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之育之
-
2 # 四川達州
當然不是呃。
前皇后與下任皇帝生母,並不是地位相同的身份。明代之前,如果皇帝嫡母存在,則生母沒有資格成為太后。
比如宋哲宗。生母朱氏到死都是太妃,遭到太皇太后高氏、太后向氏嚴格壓制(朱氏死後才被宋徽宗正式追尊為宋神宗皇后)。朱氏偶爾接受大臣行禮都被訓斥。高氏死後宋哲宗掌權,朱氏也僅僅是生活待遇得到了改善,由於向氏還在,朱氏沒有得到太后的名份。乃至無子的宋哲宗死後,由於沒有提前冊封皇儲,向太后主持朝會,剝奪朱氏次子的優先繼承權(現在是給宋哲宗選擇繼承人,朱氏次子有優先權)以宋徽宗為君,朱氏參加會議旁聽的資格都沒有。
當然,如果向太后死亡,則朱氏可以被宋哲宗尊為太后。
明代之後,創立兩宮太后制度,皇帝嫡母與生母都是太后,嫡母是母后皇太后,生母是聖母皇太后,最著名的當然是順治、同治兩個皇帝。
順治嫡母哲哲,是母后皇太后,生母布木布泰也就是孝莊是聖母皇太后,不論權力還是地位,都是母后皇太后為尊。
同治也一樣。嫡母慈安的權力地位,都在生母慈禧之上。
-
3 # 山海仁愛
這種現象其實涉及到皇位嫡子繼承的問題,這是傳統中國皇位繼承的基本原則。但實際上,皇帝嬪妃很多,而正宮只有一位,所以庶子繼承皇位的情況在歷代王朝都很參見。庶子承位,如果嫡母(即前朝皇后)已經去世,其在世的庶生母也就自然而成為皇太后,而如若嫡母與庶生母都健在,那麼就會出現題主所說的兩宮帝母並尊的現象。兩宮帝母並尊現象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末期的秦國。秦莊襄王在繼承王位之前,以其父、時秦國太子安國君的寵妃華陽夫人為母,即為後即尊華陽夫人為“王太后”,又以“母以子貴”尊生母夏氏為“王太后”。
而對兩宮帝母並尊現象,在形式上經歷了庶生母嫡化的過程,即在形式上從嫡庶有別到嫡庶無別。
以明代為例,明代最早的兩宮並尊出現在景泰帝時,明代景泰帝即位之後,嫡母孫氏仍然被尊為皇太后,又將其生母吳氏也尊為皇太后。但嫡母地位高於庶生母,雖同時尊為皇太后,但是有明顯區別,“天子立,尊皇后為皇太后,若有生母則稱太后者,則加徽號以別之”。故景泰帝在嫡母孫氏之前加“上聖”之號,以示嫡庶之別。其後又有憲宗嫡母錢氏和生母周氏並稱、嘉靖帝伯祖母張氏和生母蔣氏,其中嘉靖帝在大禮議之後,將張氏與蔣氏均加徽號,但張氏為“昭聖康惠慈壽皇太后”,蔣氏“章聖慈仁皇太后”,二者還是有差別。
至明神宗朝時,兩宮太后已經沒有什麼差別,神宗庶生母李氏在太監馮保和權臣張居正的幫助下,得以加徽號為“慈聖皇太后”,而神宗嫡母陳氏為“仁聖皇太后”,二者之間在形式上已經沒有區別。
至清代,有三次兩宮並尊的情況,即順治朝的兩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太后,二者沒有徽號之別;康熙朝的嫡母博爾濟吉特氏和庶生母佟佳氏;同治朝的嫡母鈕鈷祿氏“慈安皇太后”和庶生母葉赫那拉氏“慈禧皇太后”。
當然,在事實上,兩宮的實際權力大小要看實際情況,畢竟母憑子貴,如同治朝的慈安與慈禧,慈禧雖為庶生母,但實際權力要大於慈安。
-
4 # 世界漁樂資訊
正宮皇后的地位,絕對高過下一任皇帝生母的地位。古代你經常聽見的一句話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君臣父子之間,講究的是三綱五常,這個可以說是古代宗法制的根基,也是封建社會的根基,這麼說,你明白它的重要行了吧?
正宮皇后,在後宮的地位是什麼?
統領後宮!所有人都要聽她的!
