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亞北農產品

    作為俄羅斯的緩衝地帶,中亞的穩定,包括阿富汗的穩定,是一個重要的安全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將對俄羅斯的安全造成負面影響。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 中亞國家彼此之間比較冷淡。比如,烏孜別克斯坦與塔吉克經常互 相敵視;由於哈薩克的地位有所上升,烏孜別克斯坦覺得不太適 這就給了俄羅斯以機會 “哈薩克是俄羅斯在中亞的重要戰略伙伴和盟友。”儘管能源是俄哈兩國關係的基礎,但是,政治和安全方面也很重要。俄羅斯認為哈薩克可以幫助構建地區安全。哈薩克是Cs和SCO的重要成員 並將在2010年擔任歐洲安全合作組織的主席國。 俄羅斯與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關係良好。但是與後者關係更緊密。後者與阿富汗和中國接壤,因而被視為俄羅斯的前哨。在1992年到1996年的塔吉克內戰中,俄羅斯為達成和平協議扮演了重要角色。俄羅斯在塔吉克有軍事基地,這有助於穩定塔吉克與阿富汗邊境 有助於俄軍支援阿富汗反恐行動。 在尼亞佐夫( Niyazov)的“孤立主義政策”下,俄羅斯與土庫曼斯 坦關係曾有所下降,但在別爾德穆罕默多夫( Gurbanguly Berdymukhamed )總統上臺執政後,兩國的關係有所加強。 俄羅斯與烏孜別克斯坦的關係在20066-2009年穩步上升。在此前由於烏茲別克總統卡里莫夫( Karimov)的多變外交政策,以及美軍 在烏孜別克斯坦的軍事存在,俄羅斯與烏孜別克斯坦的關係曾經很冷淡 2005年的安地江暴亂事件之後,美國與歐盟不再支援卡里莫夫,而卡里莫夫則結束與美軍的軍事基地協議,此後俄羅斯則重新加強了與烏孜別克斯坦的關係。所以,可見中亞國家關係比較複雜多變,對俄羅斯造成的影響也比較大。

  • 2 # 香堂風子

    中亞的穩定是俄羅斯崛起的保證,如果中亞地區陷入了混亂,或者成為了美國的勢力範圍,那麼就會阻礙俄羅斯崛起的步伐。

    1.中亞地區包括五個國家,它們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總面積400萬平方公里,有7000萬人口,其中俄羅斯族人口占1000萬。中亞地區歷史上都是獨立的國家,俄羅斯在1820年左右開始對中亞地區進行入侵,最終佔領了整片中亞地區。俄羅斯認為控制了中亞地區,就等於打開了一條向南亞和中東地區擴張的道路,因此中亞地區是俄羅斯非常重視的戰略要地。

    2.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對中亞地區的控制力逐步下降,而美國卻想趁機把中亞劃分到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目前中亞地區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國相互爭奪的物件。同樣中亞地區對俄羅斯在軍事、政治、經濟發展層面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中亞地區的穩定,直接影響著俄羅斯南部邊境的安全。例如,國際恐怖組織從阿富汗過境中亞來到俄羅斯,向俄羅斯地區販賣毒品,並且給俄羅斯國家安全造成了重大隱患。因此中亞地區的穩定與俄羅斯的繁榮發展有著相當大的聯絡,如果中亞地區陷入混亂,那麼對俄羅斯的安全穩定也將造成負面影響。

    3.出於地緣政治利益考慮,俄羅斯非常不希望其他國家插手中亞地區,更不希望中亞被美國控制。目前中亞已經成為了俄羅斯外交政策最優先的發展方向之一。俄羅斯注重發展與中亞各國的經貿關係,一定程度上是想鞏固俄羅斯在中亞國家的經濟地位,增強俄羅斯與中亞國家的政治交流。由於中亞五國原來就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因此中亞五國的領土完整和國防,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俄羅斯軍隊的保護。俄羅斯想要成為超級大國,中亞地區絕對不能亂,這就是中亞地區安全穩定給俄羅斯帶來的影響。

