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澹奕
-
2 # 宋安之
清朝剃髮易服中的易服指的是將明朝服飾衣冠也就是漢服改為滿清的服飾,主要改變的是帽子與衣服。
明代的帽子一般分為烏紗帽與梁冠,還有讀書人愛戴的四方平定巾及其東坡巾等等,我們就以烏紗帽與梁冠為例,烏紗帽就如以下第一圖,這是皇帝規格的帽子,一般人用的是黑色帽子。
“弱冠之年”想必大家也是耳熟能詳吧,而這個成語就與冠有關,在古代到了一定年齡(古籍說法不一,有12、15、19、20等說法,隨著朝代更迭而改變吧)需要行冠禮以示成年的,就如以下第二張圖一般,明朝帽子主要是這兩種。清朝的帽子主要分為便帽與禮帽,便帽俗稱瓜皮帽,主要材質是夏秋用紗,春冬用緞,沿襲於明太祖時期發明的六合一統帽,這個帽子在明朝也盛行於市井小民間,在清朝徹底盛行,如以下第三張圖。清朝禮帽就是官帽,也是瓜皮帽的一種,又稱大帽子,分為兩種:一種是冬天所戴,名為暖帽,一種是夏天所戴,名為涼帽。分為:尖頂、平頂、硬胎、軟胎。隨著官員級別高低而有所區別,如下第四張圖。以上是明清服飾中帽子的區別,下面我們來看看服裝方面。
明朝的服裝多元化,下面就以按照明朝氅衣現代復原圖為例。如下第五張圖。清朝服裝主要是長袍馬褂,當然官服上也借鑑吸收了明朝服飾的紋理圖案,如明朝官服上面有飛禽走獸,清朝官服上面也有,下面以清末風雲人物恭親王的照片為例。這就是明清易服的改變,表面上是朝代更迭的改變,背後其實是兩個民族服飾之爭的改變,這種滿化持續了有清一代近三百年,漢服斷代,直到近年才有復興漢服之風。
民族復興路漫漫,近年來雖然復古風盛行,很多人結婚時也選擇的復古式婚紗照,但是有很多漢族小夥伴卻不清楚漢服之分,將滿族的長馬褂穿上拍攝婚紗照,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
3 # 長安君談古論今
明代的服飾是繼承宋代的,明代建國之初,朱元璋覺得蒙古人的胡服不是中華舊制,要盡數盪滌胡風,所以命人參照宋代服飾恢復漢人衣冠,但是明代的服飾依舊保留了一些元代蒙古服的元素,這裡所說的易服指的是拋棄明代漢人所穿的道袍,網巾等具有漢人特色的服飾,改穿滿人窄衣窄袖的服裝,但是漢人女服和僧道服飾卻保留下來。
-
4 # 裡面明面
1先說頭衣。不是所有的冠都被“易”了。滿清的頭衣是什麼?恐怕還沒有人能說清楚。只能說漢族人大部分頭衣都被禁止了。只留下六合一統帽(後世的瓜皮帽)和官員類似斗笠的帽子在明朝有大帽與它對應。
2身衣有九從九不從,但是對一個普通男性來言,確實是質的改變
-
5 # 小黑豆
滿族人入關之初,曾經是允許漢人依然穿明裝的。
順治二年,攻克南京後,頒發了政令,要求“官民俱依滿洲服飾,不許用漢製衣冠”。這項命令激起各地反抗。很多義士被殺。
下圖為明代的頭巾,左為正面,右為背面。均根據明刊本《汝水巾譜》繪製。依次為東坡巾(無披幅),純陽巾(只有前披幅),周子巾(只有後披幅)和華陽巾(有前後披幅)。
滿族滿族入關前,服裝以“纓帽箭衣”為特點,與明朝之前“方巾大袖”(士人),“紗帽圓領”(官員)有顯著的區別。
清代官袍在袍外著開襟之朝褂,比袍稍短,一般為石青色。胸背綴補子,但是比明代的小。圖案與明代類似,只是明代文官的補子為兩隻鳥,清代為一隻鳥。
朝褂開對襟,所以胸前一隻鳥被分割成兩半。(忍不住吐槽這個審美差異,果真不同時代審美區別挺大的)。
清代官服無品色之制,所以除了補子外,又用頂帽來區別品級。具體一品寶石帽頂二品珊瑚,三品藍寶石,四品青金石等等這個大家常看清古裝戲,也比較清楚。
武官中親貴和有軍功者賞戴花翎,分單眼雙眼和三眼。這個功能(效果)和明代蟒袍玉帶一樣,是一種榮耀。