也就是,正宮皇后是“君”,其他妃嬪都是“臣”,
就算母憑子貴,皇帝的生母當上了皇太后,
那麼,也必定是,先封先帝的正宮皇后為皇太后,
然後,才能封自己的生母,為皇太后。
而且,按照禮制來講,先來後到,
正宮皇后明顯是“先輩”,輩分兒在那裡擺著,
無論現任皇帝如何不願意,祖宗禮制在那裡放著,
想要自己的統治合法,就必須要尊重這一套啊。
這個不是我推測,是有歷史依據的!就拿清代來講,很多人都知道,太后比較氾濫,經常後宮裡面,都有兩個皇太后,前任皇帝的皇后,是母后皇太后,皇帝的生母,是聖母皇太后皇帝及其他人覲見兩宮皇太后,
必須按宮廷禮儀行跪拜禮,
有了鮮明的主次之分,
先母后皇太后,後聖母皇太后。
-
5 # 歷史畫中人
如果皇后之子成為後繼之君,那麼一般皇后即未來唯一的皇太后。當然,也有特例,咸豐帝繼位時,其嫡母和生母早逝,便封庶母兼養母、奕訢之母博爾濟吉特氏為康慈皇貴太妃,依照皇太后規格奉養。咸豐五年,太妃病篤,奕訢矯旨,向軍機處傳咸豐口諭,晉封其母為康慈皇太后,先封后奏。其不久病逝,全諡為孝靜康慈懿昭端惠莊仁和慎弼天撫聖成皇后,成為順治孝獻皇后之後既非前朝皇帝皇后、也非本朝皇帝的生母而被追封的皇后和皇太后。
一般情況,皇后沒有生兒子,其他妃子的兒子被立為太子,繼位為新君。則先帝皇后是嫡母,尊為皇太后,若生母也尊為皇太后,地位在嫡母之下。
如康熙帝繼位時,尊嫡母孝惠章皇后(後來的諡號)為母后皇太后,上徽號仁憲皇太后。尊生母孝康章皇后為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和皇太后。地位是“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
兩宮皇太后,雖地位相等,但有先後。母后皇太后為先帝皇后,自然在聖母皇太后前。皇帝及其他人覲見兩宮皇太后,還得按宮廷禮儀行跪拜禮,有了鮮明的主次之分,先母后皇太后,後聖母皇太后。
儘管在名分上,嫡母太后的地位要比皇帝生母太后高,但她最好謙虛謹慎再多加退讓為好,不然後宮鬧起矛盾,站在她對面的,可是一對母子!有的她受。就是死了,兩宮太后還要入葬在先帝陵寢地宮裡,一左一右,如果做了對頭,活時難受,死了也不得安靜!
-
6 # 猴格大人
正宮皇后和新帝生母誰的地位高這個問題第一需要看處於什麼時代,第二是要看皇帝是不是白眼狼。
當然,會有人說我親媽生我養我,我當然要尊崇親媽,怎麼能說是白眼狼呢?不好意思,誰讓你親媽去做人小老婆呢?你媽沒當上正室不是她的錯,但是你要不尊親爹的正室,那肯定會被吐沫星子淹死的,除非你要做一個人人唾棄的昏君!
原配們的天堂---兩漢時期兩漢時期重嫡,只要是皇帝的正宮皇后,新帝的生母,那就是妥妥的皇太后,皇帝親媽?不好意思,你就是生育工具,安享尊榮沒你事。參見東漢苦逼的皇帝生母賈貴人、李宮人、虞美人什麼的。只見皇后臨朝,不見生母享福。只有死後才會被熬死太后的兒子追封為皇后。
當然,也不是沒有例外,漢哀帝的生母丁姬,就被兒子尊為帝太后,但是,很明顯,她的地位是比不上正經的皇太后趙飛燕的,名都不正,帝太后,漢哀帝也是為了親媽親奶奶操碎了心。
生母要抬頭---三國兩晉南北朝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皇帝的生母們地位有所提高,有些皇帝就尊親媽做帝太后,等到嫡母皇太后死後就改親媽為皇太后,例如劉聰尊親媽張氏。更多的是沒有嫡母,直接尊親媽為皇太后的,例如劉義符尊親媽張氏,劉駿尊親媽路惠男等等。
總體來說,嫡系還是佔據上風,皇帝親媽在皇太后面前還是婢妾。
嫡庶平分秋色---唐五代遼宋夏金元唐代因為女主臨朝的事對皇后過敏,中後期基本不立後,所有兒子全庶出,所以,談不上嫡母親媽誰威風。當然,比較典型的一個例子,唐憲宗的嫡妻郭氏,沒有被立為皇后,但是她做了一朝皇太后,三朝太皇太后,臨老了卻要和自己的奴婢同為皇太后,也怪不得心高氣傲的要死要活,在這點上,李忱確實很令人詬病。