  • 3 # 秦巴山上

    中亞五個國家,在俄羅斯帝國時代是俄羅斯的領土。在近乎70年的蘇聯時代,是一個屋簷下、兄弟彼此的關係。雖說蘇聯解體、兄弟分家,但是中亞五國和俄羅斯之間沒有戰爭、沒有大的利益衝突、都比較反感美國的民主化模式。五國在國際外交、軍事合作等都向俄羅斯看齊,是俄羅斯在國際上的得力夥伴,也是抵禦北約入侵的前線。為什麼這麼說呢?

    1.歷史原因:

    由於長期和俄羅斯生活在一起,大量的俄羅斯人移民到了中亞國家,特別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所以這些國家的穩定,才能保證海外俄羅斯人的生活穩定、生命安全。

    中亞國家是能源、資源大國、工業不發達,這些資源特別是農業產品大多出口到了俄羅斯,是俄羅斯的糧食、肉食等產地。所以產地的穩定,才能保證俄羅斯國內食品安全、經濟穩定。

    2.政治原因:

    中亞五國都是獨聯體國家,在國際事務上視俄羅斯為第一戰略伙伴。在俄羅斯北歐美製裁的今天,這種兄弟般的國家感情是俄羅斯非常需要的。

    1992年俄羅斯建立的《集體安全條約》,哈、烏、塔三國是成員國。在軍事上搞共同防禦,在國際事務和獨聯體事務上努力與俄協調立場,並且保持一致。

    普京2011年提出的歐亞聯盟,哈薩克、吉爾吉斯坦、塔吉克都是成員。是想加深經濟、政治合作與融入而計劃組建的一個超國家聯盟,也是普京對抗美國在阿富汗影響的一張王牌。

    3.軍事原因:

    中亞五國是俄羅斯的戰略前沿,是俄羅斯抵抗北約在阿富汗、中東地區影響力的橋頭堡。在普京的《俄羅斯聯邦安全構想》中,中亞地區的安全是俄羅斯的根本利益所在,直接關係到俄羅斯南部邊界的安全。所以在吉爾吉斯坦開設了首箇中亞軍事基地,顯示自己的存在。

  • 4 # 銀杏智庫

    中亞穩定對俄羅斯有什麼影響?

    一個是不穩定的影響,一個是穩定的影響。

    中亞不穩定:那麼核心就是費爾幹納盆地地區,就會穆斯林極端化,而這裡的人與俄羅斯高加索、裡海地區多有聯絡,比如車臣人。恐怖分子的滲透,也會讓俄羅斯內部多襲擊,這樣警力、線人耗費也是挺大的。

    反過來,中亞穩定:從阿富汗西部法拉北上到赫拉特,是一條平坦地勢,聯通土庫曼和哈薩克,可以建設成一條經濟帶。當地長絮棉很多、各種礦石、油氣資源也很多,基礎條件豆具備。只要建設成一條經濟帶,那麼俄羅斯作為地緣鄰邦,也可以參與各種合作,人民往來貿易,提升各華人民的生活。

    一句話,和則共利,亂則俱損。只有不貼邊兒的外來者,才願意這裡亂。但是他又能堅持多久呢?國力不是無限的,和平之光總會到來。

  • 5 # 馮明凱

    中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其位置處在俄羅斯,伊朗,印度,中國,這些亞洲大國之間。可以說,中亞的穩定,決定著整個亞洲的穩定。

    中亞五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是原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前蘇聯解體後獨立。作為前蘇聯的主要繼承國俄羅斯,跟中亞五國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絡,這五國光俄羅斯族人,就有1000萬,俄語是他們的第二語言。同時經濟,軍事也聯絡緊密,俄羅斯在中亞設有軍事基地。

