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花岸讀書
-
2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多少都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孩子成年後,對於曾經的傷痛還耿耿於懷,甚至記恨父母。理智上很明白父母被迫於當時的無奈,不是故意而為之,但是感受上卻很難原諒。
中國的文化又是“孝”字當頭,所以很多人內心有很大的衝突,現實中與父母的矛盾也多,和父母一直用叛逆在對抗。
類似的還有婚姻中的夫妻,因為一方的出軌,給另一方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但是出於對孩子或其他方面的考慮,決定原諒對方。可是自己內心的傷害並沒有被真正的處理過,想法是原諒的,但是夫妻間的關係卻成為熟悉的陌生人,同一屋簷下的兩個人,心理距離好像十萬八千里,這都不是真正的原諒。
真正的原諒是,接納那個傷害,允許它的存在。
如果可以,請向傷害你的人去表達,讓對方知道你的感受及被傷害的程度,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發洩你的情緒,而不是剋制和壓抑,另外做好必要的自我安撫。不管對方是否向你真誠的道歉,你都要明白,有的關係不是原諒就可以變好,也不是不原諒就會變得更糟。
當有一天,你能夠把人和事分開,客觀的看待一個人,看待一個生命的存在,內心不再有衝突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原諒和成熟。
-
3 # 一肩挑盡古今愁1
如果你與父母是純正的血緣關係,那麼你與他們的關係,是不宜使用傷害一詞的。《沒有天哪有地,沒有地哪有家,沒有家哪有我(父母),沒有我那有你(子女)。父母不生下你,不把你撫養成人,他連《傷害》的物件也沒有,你這個記住《傷害》的個體也不存在。因此,自有地球以來,那種父母仇恨兒女和兒女仇恨子女的案例不是沒有,但微乎其微。建議你,以德報《怨》,感化父母,結世世代代感恩報恩之緣,於情於理,是為上策。
-
4 # 瀚思教育
親愛的題主,請你給自己一個擁抱吧!
或許這個問題我會答得比較激動,因為,我真的感同身受,我能理解到你的糾結,你的害怕,甚至能看到那根一直把你拉向深淵的繩子,因為,我也有這樣的感覺。
我們在這裡無意控訴什麼,只是在講自己的體驗,難免會帶一點主觀意識和不客觀。
我一直覺得我的家庭很完美,堪稱模範夫妻的爸媽,聰明的弟弟,家境不算太好,但是也不愁吃穿,直到我大學畢業,我父母讓我在家考公務員,可能是那個時候跟你一樣,害怕拒絕,更是害怕自己會在外面餓死,所以,遵從了,然鵝在家裡的兩年,我把大大小小的公職考試考了個遍,可以說把市面上能找到的資料都做過了,沒有朋友,每天待在自己的小房間裡,除了吃飯,都不出門,最久的時候是近三個月沒出大門,在最後一次考試,再次敗北的時候,除了自己內心的絕望,還有父母喋喋不休的埋怨和羞於啟齒的我,那段時間我差點抑鬱,因為我清楚的知道,我不可能再考那麼高的分了,這個時候,我說不行,我必須改變,我就毅然決然的離開家,出來工作,這才讓我發現:
我父母並沒有那麼恩愛,也沒有那麼愛我···
我父母為我安排的路,是要犧牲我的自由、我的夢想為代價···
我不管做什麼,只要不是按照他們的想法做的,並且做好,都是我的錯···
從小他們就告訴我,除了進編制,我什麼也幹不了···
···
人啊,總是痛苦到了極致才會想到改變,我們不去說他們怎麼樣,因為他們已經無法再改變了,陳舊而慣性的思維一直在左右著他們的認知,他們總是把他們覺得好的東西,需要繞過的坑都告訴我們,讓我們的生活能更安逸一點,但是這誰又說得清,到底是真的為了孩子自己好,還是為了滿足他們的控制感或者為了滿足他們未實現的夢想呢?誰知道呢?
既然這些無法改變,我想,只有我們自己改變,有一句話,無論放在哪裡都非常有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自給自足的時候,你就有勇氣逃離他們的控制,因為不靠著他們,我們可以自己養活自己。
另外接納自己,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講,人從純淨的子宮出來之後就在遭受著各種各樣的創傷,而我們所謂的成長,就是發現創傷,修補創傷的過程,這些的第一步,是接納,接納自己,接納創傷,當有一天,我們開始理解(不一定贊同)他們的時候,或許接納就成功了一點。
最後,要讓自己強大,對自己好一點,自卑源於自我的弱小,所以,多多關注自己的內心,聽聽她想要什麼,想做什麼,那就去做吧,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最容易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而這些又可以成為強大內心的能量!