兩宋時期卻還是嫡系的天下,皇帝親媽只能夾著尾巴做人,多數只能混個皇太妃,死了才能升級。
遼國也基本是嫡系的天下,只是出了一個異類---蕭耨斤,弄死皇后她獨霸皇太后稱號,比較彪悍的一個女人。
夏國同樣,兩宮同時存在的就一例,仁宗仁孝時期,但是,也是嫡母為尊,生母為次。
金國就沒那麼規矩,都是嫡母生母並尊,而且幫著親媽壓制嫡母,比如海陵王完顏亮就是這樣,不過他親媽不願意對正室不尊,只是迪古乃一個人的獨角戲。
元代基本都是嫡系佔據上風,比如搶皇位都是嫡子之間的事,庶子哪涼快蹲哪去。
生母們的天堂---明清時期從明代開始,生母們的地位整體直線提高,都和正室並尊了。明代還顧忌一點禮法,嫡母有尊號徽號,生母沒有,以此別嫡庶。例如朱祁鈺尊嫡母孫氏為上聖皇太后,生母吳氏就是皇太后;朱見深尊嫡母錢氏為慈懿皇太后,生母周氏就是皇太后。
還有一點區別,嘉靖皇帝之前,不論嫡母還是生母都是12字的諡號+帝諡,所以,單從諡號是看不出嫡庶的。嘉靖改制後,生母們不允許系帝諡,不稱皇后,只能稱皇太后或者太皇太后,例如穆宗母孝恪、神宗母孝定、光宗母孝靖、熹宗母孝和、莊烈帝母孝純等等。
到了清代,生母們徹底翻身,和正室一樣,尊皇太后,有尊號,死後系帝諡,祔廟。例如最知名的孝莊、孝聖、孝欽,都是威風八面的皇太后。
小結兩漢之後,雖然禮法苛刻,但是尊崇本生的例子一個一個的冒頭,雖然從禮法上說正室為尊,嫡庶有別,但真的遇到兩宮並尊時,還是要看皇帝的良心了。尊重禮法的自然就尊重嫡母,最少面子上要過得去,免得被大臣們拍;視禮法為無物的,嫡母就悲催了,例如海陵王的嫡母徒單氏,因為海陵生母大氏給她行禮,海陵就能害死嫡母。
總體來說,正室們最好的時代就是兩漢北魏以及兩宋,生母們最好的時代就是大清國咯!
過繼的另論。
-
7 # 沅汰
沒有任何疑問,當然是正宮皇后的地位高。
雖然有句話說“母以子貴,子以母貴”,但是這個“貴”是有限度的,不會因為生了兒子做了皇帝,生母的地位就無限制地高起來。就算兒子做了皇帝,生母的待遇因此而優厚,但地位只可能是一定限提升,不會高到和正宮皇后一樣。
正宮皇后和皇帝生母誰的地位高說到根本上是宗法制的規定。宗法制以嫡長子繼承製為基礎,如果上一任皇帝沒有嫡子,只能選庶子,這個入承大宗的庶子從名份上說也得算是正宮皇后的兒子,先尊奉正宮皇后。再說能繼任的下一任皇帝首先是因為他父系的血統確定的。
《儀禮》有關於“士昏禮”的記載,關於“士”以上的貴族的昏禮都散失了,但僅從存有的“士昏禮”來看,“昏”的過程繁瑣而嚴謹,正是因為昏禮的重要。皇帝也一樣,只有經過一套複雜程式取回來的才叫正妻,這個地位是不可撼動的。也就是說正妻的地位是經過整套認證程式的,所以生了個兒子的妾室真的達不到母憑子貴與正宮平起平坐的程式。
就算是作為繼室的正宮皇后地位也比皇帝生母高。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慈禧太后。咸豐皇帝的結髮妻子薩克達氏在還是皇子福晉的時候死了,咸豐踐祚後追為皇后。慈安太后是在咸豐二年時選秀入宮的,然後一路坐著直升飛機就上來了。二月選秀入宮,四月就封為貞嬪,五月升為貞貴妃,六月封為皇后,十月正式行冊封禮,這一年慈安剛十六歲。
慈禧太后也是咸豐二年選秀入宮的,四年才晉懿嬪,六年因為生了唯一的皇子才晉封懿妃,七年晉懿貴妃,到此為止咸豐朝再沒有過地位提升。一直到兒子做了皇帝,才被尊為太后。
慈安和慈禧的太后是不同的太后。慈安稱為“母后皇太后”,表示是從皇后自然過渡過來的,這是沒什麼質疑的事,完全是順其自然。而慈禧則被稱為“聖母皇太后”,表示是因為聖上的生母而尊為太后,這種太后地位就完全看情況了。當然,慈禧是個特例。
-
8 # 聽障人生