    自從美國借反恐之名,軍事入駐阿富汗後,中亞五國的穩定在地緣和軍事上對俄羅斯更加重要了。

    ①中亞是恐怖主義進入俄羅斯,最好的隔斷區域。這麼多年來,俄羅斯每年都要和中亞五國搞反恐軍事演習,目的就是防止恐怖主義勢力,滲透進中亞五國,隨後進一步為禍俄羅斯。

    ②美國為了軍事控制亞洲,進一步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己在中亞部局了。

    中亞是俄羅斯的腹部,也是俄羅斯軍事戰略上最薄弱的一環。設想一下,如果俄羅斯和北約發生戰爭,美軍從中亞直接進入俄羅斯的話,俄羅斯整個國家將被截為兩段,俄羅斯就徹底亡國了。

    所以俄羅斯也在中亞五國部署了軍事力量,來抗衡美國,目前看雙方都保持著某種微妙的平衡和穩定。必經美國也清楚,在俄羅斯家門口鬧事,肯定是佔不到大便宜的。

    中亞的油氣資源穩定,對俄羅斯以石油經濟為基礎,的國家經濟太重要了。因為中亞的和平穩定,是全亞洲和平穩定的基石。所以中亞國家全部都是,上合組織的成員國。中亞地區的和平穩定,對俄羅斯重要,對亞洲更重要。

  • 6 # 萊茵的黃金

    中亞對於俄羅斯有著多重意義。從地緣安全上,中亞就如同俄羅斯的一塊“兜襠布”,保護著俄羅斯脆弱的小腹。在經濟上,中亞國家為俄羅斯提供了大量廉價勞動力。在俄羅斯精英看來,中亞就如同俄羅斯的“後院”,是需要牢牢抓在手裡,不能丟掉的。

    中亞是中東地區到亞洲其他地區的樞紐。中亞國家民眾雖然大多信奉伊斯蘭教,但世俗化程度很高,政府對恐怖主義和極端宗教組織進行鐵腕打擊,有力地遏制了極端宗教勢力透過中東向俄羅斯和其他地區蔓延。近年來,隨著“伊斯蘭國”和其他附屬恐怖組織的轉移,中亞的安全對俄羅斯更為重要。

    由於“伊斯蘭國”在中東被擊潰,其殘餘勢力不斷向中亞轉移。一些原籍中亞的恐怖分子也開始迴流。中亞國家本不是極端組織的高發地,但近年,由於俄羅斯經濟下行,大量在俄務工的中亞青年人被迫返鄉,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失業問題,社會經濟矛盾增加。2016年以來,作為“伊斯蘭國”外圍組織的“烏伊運”“東突”等恐怖分子,先後在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塔吉克等國發動了恐怖襲擊。

    中亞地區的勞工是俄羅斯經濟,特別是城市經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中亞勞工會俄語、吃苦耐勞、人力成本低,俄羅斯主要城市的城市建設、園林、零售批發、清潔、修理等所有髒活、重活、累活,主要都是中亞移民做的。如果恐怖分子在中亞得不到遏制,必定會偽裝成勞工,向俄羅斯國內蔓延。

  • 7 # 萊蒙夫人

    中亞是沙俄領土擴張過程中,最後階段才拿下的領土,也是沙俄和蘇聯時期經濟、社會、文化最落後的地區。之所以最後才拿下這個地方,一是因為這裡貧窮落後,經濟價值相對較低;二是因為這裡曾經是清朝、英屬印度、波斯帝國三方角力之地,牽涉利益多樣而複雜。

    目前,中亞依然是歐亞大陸的發展窪地,雖然政治安全形勢比較穩定,但是緊挨著阿富汗這個動盪的淵藪,並且有土耳其和伊朗暗中滲透,成為宗教極端主義、恐怖主義分子的關鍵過境地區,甚至正在成為目標地區。所以,中亞的安全形勢算不上多麼樂觀。

