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時的勳官制度沿襲於唐代的勳官制度,而“上柱國”正是唐代勳官的最高一級。
至於勳官是否是“官職”這個問題,就得看題主您所指的“官職”到底是什麼了……
假使從“職官制度”,即通俗泛指的“官職”來看,勳官當然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如果從狹義的“官”、“職”角度來看,一個人擁有勳官,卻並不意味著他一定擁有“官員”這一身份。
如圖所示,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37年)後,以至五代、兩宋,勳官為自“一轉”的武騎尉到“十二轉”的上柱國這十二級。
唐代的勳官可以授予官員,也可以授予百姓——於官員而言,這是一種帶有一定(不同時期程度不同)實際意義的虛銜;於百姓而言,則類似於秦、漢時的“民爵”,即“二十等爵”中可以授予百姓的那些。
但由於早在太宗朝時,就一面開始對官員“泛勳”【1】,一面開始大量向從軍者授予勳官,開了唐代勳官濫授的先河。以至此後得勳人數迅速膨脹,勳官本身的價值也就漸次貶值,所謂的“視為多少多少品”亦變得無甚意義。正可謂“據令乃與公卿齊班,論實在於胥吏之下”了。
注1:泛勳,就是在新君即位、立太子、改元、封禪、南郊大禮等等國家重要典禮舉行時,向官員(有時也包括一部分官員以外的人)普遍授予勳官。
初、盛唐時的勳官,主要發揮著用以獎酬軍功和作為“民爵”褒獎百姓的作用,而到了安史之亂後的中、晚唐時,勳官的價值已不足以用來獎酬軍功。於是,勳官的日益形骸化便不可避免了。
再到唐末昭宗時,勳官甚至到了“近年已來,止述柱國,恥轉輕車”的地步。而五代(包括題主所問的後晉)時的勳官,由於“文臣官階稍高,便授柱國,歲月未深,便轉上柱國;武資不計何人,初官便授上柱國”,則已經大體可算是“徒具虛名”了。
五代時的勳官制度沿襲於唐代的勳官制度,而“上柱國”正是唐代勳官的最高一級。
至於勳官是否是“官職”這個問題,就得看題主您所指的“官職”到底是什麼了……
假使從“職官制度”,即通俗泛指的“官職”來看,勳官當然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如果從狹義的“官”、“職”角度來看,一個人擁有勳官,卻並不意味著他一定擁有“官員”這一身份。
如圖所示,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37年)後,以至五代、兩宋,勳官為自“一轉”的武騎尉到“十二轉”的上柱國這十二級。
唐代的勳官可以授予官員,也可以授予百姓——於官員而言,這是一種帶有一定(不同時期程度不同)實際意義的虛銜;於百姓而言,則類似於秦、漢時的“民爵”,即“二十等爵”中可以授予百姓的那些。
但由於早在太宗朝時,就一面開始對官員“泛勳”【1】,一面開始大量向從軍者授予勳官,開了唐代勳官濫授的先河。以至此後得勳人數迅速膨脹,勳官本身的價值也就漸次貶值,所謂的“視為多少多少品”亦變得無甚意義。正可謂“據令乃與公卿齊班,論實在於胥吏之下”了。
注1:泛勳,就是在新君即位、立太子、改元、封禪、南郊大禮等等國家重要典禮舉行時,向官員(有時也包括一部分官員以外的人)普遍授予勳官。
初、盛唐時的勳官,主要發揮著用以獎酬軍功和作為“民爵”褒獎百姓的作用,而到了安史之亂後的中、晚唐時,勳官的價值已不足以用來獎酬軍功。於是,勳官的日益形骸化便不可避免了。
再到唐末昭宗時,勳官甚至到了“近年已來,止述柱國,恥轉輕車”的地步。而五代(包括題主所問的後晉)時的勳官,由於“文臣官階稍高,便授柱國,歲月未深,便轉上柱國;武資不計何人,初官便授上柱國”,則已經大體可算是“徒具虛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