在明代以前,正宮皇后和下一任皇帝的生母只有一個人能成為皇太后,那便是正宮皇后。例如,宋哲宗的生母只能被封為太妃頭銜。從明代開始,開始出現正宮皇后和下一任皇帝的生母同為皇太后。例如,明憲宗的嫡母和生母被尊為兩宮皇太后。
新皇上任後,原正宮皇后會被尊封為母后皇太后,而新皇的生母因母憑子貴被尊封為聖母皇太后。至於兩位皇太后的地位,嫡庶有別,當然是母后皇太后地位更高。
皇后:新帝即位,她是新帝的額娘,是聖母皇太后,先帝未曾廢后,本宮依舊是正宮!如今便該是母后皇太后!嫡庶有別,還是她甄嬛先來拜見哀家!清朝兩宮皇太后並存的狀態最為常見,最為著名的便是慈禧和慈安兩位皇太后。慈安母后皇太后、慈禧聖母皇太后,儘管慈禧把持朝政多年,但慈安尚在世時,日日都要向慈安彙報朝廷後宮之事,恭恭敬敬的,不敢做出越軌之事。
正宮皇后和下一任皇帝的生母大多數只能生存下來一個。正宮皇后寶座只有一個,後宮子女都想坐上這個寶座,這樣一來皇后和其它嬪妃之間的競爭是比較激烈,彼此手段也很殘酷,因為她們需要為自己的孩子和家族考慮。倘若正宮皇后沒有為皇帝生下皇子,皇后有可能會做出殺母奪子的舉動。
-
9 # hjh海闊天空
一般情況下,皇位的繼承是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說下一任皇帝正常情況是正宮皇后的長子,所以比較正宮皇后和下一任皇帝生母地位誰高就沒有意義了,因為她們就一個人嘛。但也會有特殊情況,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太子李承乾因為謀反被廢(這個有點不可思議,太子遲早是要即位的還謀反個啥,實際上就是他不討李世民喜歡了),皇位來到了李治手裡,但李治總歸還是嫡子,只是不是嫡長子,而是嫡三子,在這種情況下也是和正常情況一樣,正宮皇后就是下一任皇帝生母。還有兩種特殊情況,在這兩種情況下,正宮皇后就和下一任皇帝生母分開了。一種情況是正宮皇后沒有兒子,這就比較尷尬了,如果你跟某個嬪妃關係好,甚至說你們就是一個利益集團的,你讓她的兒子成為下一任皇帝,她自然會感激你,而你又是正宮皇后,也就是她兒子的嫡母,自然是正宮皇后地位高!比如清朝皇太極死後順治即位就是這種情況,皇太極的正宮皇后是福臨生母的親姑姑,都嫁給了皇太極,結果正宮皇后無子,最終經過多方努力,福臨即位,正宮皇后的地位就比他的生母莊妃地位高。咸豐皇帝死後,同治皇帝即位也是如此,正宮皇后被封為慈安太后,是東太后,生母葉赫那拉氏被封為慈禧太后,是西太后。正宮皇后無子,如果跟嬪妃關係又不好怎麼辦呢?對不起,那你只能出局了!比如唐高宗李治的王皇后就是如此,她還以為她讓武則天從感業寺回來了,武則天會感激她,事實上她錯了,所以武則天取代了她的位置成為皇后,她自然沒有武則天地位高了!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皇后自己或者太子失寵了,那也只能是出局了,這種情況下,能活命就不錯了,地位就別想了。比如漢武帝劉徹,晚年寵愛鉤弋夫人,因此,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一家除了皇曾孫劉詢僥倖活了下來,全部被劉徹弄死了!稍微好一點的漢光武帝劉秀和乾隆皇帝!劉秀寵愛陰麗華,所以廢了郭皇后的後位,改立陰麗華為後,郭皇后的嫡長子當時的太子劉強也被廢,改封東海王,而陰麗華的長子劉陽(後改為劉莊)被立為太子,後即位。乾隆皇帝也是如此,第一個皇后早死,她的嫡長子永璉也早死,第二個皇后不受寵,所以她的兒子十二阿哥永基也跟著不受寵,後來十五阿哥顒琰登基,他的生母令妃也自然比皇后地位高了。
-
10 # 魚重同學