關於女裝,我在另外一個答案裡詳細回答了。不能複製,會被摺疊的。只能補一句“男從女不從,生從死不從,老從少不從,倡從戲不從”。
-
6 # 忘川星玉
『剃髮易服』易服其實很好理解。那就是廢除漢人穿了五千多年的華夏衣冠漢服,而改穿滿族所穿的長袍馬褂。
剃髮易服令實際上最早是出自漢人孫之獬的提議。起先清朝統治者讓滿漢大臣分成兩隊,第一隊是滿人,穿長袍馬褂,清朝的官服。剩下的一隊則是漢人,穿漢人衣裝,官服。這孫之獬為了討好,巴結滿清統治者,於是便把自己的頭髮剃成金錢鼠尾辮子,脫下漢服,穿上長袍馬褂。結果上朝的時候,他站在滿族官員的佇列,滿族官員根本就瞧不起他,不讓他入列。於是他又只好站回漢人官員的佇列,但是漢人更加瞧不起他這種邀寵獻媚的醜惡嘴臉,於是也不讓他入列。最後搞得孫之獬在朝堂之上丟盡了臉面。
這傢伙受此大辱,豈能善罷甘休。於是孫之獬向當時滿清實際上的統治者多爾袞建議讓漢人全部剃髮易服,從外表上讓滿漢沒有區別,以便於滿人的統治。這多爾袞也正在為如何統治文化以及風俗習慣和滿人完全不同的漢人而頭疼。聽到這個注意,立馬和孫之獬一拍即合。沒多久,清政府頒佈了著名的剃髮易服令。要求漢人放棄穿了五千多年的漢服,而改穿滿人的長袍馬褂。並且要求髮型也要剃成滿族的金錢鼠尾辮子。正所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剃髮易服令,引起了各地漢人的反抗。甚至一些已經投靠清政府的漢人官員,在得知這個命令後,也紛紛反水,起來反抗清政府。孫之獬這剃髮易服令的始作俑者在其老家被義軍抓獲,千刀萬剮殺死,也算是惡有惡報了。
剃髮易服令的實行,不僅讓漢人失去了穿了五千多年的漢服,而且還沉重的打擊了漢人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導致今天的漢族成為了唯一一個沒有自己民族服裝的民族。五十六個民族大聚會,各民族都穿上自己的傳統服裝,只有漢人,沒有自己的民族服裝,可以說是沉重打擊了漢族的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
隨著今天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們在文化上也逐漸自信起來。漢服運動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現在穿漢服已經是一部分華人的愛好了。由於漢服美觀,大方的特點,。即使在今天穿,也完全不會覺得漢服落後於時尚潮流。反而漢服的合理的設計讓男子看起來好大威猛,正義凜然,充滿了正氣。漢服讓女子看起來挪娜多姿,純潔無瑕,如花般綻放。
相信我們五千年的華夏衣冠漢服一定會迎來它的復興。
回覆列表
漢服的特色是右衽、交領和無扣,而滿清入關後禁止漢服,改穿滿洲服裝(立領、對襟與盤扣)樣式完全變成了滿式。無論是背叛明朝主動投誠滿清的,還是被征服地區的人民,一律都要改變髮型與服裝,作為當時臣服於滿清的一個重要標誌。
原本的剃髮易服因為受到江南地區人民的強烈反抗而廢除,然而,後來投靠滿清的孫之獬因為受到其他漢臣的排擠,一怒之下慫恿多爾袞重新發布“剃髮易服”的命令。而剃髮令之後,滿清又施行“易服令”——就是既然頭髮已經剃了,那衣服也應該遵循本朝的樣式。除了道士、僧侶、戲子等少數人群之外,所有人都要廢棄原本的漢式服裝,改穿滿洲人的服飾。
剃髮易服以後,清朝男性的服裝多變成了長袍馬褂,袖口呈馬蹄狀,無論男女,衣服整體都呈現類似於棺材板樣的直統統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