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義的無名士

    一是因為蜀道難,二是因為佔了漢中,三是因為被東吳佔了荊州,反而由前線變成了後方。

    如果諸葛不瞎折騰,一方面休養生息,另一方面聯魏抑吳,蜀國將是最後一個被滅的,歷史上天下大亂蜀後亂,天下已定蜀後平,除了大元,隋、宋、明、清都不會將蜀當成主要戰略方向,魏曹操既使拿下荊州和漢中也未攻蜀,所以,如果不是諸葛作死,蜀本可存至最後,當鹿死誰手尚可一搏。

    因此諸葛亮枉自號稱孔明,我自稱其為諸葛瞎亮,字不明也。

  • 2 # 7鬥5言

    劍閣易守難攻,哪個將軍又可以用幾萬人的性命填一座沒有用的城池。連鄧艾也是採用偷襲的方式征服了早已油盡燈枯的蜀漢。居然有人問諸葛亮為什麼不修養生息再與魏國鬥,益州疲敝,休養生息又有何用,等你修養好了,曹魏的六州的軍備可以再發動幾十年的戰亂而不傷自身元氣了

  • 3 # 002的希望

    如果說蜀漢,它在三國初期剛建國的時候還算是比較好的,它主要與曹魏抗衡的時候大約在三國後期。先主新喪,益州疲弊,蜀中便無上將可用。姜維,廖化等還可暫做先鋒,等到街亭失守,箕谷失利,蜀漢就瀕臨滅亡了。

    話說蜀漢如此脆弱,它又如何能與曹魏如此抗衡呢?這在唐朝詩人李白的《蜀道難》中“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可以明確感受到:從地理位置上講,攻佔蜀國特別困難。古時作戰,幾乎是打的“飯仗”,更要求“快,狠,準”,蜀國四面臨山,就糧草的事都很棘手了,更別說兵器,戰馬,和軍心了。

    下面來看看三國時的地圖:很明顯,蜀漢恰好位於中華“階梯式地形”的第二級階梯上,西高東低,便於對外做防禦性戰爭,以攻代守。

    而曹魏位於北方,氣候不宜,而且臨海溫差大,收拾東吳,從地勢上來講是輕而易舉。如若收拾蜀漢,代價太大,不論勝敗,它都撐不住。即使攻下,不也是勝敵一千,自損八百嗎?

    吳國位於長江中下游地帶,氣候溫和,美女氾濫,故吳主願偏安一隅,與世無爭。它一定會討好蜀漢或曹魏來增強自己的實力。對於曹魏來說,收拾江東比收拾蜀漢來的快,東吳自然就會聯合蜀漢共抗曹魏。這對於蜀漢來講也是一種無形的幫助。後期,蜀國的阿斗被《三國演義》洗黑,被說成是“扶不起的阿斗”,但我本人認為,阿斗乃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在經歷先帝新亡,相父新亡,大漢新亡中能笑談風聲,平平而對。阿斗的心理素質還算好,而魏國的各個君主或生性多疑,或英雄氣短,或年少無知,和後來被司馬家族壓迫。這便是魏不如蜀的地方。

    下面分析一下蜀魏兩國的內臣。

    三國前期,蜀魏的上將良臣都特別多。蜀國實力雖不能同曹操抗衡,但他與孫權聯手,廣招賢臣,實力日漸強盛,直至魏國懼其三分。蜀漢在前期鞏固好了自己的地位。

    三國後期,蜀魏人才減少。蜀國軍師諸葛亮對大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忠誠可嘉。蜀國得了忠臣。當時魏國同諸葛亮齊名的都督司馬懿野心勃勃,一心篡權,魏主被他熬死。大魏內亂嚴重,得了奸臣。綜上所述:三國時,蜀漢弱小,但是在地理條件,外交,和內臣等方面都比魏吳更佔優勢,這足以讓它與曹魏相持幾十年。