在古代等級制度是十分深嚴的,禮法是所有人都必須遵守的,就連皇帝也不例外。就皇室而言,在身份上只有正宮皇后才是皇帝的妻子(繼後,也算不得皇上真正的妻子),別的妃子只是小妾。皇帝在世時,皇后是後宮的實際掌權者,是所有皇子女名義上的母親,比其他的妃嬪地位是要高的。皇帝去世以後,由於繼任皇帝不是皇后的親生兒子,即使皇帝心裡不願意,那也得先按照禮法冊封原皇后為皇太后,在冊封自己的親生母親為皇太后。在禮法上,還是原皇后的地位要高一些。但實際上,因為繼任皇帝不是自己親兒子的關係,原皇后這時在後宮就沒有了什麼實際的權利,只是個空架子,多半也就是面子上好看罷了。而做為繼任皇帝生母的妃子,因為皇帝的關係,地位將得到大大的提升。
-
11 # 講點歷史小八卦
當然是正宮皇后地位更高,古人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最重嫡庶,一個家庭裡,嫡妻嫡子的地位遠高於其他人。皇宮內院也是一樣。正宮皇后是下一任皇帝的嫡母,生母只是生理學上的母親,地位不能高過嫡母,這是封建社會的倫理制度決定的,即使是皇帝也要遵守。
也正因為如此,在明清之前是沒有雙太后的,皇帝的生母不能與正宮皇后(皇太后)地位平等。
宋仁宗的母親是劉娥的侍女李氏,劉娥把李氏生的兒子冒認自己生的,藉此做了皇后,後來又做了太后,劉太后在活著時,沒有人敢揭穿這個事實,宋仁宗一輩子沒有與生母相認,在劉太后死後,仁宗才得知真相,大慟,為了補償,他的舅舅只是賣紙錢的,他卻委以高官,還把最疼愛的長公主嫁給了舅舅的兒子,用意當然是抬高舅家的身份地位,但他卻沒有追封李氏為太后,宗法禮法不允許。
一般人認為,母以子貴,只要是皇帝的生母,都會被尊為太后,跟先帝的正宮皇后並立為雙太后。其實只是在明景泰年間才出現的。
明英宗朱祁鎮好大喜功,御駕親征瓦剌,結果在土木堡大敗,自己也成了俘虜,瓦剌覺得奇貨可居,向大明提各種條件。
朱祁鎮在出徵前,讓自己的弟弟朱祁鈺攝政,代理國事,于謙為了不受瓦剌威脅,擁立朱祁鈺稱帝,就是景泰帝。景泰帝的母親本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吳妃,朱祁鈺稱帝后,尊他的母親為太后,加上朱祁鎮的母親孫太后,一朝就出現了兩個太后。
朱祁鎮後來歷盡千辛萬苦回了國,還趁朱祁鈺病重發動政變復辟。不久朱祁鈺就暴亡,朱祁鎮痛恨朱祁鈺,去了他的帝號,他母親的太后稱號自然也取消了。
朱祁鎮被俘後,錢皇后日夜為其跪禱祈福,腿跪瘸了,眼睛流淚過多得了眼疾,朱祁鎮非常感動兩人感情很好。但生下朱祁鎮獨子朱見深的周貴妃,不是個善茬,朱祁鎮活著她爭皇后之位,朱祁鎮死了,她要爭太后之位,兒子朱見深當了皇帝,她硬著朱見深廢了錢太后,讓她當太后。
這怎麼可能辦到呢?朱見深被自己的母親鬧得沒辦法,於是想起朱祁鈺的法子,把周貴妃也封了太后才算了事,自此後,皇帝的生母也封太后成了慣例。
但是即便如此,皇帝生母升為太后,地位也是低於先帝皇后升為的太后,祭祀慶典宴會的位次都要排在後面,見面一樣要請安問好。
比如我們熟悉的慈禧太后,她給咸豐帝生下了獨子同治,母以子貴成了太后。但她的地位就不如咸豐帝的皇后慈安高。咸豐一死,慈安就升為太后,而慈禧是在兒子即位後封的太后,晚了三天,這個時間差就是為了顯示尊卑的。慈安真正掌管著“御賞”印章,而慈禧太后是代為掌管“同道堂”印章。
同治大婚選秀,慈安選中了阿魯特氏,因為她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阿魯特氏是慈安太后親姑姑的外孫女。慈禧則看中了名門閨秀富察氏。兩人較量的結果,阿魯特氏被立為皇后,富察氏是慧妃。
慈禧太后的大太監安德海在協助慈禧奪權政變中有功,又是一個很有心機的人,很喜歡搬弄是非,他得到了慈禧的寵信以後,恃寵而驕,又得罪了朝廷裡的很多人。他向慈禧太后提出了出宮為君王置辦物資。這是不合規定的,但慈禧卻答應了。安德海於是打著欽差名號藉機四處斂財,但他並沒有朝廷明發詔書,山東的巡撫丁寶楨藉此扣住安德海,稱他是假冒欽差並上報同治,同治雖然痛恨安德海,但不敢得罪慈禧,慈安太后作主殺了安德海,慈禧也毫無辦法。
