洪邁在其所著《夷堅志》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圖注:《夷堅志》書影
有個人叫張虞卿,是北宋初期張齊賢的後裔。他在家裡發現了一個古瓶,顏色很黑。他很喜愛這個古瓶,就放在書房中養花用。冬天很冷,有一天晚上他忘了把古瓶裡的水倒掉,想著這個古瓶肯定要凍裂了。結果第二天早晨一看,其他器皿裡盛著的水都結冰了,只有這個古瓶裡的水沒有結冰。張虞卿覺得驚訝,往古瓶裡灌開水,一整天都不涼。張虞卿有時候跟朋友郊遊,就帶著這個古瓶儲存開水,用古瓶裡的水沏茶,就像用剛剛燒開的水沏的一樣。
圖注:宋代鬥茶圖
後來,這個古瓶被一個喝醉酒的僕人打碎了。往瓶裡面一看,跟其他陶器差不多,但是有約二寸厚的夾層。從這裡描述的古瓶構造來看,已經近似於現代暖水瓶的構造了。宋朝文人墨客中流行鬥茶的遊戲,從流傳下來的有關鬥茶的圖畫中也可以看出,人們鬥茶時提的壺應該是具有保溫功能的。
《夷堅志》還記載了北宋徽宗時期市井工匠給琉璃瓶用金紙做裡襯的方法,即:先在琉璃瓶外面裹一層金紙,然後將金紙剝下來,用銀箸把金紙插到琉璃瓶裡面。把水銀灌入琉璃瓶與金紙的縫隙中,彌合金紙與琉璃瓶口。然後搖晃琉璃瓶,使水銀在金紙與琉璃瓶內壁間流動,透過水銀的重量讓金紙與琉璃瓶內壁貼合在一起。若發現有不平整的地方,再用手指甲“勻其上而已”。這種方法實際上是給琉璃瓶做了一個金內膽,中間又灌注水銀以防止熱透過輻射散出瓶外。
圖注:宋代琉璃瓶
由上述史料可以推知,宋代製作類似暖水瓶的保溫器具並不十分罕見,市井工匠都會製造方法。那麼,冬天深夜在夜市上賣熱茶,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
參考文獻:
伊永文:《東京夢華錄箋註》,中華書局2007年版
《東京夢華錄》記載:“冬夜雖大風雪陰雨,亦有夜市。……至三更,方有提瓶賣茶者。蓋都人公私榮幹,夜深方歸也。”冬天深夜賣茶,應該賣的是熱茶,冷茶是沒人買的。那麼,約一千年前的宋朝,人們怎麼給熱茶保溫呢?
答案是:當時已經有類似今天暖水瓶的裝置。
南宋人洪邁在其所著《夷堅志》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圖注:《夷堅志》書影
有個人叫張虞卿,是北宋初期張齊賢的後裔。他在家裡發現了一個古瓶,顏色很黑。他很喜愛這個古瓶,就放在書房中養花用。冬天很冷,有一天晚上他忘了把古瓶裡的水倒掉,想著這個古瓶肯定要凍裂了。結果第二天早晨一看,其他器皿裡盛著的水都結冰了,只有這個古瓶裡的水沒有結冰。張虞卿覺得驚訝,往古瓶裡灌開水,一整天都不涼。張虞卿有時候跟朋友郊遊,就帶著這個古瓶儲存開水,用古瓶裡的水沏茶,就像用剛剛燒開的水沏的一樣。
圖注:宋代鬥茶圖
後來,這個古瓶被一個喝醉酒的僕人打碎了。往瓶裡面一看,跟其他陶器差不多,但是有約二寸厚的夾層。從這裡描述的古瓶構造來看,已經近似於現代暖水瓶的構造了。宋朝文人墨客中流行鬥茶的遊戲,從流傳下來的有關鬥茶的圖畫中也可以看出,人們鬥茶時提的壺應該是具有保溫功能的。
《夷堅志》還記載了北宋徽宗時期市井工匠給琉璃瓶用金紙做裡襯的方法,即:先在琉璃瓶外面裹一層金紙,然後將金紙剝下來,用銀箸把金紙插到琉璃瓶裡面。把水銀灌入琉璃瓶與金紙的縫隙中,彌合金紙與琉璃瓶口。然後搖晃琉璃瓶,使水銀在金紙與琉璃瓶內壁間流動,透過水銀的重量讓金紙與琉璃瓶內壁貼合在一起。若發現有不平整的地方,再用手指甲“勻其上而已”。這種方法實際上是給琉璃瓶做了一個金內膽,中間又灌注水銀以防止熱透過輻射散出瓶外。
圖注:宋代琉璃瓶
由上述史料可以推知,宋代製作類似暖水瓶的保溫器具並不十分罕見,市井工匠都會製造方法。那麼,冬天深夜在夜市上賣熱茶,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
參考文獻:
伊永文:《東京夢華錄箋註》,中華書局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