  • 4 # 魚包同學

    以下跟大家簡單分析一下,蜀漢能夠在艱難情況下屹立幾十年的一些原因。

    第一,地理位置易守難攻

    蜀漢的領土大部分位於漢中谷地和成都平原、雲貴山區。這些地方在現在都由於地形的原因比較封閉,交通環境都相對不好,古時候就更是如此,冷兵器時代,兩軍征服作戰,越是平原地區就越適合鋪開軍隊對壘,可是蜀漢所在的地形都不適合大規模作戰。

    曹操曾在漢中和劉備對峙,展開對雙方都意義深遠的漢中爭奪戰,可是由於地形原因,想要組織大規模的消滅戰爭非常困難,只能有小規模的互相偷襲,所以這場戰爭的結局就是雙方不了了之,曹操放棄關中。

    曹操面對的問題,曹魏其他統帥都會面對,地理位置問題大家都極難克服。

    第二,蜀漢人才輩出

    蜀漢以一州的土地人口面對曹魏能夠抗衡幾十年,人才輩出是關鍵之一。從劉備、法正、諸葛亮、蔣琬、費禕、姜維等等,關鍵能力都極其出眾,人才多並且管理非常有效,諸葛亮及他的繼任者在內部管理上,有很好的方案和很強的執行力。

    放眼曹魏方面,由於內部權利分化造成了很多內部消耗,典型的就是司馬和曹氏的明爭暗鬥,而蜀漢方面絕大部分是保持團結的。

    第三,以攻為守的戰略方針很有效

    諸葛亮和他的繼任者們都很清楚,如果只是防守,那是萬萬沒法抵抗曹魏的,一定要不斷的出擊,掠奪糧食和人口,拉長敵軍的補給線,對曹魏造成多方面消耗。

    事實證明,諸葛亮到姜維採取的一系列軍事行動讓曹魏方面沒有辦法安定生產,持續補充力量,造成了很大消耗。另一方面,戰爭也是蜀漢迅速積累人才的重要方式。

    第四,東吳等力量對曹魏造成干擾

    蜀漢並不是單方面應對曹魏,東吳方面在東線的第二戰場的作為也很關鍵,即便東吳方面的對魏作戰效果極其有限,可是畢竟拖住了曹魏的一部分兵力和將領,也對曹魏造成了消耗。

    另外遼東公孫康的反叛、烏桓等少數民族的滋擾也分散了曹魏的注意力,沒有辦法集中精力解決蜀漢問題。

    第五,蜀漢的經濟發展很有成效

    經濟是政治持續,軍事有禮的基礎,在蜀漢時期,曹魏所佔據的中原地區是漢末群雄割據的主戰場,經濟方面受到的消耗極大,而蜀漢所在的益州沒有經歷過大規模戰爭,此消彼長之下,益州的經濟反而顯得很不錯,再加上諸葛亮及繼任者們有效的內政管制,讓成都平原的糧食、絲綢都成為那個時代的箭頭產品,這也是蜀漢能夠堅持的重要原因。

  • 5 # 悠悠史鳴

    三國時期,蜀漢也有強大的時刻,並不總是處於弱小。赤壁之戰後,曹操逃回北方,無力南下。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鞏固,且向嶺南地區發展。劉備則佔領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區,攻佔了四川,也得到了休養生息的立足之地。至此,天下三天,三國鼎立的格局勢必形成。為何可以和曹魏相持幾十年呢?小編認為最重要的是三國鼎立的格局,而且這種格局是極難被打破的。曹強,則孫劉聯盟;劉強,則孫操聯盟;孫強,則曹劉聯盟。這種唇亡齒寒的順序,導致鼎立格局就想三角形一樣堅固。

    蜀漢的弱小是從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戰,先主新喪,益州疲弊,街亭失守,箕谷失利之後,直接動搖了蜀漢的根基。但是蜀漢優越的地理位置沒有任何的改變,詩仙李白曾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可見蜀漢是一時半會難以攻破。

    還有就是曹魏在北方,氣候的問題,臨海溫差,從北方千里迢迢至蜀漢,會極大降低士兵的作戰能力。曹魏領軍強行攻取蜀漢,必定是損兵折將,蜀漢後期有姜維死守,這種代價,對當時的曹魏不是有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勸君莫食三月鯽,萬千魚仔在腹中,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待母歸,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