當然也有例外。明孝宗朱祐樘是一夫一妻制的倡導者,他只有張皇后,一位妃嬪也沒有。張皇后養活的只有一個兒子,難免嬌慣,做了皇帝也很任性,非要學漁夫打漁,結果掉到水裡得了傷寒,年輕輕的就死掉了,死時還沒有兒子。國不可一日無主,張皇后沒有辦法,立了侄子為皇帝,就是嘉靖皇帝。
按常理,嘉靖繼位算是過繼給了張皇后,應改稱其親生父親興獻王為皇叔父,以皇太子的禮儀繼承皇位。可是嘉靖不幹,繼位詔位沒寫清楚,只說是嗣皇帝位,沒明說是以皇子嗣皇帝位,張皇后讓群臣上箋勸進,就是暫時擱置這一爭議,當然張皇后損失最大,也就是嘉靖一開始就沒有承認她是宗法上的母親。
接著嘉靖先是以不當皇帝要脅把他的母親蔣氏接進宮撫養,接著要給他的父親上皇考(去世的皇帝稱呼),還要給蔣氏上太后封號。
張皇后認為嘉靖和庶子繼位不同,嘉靖的母親不能是太后,在蔣氏剛進宮時,她以興獻王妃的禮節對待蔣氏,蔣氏還是對她行了跪拜禮。
按今天的說法,蔣氏有點“茶”,她一邊表示,人在屋簷下,嘉靖根基未穩,為了兒子可以忍,一邊哭哭啼啼表現出極大委屈,孝順而又心胸狹隘的嘉靖對張太后心存怨恨,大禮議”之爭他大獲全勝,他開始報復張太后,把自己母親封號比張太后還要高,甚至稱張太后皇伯母,不去給張太后請安,自己母親生日他出錢下令普天同慶,張太后生日就以節儉為由,不許慶賀。大臣們不服,替張太后打抱不平後,嘉靖還會降罪於大臣。蔣太后比張太后還年輕,卻先死了,嘉靖認定是張太后詛咒的結果,只是沒有實據,拿張太后無法,張太后去世,他高興不已,稱久惡老婦(老不死)終於死了。
嘉靖根本與張太后沒有多少矛盾,只是些小事,而且張太后多次讓步,對嘉靖登基有扶助之功,嘉靖如此對待張太后,背後也是權力之爭。嘉靖繼位的法理來源於張太后的認可,因此理論上張太后可以廢立嘉靖,而在古代不是沒有太后操持廢立的事情。與此同時,嘉靖缺乏對張太后的制衡手段,也就是沒有抓到張太后的把柄,這讓多疑且缺乏安全感的嘉靖看來,肯定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他如此對待張太后,就是為了從法理上擺脫張太后的影響,他要證明他是堂堂正正嗣皇帝位,繼承的是孝宗傳下來的皇位,跟張太后無關,所以嘉靖抬高自己生母地位是個特例,嘉靖對皇位有絕對控制權,另外張太后的兩個弟弟違法了,嘉靖把他們下在獄裡達十四年,不聞不問,以這兩人的性命威脅張太后,一般皇帝沒有一點手腕,敢象他一樣,容易翻車。
-
12 # 上海大鵬律師
毫無疑問,嫡母(皇后)高過生母。
明清兩朝雖然都是兩宮並尊。但嫡庶有別。
明朝兩宮都尊為皇太后,死後也都尊為皇后。但是隻有嫡母才能系帝諡。比如明英宗是“睿皇帝”,只有他的正宮皇后錢皇后才能稱“睿皇后”。這就是系帝諡。而英宗兒子憲宗的生母,即周皇后,只能稱皇后,不能稱“睿皇后”。
明英宗全諡是“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正宮錢皇后全諡是“孝莊獻穆弘惠顯仁恭天欽聖睿皇后”
憲宗生母周皇后全諡是“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皇后”,比錢皇后少一個最關鍵的“睿”字。
清朝也是兩宮並尊,並且死後都系帝諡。比如最著名的慈禧和慈安,死後都是“顯皇后”,因為咸豐是“顯皇帝”。但是生前,皇帝正宮是“母后皇太后”,生母是“聖母皇太后”。所以母后是非常確定的,就是正宮。仍然正宮地位更尊
-
13 # 滿月尋桂子
正宮皇后的地位永遠是最高,下一任皇帝的生母叫嗣皇帝本生母,多數在嗣皇帝繼位後被尊為皇太后,死後也會有皇后的諡號,但她的地位與正宮皇后不可同日而語,死後也不能配享太廟,太廟只能有皇帝與正宮皇后,而且是元配皇后,繼皇后也不配享太廟。
下面就以明英宗朱祁鎮的錢皇后和周貴妃為例講一下:
