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哪些是個人隱私? 人們只要上網,無論是發微博,瀏覽網頁,搜尋,還是購物,就會產生資料,有的是行為資料,比如喜歡看什麼圖片,買什麼東西,常上什麼網站,看那類新聞甚至關注哪個明星等等,有的是個人資訊,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甚至家庭地址,等等。 這幾天天天說ficebook洩露了5000萬用戶的隱私。那麼這些資料到底哪些是網際網路公司可以利用的資料,哪些又是隱私呢,又或者說怎樣利用是使用資料,怎樣又是侵犯隱私?又或者自己公司獲得的資料自己用就是“大資料”?賣資料就是侵犯隱私? 有專業人士能給解答一下嗎?
8
回覆列表
  • 1 # 思維界

    我們認為大資料應當是可持續的,可追溯的資料。應當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獲取的資料例如天氣預報,公交車資訊,列車資訊等資料。其中不包含和不涉及公民個人隱私,以及所謂的行動軌跡和可追溯的標識標誌,例如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地址以及不動產資訊,這些都是不應當被獲取的東西,也不能稱之為大資料。但是這類資料涵蓋個人隱私以及公民資訊的,應當是政府部門和有關部門據研究和整理收集的資料。例如公安系統、法院以及其他必要的部門。

    但實際上這些資料也是顯而易見也容易獲得的,因為每當我們註冊任何一個平臺的時候他都需要你的聯絡方式,涵蓋電話號碼,地址、郵政編碼,地圖定位以及其他的許可權,也就意味著參照這些資料獲得地理性的資料。有很多的平臺,還需要輸入你的身份證號碼驗證實名以及所謂的平臺認證方針和管理辦法。變相的獲得了你的身份證和其他的資訊。這將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公民資訊。

    關於facebook洩露資料的事件來講,這只是冰山一角。在早期的阿里巴巴天貓商城的第三方服務公司資料洩露事件中,關於許可權更改價格導致的價格崩塌和錯誤的價格。產品被惡意的改為一元出售導致的問題提醒阿里巴巴去更改了相關的許可權。而facebook此次的資料洩露事件就是對權力的不在意和監管不到位所導致的。

    如今我們再要來談個人隱私保護的問題,是一個很難探討的一個問題。自2017年對公民隱私的保護和策略的保護的情況上來看,每一個國家和政府都有不同的方針和策略。也許未來會有一個完整的法律和法規來明確哪些資料是可獲得哪一些資料是不可獲得的。真正意義上實現保護和隱藏,但在中國,這是一個漫長的時間和等待的一個過程。就像許多笑話中提到自己的身份證和本人相差非常的大,在過各種安檢的時候,各個安保人員都好像能透過身份證看過本質,都認為好像沒有什麼差別一樣理所當然的通過了安檢和實名認證。,實際上我們看到身份證上的頭像和本人的頭像還是有巨大的差異和不同。所以對這種事情我們只能靜候佳音,等待的是環境的改變和大方向的一個趨勢,作為個人,我們只能去支援好的方向,和更加註意自己的隱私保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羅斯最新的秘密武器亮相,美國的反導系統要被擊破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