人生還有很多的美好,不應該侷限於原生家庭中,祝好!
文:高晶
主編:劉瀅
【瀚思心理】:瀚思十二年,專注心理學
-
5 # 南梧一夢
導語:人生難有幾位拒守成法的知心好友,肯向我們盡情吐露苦衷的更是少之又少,人艱不拆,希望每個人的癖好與主張皆被理解與接受。
/關於青春
學會計是一門技術活,要接觸很多資料,個人分析,社會分析,形式分析。我們擅長分析,卻依舊處理不好我們之間的友誼。
學會計,女生居多,而女生宿舍裡的矛盾就像是個千古未解之謎,大學那會,我宿舍住了六個人,佑熙是分量最重的,可能是名字太美了,所以現實偏要與之背道而馳,事情因佑熙的鼻鼾聲而起。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還在用包容的語氣提醒她,叫她小聲點,但是鼻鼾又沒有遙控器,怎麼能調大聲小聲呢?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一段時間,因為休息不好,宿舍裡每個人的精神都緊繃著。
後來,終於有人爆發了,沒有一點徵兆,那天夜裡最敏感的董心從床上跳了起來,拿著枕頭往佑熙頭上扔去,聲嘶力竭的吼道:“死肥豬!你怎麼不去死!”
這事後來驚動了輔導員,在經過努力調解之後,關係變得更加緊張。
佑熙的父母給了她一個好名字,卻沒能給她一個好的身世,舍友勸她自己出去租房住,她選擇了沉默,她又怎麼會有勇氣跟同學坦誠,自己的學費大部分都是借來的,又怎麼忍心跟千里外農村的爸爸媽媽開口呢。
沒辦法,她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解決。為了錯開跟舍友們的休息時間,她經常複習到很晚,有的時候,她會去操場坐坐,蟲鳴響徹整個校園,佑熙覺得自己就像只渺小的昆蟲,在夜裡才敢來這裡抽泣幾聲。
皎潔的月光灑在她的身上,有點悲愴。
就這樣,矛盾在我的宿舍駐守了四年,很多時候佑熙都是一個人,她被孤立被排斥了,聽起來有點不可理喻,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有時候靜下來想想,我是佩服佑熙的,不知道她是怎麼撐過來的,要是換成我,我會瘋掉吧。
我的自私跟佑熙的缺點劃上了等號,每次有人在放大她的缺點的時候,我都想站出來說話,想說我們能不能早睡一點?這樣佑熙就不用熬夜到那麼晚了。
但是我沒有說,因為我不想也被變成不同的個體,我害怕被孤立,放任著,我讓自私不斷成長。
畢業那天,也許是離家裡太遠。沒有人來祝賀佑熙,她一個人站在哪裡,風吹過來,卻怎麼也帶不走她臉上的笑容。
明晃晃的,我看著心裡一酸,不爭氣地哇的就哭了出來,媽媽以為我太傷感,抱著我的頭說:“沒事丫頭,這不僅是結束也是開始。”
畢業至今已經兩年,我沒有見過佑熙也沒有找過董心,工作的大部分時光,我也變成了那個獨來獨往的人。
“那會你是孤獨的,而現在,我是孤獨的,佑熙,我們是一路人了!”下次看到佑熙,我想這樣說,因為很後悔,畢業那天我沒有衝上去抱住佑熙,告訴她:“恭喜你佑熙,終於迎來了新的開始!”
