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極寄暢
-
2 # 貓骨=
每次回老家,家裡的小孩老人都不怎麼說普通話,我們就有了語言上的阻隔,比如我小妹,我們一起玩的時候,總是聽不清對方說什麼,還會弄錯對方的意思。比如說茄子,她說出來就是“錘子”這就有點離譜了。如果她自己去我們那上街買東西,好多人會不知道她要買什麼,會鬧出笑話的,所以對於00後,10後來說就應該從小學習普通話,打好基礎。 普通話,無論你走到中國的哪個角落,只要大家都會普通話,溝通起來暢通無阻。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只要你用普通話,說什麼別人都能聽懂,交流起來沒壓力。有人不會普通話,站在演講臺上說家鄉話,弄得自己多尷尬。
當然,00後跟10後也不能忘本,普通話有普通話的作用,家鄉話也有家鄉話的作用。人與人之間靠交流維持聯絡與感情,不管是友情,愛情,親情,說出來才有意義,家鄉話在一方面起到了橋樑的作用,讓家人之間,老鄉之間的關係更加親近。家鄉話與普通話之間的那道牆,或許就是文化隔閡,地域文化的隔閡。人有時候會有排他心理的,家鄉話能聚集起一大幫人,也會不自覺的排擠出一部分人,這也無可厚非。尊重文化差異,不讓這些傳統文化消失,也是00後10後應該做的事。
-
3 # 圍觀歷史的吃瓜群眾
這個要看在什麼地方啊。
1.如果是在老家。
沒有人會和你說普通話,大家都在說家鄉話,你上去聊天用普通話,誰和你聊天?基本上,在我老家,所有人都是用家鄉話聊天,就算是老師上課,也是用家鄉話教學,這就導致我家鄉那邊的孩子普通話極爛的原因。除非是外鄉人過來,那可能就是用普通話,但是窮鄉鎮,也沒有什麼外來人口。
2、如果在外面的城市。
一般是出了地級市,基本上都是用普通話,因為外來人口多了,而且就算不同的縣,語言上也是會有差別,所以那時候基本上都是用普通話聊了。
所以這個問題不存在哪裡好不好,關鍵在於在什麼地方和什麼人聊,用哪種語言比較適合。
-
4 # 阿飛正在
00後,10後說普通話好還是家鄉話好?從社會的發展來說,當然是要說普通話的,因為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快以及人口流動的加速,普通話成為了人們之間交流的必要條件,不會講普通話,今後要在社會上生存是很難的。但是說普通話和家鄉話並不矛盾,不是隻能說普通話就不能說家鄉話,兩者都可以說啊,而且兩者都可以說好。
不過現在的現狀是,00後、10後的小孩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學校都講普通話,跟父母、爺爺奶奶都是普通話交流,方言的交流很少或者沒有,小孩可能能聽懂方言,但是00後可能能講點方言,10後幾乎不會。那造成這樣的結果真的好嗎?我想未必。
方言作為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有很多傳統的文化需要能聽得懂方言和會講方言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比如越劇、豫劇等等,它們的精華之處就是方言,如果都換成普通話,那它的韻味就不復存在。所以我的觀點是00後、10後還是有必要學說家鄉話的。
普通話在學校中學校就夠了,至於在家庭生活中,我覺得父母應該提倡多用方言交流,至少別讓老人跟小孩交流也用普通話。1.爺爺奶奶那一輩的普通話基本上都不怎麼靠譜,對於小孩學標準的普通話起不到積極的作用;2.曾祖父祖母那一輩,基本上不會說普通話,本來就很少跟曾孫生活在一起,一旦碰到了也無法交流和溝通,老人聽不懂小孩的普通話,小孩聽不懂老人的土話,小孩就感受不到老人的關愛,老人也感受不到小孩的親暱,天倫之樂根本無從談起,因為連起碼的溝通都沒了;3.傳統文化中還是有很多隻能用土話來表達的,如果不會土話的話,對於今後的傳承也不利。
所以,我的建議小孩子在學校就應該學普通話,說普通話;在家就應該學家鄉話,講家鄉話。
-
5 # 中學教育2084553
謝邀!從工作經歷來看,建議既要說好普通話,也不要忘了家鄉話。1.各地方言,各有特色,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語言組成了我們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家鄉話是老祖宗的傳承,又是中華文華的瑰寶,需要一代一代繼續傳承,我們不能忘本。並且你回到家鄉,一改標準的普通話,鄉親們反而感到彆扭,對你也就生分了,好象和他們拉大了距離,少了親近感。2.世界那麼大,我們都想去看看。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通訊的發達,外面的世界越來越精彩,我們不可能只生活在老家這個生活圈,要有天南海北的朋友去交,要有諸多的人際關係去通,沒有普通話做媒介,不同方言的人難以溝通,什麼事也辦不成。希望大家儘量保留家鄉話,盡力說好普通話。你們說,是嗎?清回覆,謝謝!
