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徐談茶
-
2 # 百花袁
假如有一天,你無意走進一家茶店,店主人一定會熱情邀你品茶。如果你懂茶,那麼主人就會天南地北,把有關於六大茶系的文化與你侃侃而談,因著茶做媒介,也許這個客人就變成了客戶。如果你不懂茶,主人也會給你普及一些有關茶的知識和文化,如果主人知識夠淵博,他也許會從茶的起源說起,給你講到茶的發展,傳播以及茶與儒道佛之間的關係和故事。要是你對茶感興趣,那你就是潛在的客戶。
茶於中國,就是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寶,也是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茶學則是國學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分支。
一個茶字可涉及到中華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人文內涵。無論是經濟,政治亦或文化都能和茶聯絡在一起。
所以說,茶業從業者首先是茶文化的傳播者,然後才是商品的輸出者。從茶業從業者的角度來說茶文化也是商品利潤潛在的附加值。
-
3 # 大海142581829
荼、種喝荼,口渴,咕嚕,咕嚕,勞動者,可能泠水或涼開水,一種品荼,品出茶的詩詞惰韻,悠雅高貴,顯示出有文化有身份,所以荼是有等級的,高階才叫荼文化。不沾文化兩字,房租那麼貴,怎賺錢,文人雅客人以類聚也願出點高價荼錢享受斯文的寧諍韻味,假若屈身於粗魯客間便沒了品茶的興敔自然也掏不出象徵身份的荼錢來,所以叫茶文化雖說是商品,跟文化能扯上關係,沒叫錯
-
4 # 茶人小談
這個問題其實深究的話,會有點意思,為何這麼說呢?說到中國的茶文化,那就不得不提“禪茶一味”,不管你是在茶商那裡買茶,還是自己去茶城,老闆總是喜歡拿幾個專業術語,讓你越聽越糊塗,他還一臉的優越感。為什麼他們喜歡這麼說呢?
第一:茶葉在中國還算不上產品,它沒有統一的定價,從原材料到最終的茶葉,裡面涵蓋的工藝很多,這中間有太多的附加價值,而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第二,文化是源於生活的,而碰巧喝茶在以前屬於上層階級,他們飲茶作賦,都是些知乎者也,這也感染了後面的一大批人,好像喝茶不談文化,都差點意思。
第三,既然是賣茶,那一定就涉及到商業,你不用文化去做包裝,靠什麼贏取別人的信任,難道把茶葉當成大白菜來賣?不形成統一的規範也不利於行業的發展。
所以賣茶談茶文化,已經是幾千年了,其實這也束縛了茶商的手腳,讓其在固定的圈子內,跳開這個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5 # 致承普洱
首先,“茶文化傳播者”真實存在,我作為茶行業業內人士,必須為他們正名。
但是,按您的語境,有些人是用這個名號來標榜自己。這就不真誠了。
“茶文化傳播者”這個叫法貌似有道德標準高人一籌的意味,比如我這樣說:“我是一個茶文化傳播者,不賣茶,只是順便分享茶”。可能更能給消費者信任感,放輕鬆,心想“茶文化傳播者不能給我傳播些垃圾茶把?”
一定程度上,這樣說也對,因為文化就是人類行為的總和,你買茶喝茶就是茶文化,他也就是在傳播茶文化,也沒毛病。
另一方面,他不承認或不以茶商自居,是不自信,或不實在。其實賣茶沒什麼不好的,和賣菜賣房一樣,賣的東西消費者認可,喜歡就好,沒必要繞彎子把自己標籤為茶文化傳播者。
結論:“茶文化傳播者”有真偽,茶有優劣,還得自己多留個心眼,明辨是非。
-
6 # 兜圈山竹
文化是人類活動的總稱,所以文化有好壞之分。社會提倡好文化,比如禮貌、照顧他人等,摒棄壞文化,比如偷竊、狼吞虎嚥等。由於壞文化被摒棄,逐漸的文化成為“好文化”的約定俗稱。
賣茶葉的,往往是要告訴客戶茶葉的知識,比如產地、特點、價值,教客戶如何泡茶、喝茶注意事項、喝茶的好處壞處等等,這些有關茶葉及喝茶的知識就是一種文化。
因此,賣茶葉的說自己是文化輸出者,絕對沒錯。試問,如果您不跟賣茶的聊,您能知道您買的是什麼茶麼?這是知識,也是文化。
雅俗之分全在誠心誠意,無誠心再多文化也不雅,有誠意再少文化也高潔。提問之人就是知識多於誠意了……
回覆列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追求精神享受的要求也日益強烈,因此我們的各種傳統文化也被挖掘出來,並得到發揚光大,同時也造就了和文化相關的產業,這本來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的好事,但其中也夾雜著一些不和諧的一些東西。從商業的角度看,有些商品一旦賦予了它文化的內涵,或者更簡單一些,貼上一個文化的標籤,它的身價立馬爆增,本來是一個普通大眾的商品,透過一番文化的包裝,立馬變得高大上起來。現在風靡個大城市的國學班大家有聽過吧?
茶藝表演大家應該都見識過吧?唐裝宋服一穿,古琴古箏一彈,各種青花紫砂一擺,棋盤棋子一放,知名不知名的書畫一掛,加上美女用各種眼花繚亂的手法將茶一泡,哇,這不就是傳說中的國學、茶文化嗎?表象倒是有模有樣了,內涵呢?大家自有體會。說到這兒,也就回答了此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