/關於父愛
對於家人的愛,我一直不敢寫,文筆太輕,怕承受不住那深沉且厚重的愛。但是這一直都是我內心最柔軟也是最脆弱的那部分,前幾天看了莫言的《拾饅頭的父親》,忍不住的跑到洗手間哭了個稀里嘩啦。
考上高中後,親戚請莫言的父親去縣城幫忙照看房子,說養豬是條致富的路子,想到在縣城能照看莫言,莫言父親便欣然答應了。
後來家裡的豬越長越大,家裡的飼料早已吃了個精光,莫言看著憂心忡忡的父親,同樣愁得眉頭緊鎖,卻也什麼忙都幫不上。
在一次去食堂打飯,莫言發現有很多同學扔饅頭丟飯菜,於是就跟父親說了。沒想到父親一拍大腿,說真是個好主意,第二天他就去拾饅頭剩飯。
莫言因為給父親解決了一個難題而竊喜不已,卻未發現這給他帶來了無盡的煩惱。
原文:
父親那黑乎乎的頭巾,髒兮兮的衣服,粗糙的手立時成為了許多同學取笑的物件。他們把諸如“丐幫幫主”,“黑橡膠”等侮辱性的綽號都加在的父親的頭上。我是一個山村裡走出來的孩子,我不怕條件艱苦,不怕跌倒疼痛,卻害怕別人的歧視。好在同學們都還不知道那是我的父親,我也儘量躲避著父親,每到他來時,我就離得遠遠的。
但我內心害怕被別人識破和歧視的恐懼卻日復一日地劇增。終於有天我對父親說:爹,你就別去了,甭叫人家都知道了,會嘲笑我……
父親臉上的喜悅一下子消失了。在漆黑的夜裡,只有父親的煙鍋一紅一紅的,良久父親才說:我去還是去吧!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這些日子,正是豬長膘的時候,不能斷了糧。
我的淚就落下來,對不起了父親,我是真心愛你的,可你偏偏是在學校裡拾饅頭,我怕被別人看不起呀!接下來的日子,父親繼續拾他的饅頭,我默默地讀書,相安無事。我常常看見父親對著張貼成績的佈告欄發呆,好在我的成績名列前茅,可以寬慰父親的,我想。
1996年的冬天,我期末考的成績排在了年級前三名,而且還發表了許多文章,一下子名聲鵲起。班裡要開家長會,老師說,讓你父親來一趟。我的心一下子就涼了,我不知別人知道那拾饅頭人就是我父親時會怎樣嘲笑我。
伴著滿天風雪回到家,我對父親說:爹,你就別去了,我對老師說你有病…...父親的臉色很難看,但終究沒說什麼。
第二天,我挾著風雪衝到了學校,坐在了教室。家長會開始了,鼓掌聲和歡笑聲不斷,我卻一直焉焉呆呆,心裡冰涼得厲害。父親啊,你為何偏偏是一個農民,偏偏在我們學校拾饅頭呢!
我無心聽老師和家長的談話,隨意將目光投向窗外。天哪!父親,我拾饅頭的父親正站在教室外面一絲不苟地聆聽老師和家長們的談話,他的黑棉襖上落滿了厚厚的積雪。我的眼淚就嘩嘩地流了下來。我衝出教室,將父親拉進來,對老師說:這是我爹。掌聲一下子如潮雷動……
結語:那種永遠不變的藍天只存在於心靈中間,向現實的人生去要求未免是奢望,愛在心口難開,也許正是生活裡的種種不完美,才能令我們變得完整。
圖片/@眼鏡兄弟攝影
其實也不知道該不該說原諒,因為是關於家人總感覺自己心裡那關過不了,沒有親近的感覺小學之前都不在家裡,小時候最開心的事就是放假去外婆家是該說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對我的愛表達在總是兇、罵我的情緒裡?在家裡我完全不敢說話,問一句我答一句,是不敢,不是我不說在外面我也沒有自信在很多人面前說話到現在漸漸長大了,不再那麼害怕了,父母也可能是老了,也不再那樣兇罵我但是就是感覺親近不了,不會主動做家務不會主動幫忙不…
回覆列表
看了你的描述,有些同情你,還有些不滿。
其實這已不是原諒不原諒傷害的問題了。
不是所有的傷害都可以原諒,但也是看具體是什麼事。
原生家庭的傷害,父母不自知的情況下,以他們所認為的教育方式下對自己造成了傷害,如果繼續困擾在這種傷害裡,那就是你自己在畫地為牢。
原生家庭造成的傷害,自卑,怯懦,需要我們鼓起勇氣去打破,而不是一味沉浸在對父母的抱怨。
你把自己的格局放的特別低,你只盯著別人對不起你的地方,卻很少主動考慮別人的感受,也沒有感恩你父母愛你的點滴。
自卑,膽怯的自己,已經造就這樣的不完美的自己,接下來需要我們自己去雕刻我們自己了。如何讓自己變得更積極,更有活力,如何變得自信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對於父母給我們曾經造成的傷害,是我們的心結所在。這個心結需要開啟,需要在心平氣和的情況下,與父母坦言他們的教育方式曾對自己造成的傷害。
努力讓自己變得更自信。與自己和解,與父母和解。
把自己的格局放大,有些傷害也許根本就不稱之為傷害,自然也不存在是不是所有傷害都可以被原諒的問題。
原諒不原諒不是流於形式,而是內心真正地放下了。如果不原諒也是你自己的選擇。只是不原諒,自己還痛苦就比較不明智了。
努力縫補那個被原生家庭傷害的自己,努力讓這種影響變得更小,是一個重要的歷程。也許我們內心都有這樣小小的傷害,即使不嚴重,依然是心裡的結。
沒有什麼是解不開的,只要你願意放下,願意和別人說明白。
與自己和解,與父母和解,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