-
6 # 易家巷
現廾一世紀,一個嶄新的時代,隨著二胎政策放寬,有膽大者都呼拉拉連中倆元。由是失去三十多年來的兄弟,姐妹稱呼又投胎了。
油多不壞菜。接班人多好,接班人能說會道,多懂幾″國"語言不是更好吆,又不是去學陰咯裡屎,要化錢化時,還要考什麼六級,九級颱風,學會了,過幾年也浪費了,天地人都不懂,如在瓦子角街上啃得雞用不著,一生世又去不了漢堡,吃漢堡包啃得雞就有買,用方言:咯咯東西幾多錢一抓(只)?她懂我交錢。
土話這可是自學,旁聽課,家庭和鄰里大學畢業自小二三歲,有那麼咯年巴子時間自學成才,家鄉話,有生我養我的鄉土氣,有習俗,風俗,民俗,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歷害了,我的祖國,我的家鄉,我的母語一方言。
-
7 # w金色海洋
有句老話叫鄉音難改,家鄉話是鄉情,有家鄉的味道,如果你是一位遠走他鄉很多年的遊子,那麼如果路上聽到家鄉話,你會感動的!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方言土語其實也是一種傳承,家鄉話還是要說的,但是普通話也要學好,畢竟海闊天空,你不會過與世隔絕的日子,就如同我們為了與世界溝通,而學習英語一樣!
-
8 # 無為5931487874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保留鄉音,有親切感,也是一種傳承。但是,一定把普通話學好,現在交通越來越方便,天南海北的人,相互交流越來越多,你不會普通話,語言上就存在一定的障礙,有時語言交流受到影響。所以,儘量學說普通話好,便於和人們溝通交往!
-
9 # 念念思
家鄉話是一種情懷,他沒有普通話那麼流通,但卻是不可替代的;而普通話雖不如家鄉話有溫度,但卻是我們行走世間的通訊證。所以,他們沒有可比性,不存在好壞之分,他們之間是求同存異的存在,差異雖大卻可互補!!
-
10 # 一個過河的小卒
誠邀……這個問題問得我是一臉懵逼啊,啥意思?說普通話好還是家鄉話好?咋還要單指出00後,10後啊?
每個人說什麼話,與其生長環境有關,我從小在家鄉長大,說的都是家鄉話,後來出去上學,就開始說普通話,現在也是這樣,在家鄉說家鄉話,在外面說普通話。
我的兒子從小就是普通話,孩子奶奶和爺爺普通話不太好,因此孩子也會說兩句家鄉話,我覺得沒什麼,我其實也挺願意教孩子說家鄉話的。
家鄉話是一個地方的特色,民俗文化,每個獨特的發音,可能背後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說普通話還是家鄉話,並不矛盾,在合適的時候,合適的地點對合適的人說合適的話,就好了
-
11 # 閒看秋風999
不知道題主是不是經常上超市購物,或者去農貿市場買菜。如果經常去那些地方就不會為說方言還是說普通話而糾結了。因為這兩個地方是最能夠體現民情以及人們如何或者用什麼語音交流的地方。
在家裡,當然要說家鄉話。這樣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會覺得更加親切。上了年紀的人也容易接受。如果在家裡也要憋一口怕普通話,反而聽著彆扭,不習慣。
出了家門,走進學校。出了校門,走入社會,首選的交流工具當然就應該是普通話了。因為南來北往的各色人等一般都聽得懂,如同在前面提到的集貿市場或者超市。導購的,收銀的以及其他服務人員都用普通話交流。
其實,還有一種現象也是很有意思的。那就是有的家裡的孩子用三種語言交替來與人溝通——在家裡說爸爸媽媽的方言;在學校說普通話;在校外或者社群活動時,用當地的方言。這些孩子模仿能力超強,三種語言轉換得心應手。
隨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以及中國中國經濟建設帶來的人員流動,普通話應該是以後人們交流的主要語言。家鄉話或者方言正在逐漸消失,特別是如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00後,10後的孩子基本都不會說上海方言。廣州的孩子也聽不懂粵語了。
過去由於農耕文明的限制,人們生活自給自足,不少人一輩子都不會也用不著不走出自己世世代代居住的家鄉。現在工業化城鎮化的步伐不斷加快,十五六歲,十七八歲就出門上學,打工多的是。
因為要生存,要與人交流,說什麼話或者用方言還是普通話就成了問題 。
語言就是一個工具。用什麼工具便於你交流,就用哪一種。方言也好,普通話也罷,你說的,人家聽得懂;別人說的,你聽得懂,就可以了。
回覆列表
最好是在家講方言,學校說普通話。方言也是我們國家的文化遺產,能豐富漢語文化的內涵,所以近些年來,年輕一代逐步以普通話代替方言是一個訊號,我們的方言文化正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