明英宗朱祈鎮就是親征瓦剌被俘的那位皇帝,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太子,即位後年號正統,土木堡之變後,為了保衛北京,孫太后與群臣擁立朱祁鎮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為皇帝,朱祁鎮被瓦剌釋放回來後尊為太上皇,實則囚禁南內,後來“奪門之變”,朱祁鎮重新登上帝位,年號天順。所以朱祁鎮也叫“正統皇帝”或者“天順皇帝”。
朱祁鎮的正宮皇后是錢皇后,朱祁鎮與錢皇后不僅僅是原配夫妻,更是患難夫妻,“土木之變”後,朱祈鎮幽囚南內,衣食不周,是錢皇后孃家貼補,錢皇后也親自做女工,拿出去變賣換生活用品。
但是錢皇后卻有個致命弱點,就是沒有兒子,也就是說朱祈鎮沒有嫡子,按照“無嫡立長”的原則,立周貴妃所生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朱見深也因為“土木之變”的原故,太子之位曾被廢,再被立。
天順八年正月,明英宗朱祈鎮駕崩,臨終對太子朱見深口授遺詔:皇后錢氏,名位素定,當盡孝養以終天年…皇后他日壽終宜合葬,惠妃亦須遷來,以後諸妃次第祔葬,此言俱要遵行勿違…
朱祈鎮的遺詔裡還講到,要廢除明朝又興起的殉葬制度,另外喪事從簡,把他生前寵愛的劉惠妃(先故葬於綿山)也遷來與他合葬,以後嬪妃死後祔葬。
遺詔是一種合法權威的詔令,明英宗的遺詔裡提到兩條重要內容:①希望太子繼位能夠贍養孝順錢皇后,②是希望錢皇后死後將他們夫妻合葬在一起。
明英宗朱祈鎮駕崩,太子朱見深繼位,就是明孝宗,年號成化,所以也稱成化皇帝。錢皇后不用說是正宗的皇太后,周貴妃因為是嗣皇帝的本生母,也被尊為皇太后,明孝宗為父親英宗修的陵寢叫“裕陵”。
四年後,錢太后病逝,按照禮制還有明英宗的遺詔,錢太后都應該葬入裕陵,可是周太后卻百般阻撓,因為她不願意讓他人與英宗合葬,等將來自己與英宗合葬。周太后派太監到內閣跟大臣們講:錢太后沒有兒子,應該按照宣宗胡皇后例,讓錢皇后別葬,不能葬入皇陵。
明宣宗朱瞻基原皇后是胡善祥,胡善祥沒有兒子,朱瞻基登基時其他嬪妃也沒有生兒子,後來有宮人生下長子朱祈鎮,被宣宗寵妃孫貴妃抱走,說是自己生的,朱瞻基就更加寵愛孫貴妃,立朱祈鎮為太子,胡皇后上表辭皇后位,宣宗就降胡皇后為妃,遷居他處,號“靜慈仙師”,立孫貴妃為皇后。胡皇后死後葬在金山,孫皇后與宣宗合葬。
憲宗成化帝夾在生母周太后和父親的遺詔與禮法之間左右為難!
但是,有英宗的遺詔在,有明朝的禮法在,朝中大臣都據理力爭,甚至哭諫,讓錢皇后葬入裕陵與英宗合葬,彭時(內閣首輔)勸憲宗皇帝說:皇上大孝,當以先帝之心為心,先帝待慈懿娘娘始終如一,今若安厝於左,虛其右以待後來,則兩全其美,庶不失先帝之意…
彭時的意思是:皇帝是大孝子,應該秉承先帝之心思,先帝對慈懿娘娘(錢皇后徽號)始終如一,現在應該把她安置在先帝的左側,把右邊虛設其位,等待將來周太后百年,這樣兩全其美,也不違背先帝之意。
強調一下,明朝以左為尊,把錢皇后安厝在英宗左側,周太后將來在右側,還是彰顯錢皇后地位比周氏高。另外英宗之前所有的明皇陵裡,都是一帝一後,只有從英宗的裕陵開始,皇帝旳原皇后和嗣皇帝的本生母可以同時與皇帝同葬皇陵,到了嘉靖帝時候,他把本生祖母也遷葬入祖父明憲宗的皇陵。
周太后迫於壓力,只有同意錢皇后葬入裕陵,但是在修建陵墓的過程中,她讓太監去做了手腳,就是錢皇后雖然與英宗同在裕陵之下,但是墓室之間不相通,而她自己右邊的位置,卻有隧道相通,這些大臣們都不知道。
所以憲宗成化帝感嘆:朕心終自難安…
再來說說憲宗成化帝,畢生最愛比他大十七歲的萬貴妃!
萬貴妃生過一個兒子,可惜早夭,之後再也沒生過兒子,以後宮中再有妃嬪懷孕,萬貴妃就嫉妒,想千方設百計會讓人家墮胎。
年近三十的成化帝有一天對鏡自嘆沒有後嗣,旁邊的太監就對他說:陛下您有兒子!
原來是宮中女史紀氏,曾被成化帝臨幸,肚子大了以後被萬貴妃發現,紀氏身邊的人說她是得病才大肚子,萬貴妃還是逼紀氏喝了墮胎藥,但是這個孩子命大,倖存下來,以後紀氏就藏在皇后身邊。
成化帝聽說後,就去接紀氏母子,小皇子已經五歲了,胎髮未剃披著很長,乘著小與,見到成化帝直接撲入懷中,成化帝把他抱上膝頭,很喜愛說很像自己,隨即被立為太子,就是朱佑樘,後來的明孝宗弘治帝。
紀氏很快就被萬貴妃害死了,朱佑樘被祖母周太后養在身邊,在周太后的保護下才得以長大,朱佑樘自然對祖母感情很深。
等到朱佑樘即位時,周太后升為太皇太后。周太皇太后去世後,葬入裕陵,這樣裕陵裡就是明英宗朱祈鎮和錢皇后及周氏。錢皇后雖然在英宗左側顯示地位比周氏尊崇,但是卻與英宗墓室不通。
弘治帝朱佑樘雖然很感激祖母的養育之恩,但他並沒有忘記禮法,在周太皇太后下葬時,還試圖打通錢皇后與英宗的墓室通道,因欽天監說不吉才未實行。但是周太后卻不能入主太廟,太廟裡只有錢皇后才配。周太后甚至連宮中的家廟也不能入。
因為弘治帝朱佑樘的祖母周太后以及生母紀太后都是庶妃,都不能入太廟、家廟(奉先殿),為了方便祭祀以盡哀思,弘治帝在宮中修建了奉慈殿,供奉周太皇太后以及紀太后。
還有周太后的諡號最終不能附帝諡,明英宗的諡號是“睿”皇帝,錢皇后的諡號就是“孝莊睿皇后”,像朱元璋馬皇后旳諡號是“孝慈高皇后”,因為朱元璋的諡號是“高”皇帝,朱棣的徐皇后是“仁孝文皇后”,因為朱棣的諡號是“文”皇帝。
-
14 # 小龍兒說生活
當然是正宮皇后的地位更高啊。
在一些宮鬥劇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正宮皇后因為自己沒有孩子,或者為了維護自己孩子的地位,參與到後宮妃子們的宮鬥過程中。
然而事實上,真實的歷史上,皇后的權力要大得多。後宮妃子哪怕貴為貴妃,對皇后都絲毫沒有任何威脅。她們所生的子女哪怕成了未來的皇帝,她們也絕對做不到母憑子貴,做了太后就能越過皇后的頭上去。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古代的嫡庶尊卑體制是非常非常嚴苛的,比我們想象的要嚴格得多。
妻就是妻,是一家的主人。而妾哪怕再受寵,在家裡也只能算是半個奴才而已。
所以,在清朝後宮中,皇后和妃子平時可以姐妹相稱,但遇到一些正式場合時,妃子見到皇后就得自稱“奴才”,稱皇后為“主子”。
妃子們生的孩子實際上得必須管皇后叫母親。而對他們的生身母親,他們甚至都可以不用叫母親的。因為皇后有決定孩子給不給妃子撫養的權力。比如我們所知道的嘉慶皇帝,和他聖母孝儀純皇后相比,他其實更親近的是撫養他長大的慶恭皇貴妃。
再看《紅樓夢》中賈探春對她母親和對王夫人的態度,我們就知道古代這種嫡庶尊卑的等級概念有多嚴苛了。
遠的不說,又比如清朝的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了。
慈禧太后的兒子雖然做了皇帝,但慈禧做了太后之後,在慈安面前還是得俯首帖耳。慈安說一不二,慈禧只有乖乖聽話的份。要不是慈安去世的早,慈禧只能一直做小。
所以,後宮中正宮皇后的地位是永遠高於皇帝的生母的。
-
15 # 13579753
當然正宮皇后地位高。
慈安和慈禧,不就是現成的例子!
再說了,正宮皇后是他爸認可的。難道他自己的親疏比他爸重要?
回覆列表
封建皇朝
嚴守宗法禮制
輕易不敢越制
等級森森
豈能覬覦
正宮皇后
統掌後宮
皇上駕崩
皇子即位
皇后先登上太后之位
皇帝生母后登上太后之位
先後有序
尊卑有別
咸豐皇帝在執河避暑山莊
兩腿一蹬崩去
咸豐帝與葉赫哪拉氏唯一兒子
載淳即皇帝位
乃同治皇帝也
皇后先成慈安皇太后
稱東宮太后
皇帝生母
此後才成慈禧皇太后
稱西宮太后
傳統上
東貴西賤
因此
名份上而言
慈安太后尊於慈禧太后
此事完全遵循禮法
慈禧太后對慈安太后
恭恭敬敬
故,封建皇朝
為突出受命於天的天然合法性
通常不會逾制
#凌遠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