    中亞一旦動盪起來,會對周邊各中國產生惡劣影響。其中俄羅斯受影響會非常巨大。中亞動亂對俄羅斯的影響會主要出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一旦中亞動亂,俄羅斯與中亞地區的漫長邊界將成為宗教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的滲透帶,形成國家安全的“潰瘍面”。蘇聯解體以來,威脅俄羅斯國家統一、領土完整的主要是車臣分裂主義勢力,也就是伊斯蘭力量。如果中亞動亂,伊斯蘭極端勢力很可能與俄羅斯中東部地區的伊斯蘭勢力合流,形成內外聯動、邊疆動盪的局面。

    第二,中亞是隔絕俄羅斯與歐亞大國的緩衝區。沙俄和蘇聯時代,中亞地區都是俄羅斯人參與歐亞大博弈的前沿地帶,阿富汗是緩衝區。而今天,美國和歐盟國家都在阿富汗配置了軍事力量,曾經的緩衝區成為敵人的橋頭堡;中亞地區則從俄羅斯的橋頭堡變成了緩衝區。正是因為中亞地區作為緩衝區的重要價值,俄羅斯才軟硬兼施,迫使中亞國家逐漸關閉了美國在當地的軍事基地,從而確保俄羅斯在中亞安全事務中的絕對主導地位。

    第三,中亞是俄羅斯民族心理上的後院,是俄羅斯大國地位的象徵。俄羅斯國勢衰頹,在中亞國家的經濟存在日益減少,安全話語權也難以長期維持。但是,俄羅斯人一直將中亞國家視作自己的小兄弟,將中亞作為俄羅斯的後院。這一方面是歷史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亞對俄羅斯存在較強的經濟依賴,例如大量中亞人熱心學習俄語,以便到俄羅斯務工;中亞很大程度依靠俄羅斯的油氣管道出口能源。俄羅斯民族希望維持對中亞的影響力,因為只有擁有這些小兄弟,俄羅斯才能基本維持所謂的大國地位。

  • 8 # 雲石

    蘇聯解體後,中亞五國便擺脫莫斯科,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

    不過這只是名義上的獨立罷了。作為俄羅斯經營了數百年之久的地緣板塊,中亞五國雖然脫離了蘇聯,但想真正擺脫俄羅斯的掌控,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俄羅斯雖已無法將其保留在版圖之內,但依然有能力將他們保留在自身勢力範圍。

    當然,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不可能心甘情願的願意當人附庸。但中亞五國對俄羅斯的認同卻根深蒂固。

    本世紀初,美國曾借阿富汗戰爭之機,將影響打入中亞,透過發動顏色革命,一度改變了最南邊的烏茲別克、土庫曼兩國的政治傾向。但很快,兩國又回到了俄羅斯的懷抱——這與東歐地區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爭先恐後離去形成鮮明對比。

    當然,烏、土兩國能重歸故主,俄羅斯的工作自然沒少做。但在美國強勢進入、自身影響力又大不如前的情況下,如果烏、土兩國鐵心離去,俄羅斯其實是無可奈何的——比如對東歐和南高加索地區喬治亞的背叛,俄羅斯就無力阻止。

    既然俄羅斯無法強行阻止,那麼就可以說,烏、土兩國,乃至整個中亞板塊的親俄政治取向,主要是出自自願。

    從地緣結構的角度看,中亞板塊在前蘇聯的版圖中,是一個比較突兀的存在。蘇聯——俄羅斯橫貫歐亞大陸北部,整個國土在平面視角上,呈東西向的類長方形。

    大體上,這種地緣格局是比較完整的。但也有一些例外——中亞,以及與它隔裡海相望的高加索地區,地理位置相對偏南,凸出於這個長方形之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半島格局。

    而俄羅斯內部的地緣結構也影響到俄羅斯對中亞的掌控。作為一個疆域呈東西走向的大國。俄羅斯的本部核心區卻位於領土最西端的東歐。佔據國土四分之三以上的亞洲地區基本上都屬於邊緣地帶。

    這種本部中心地帶的偏離,決定了俄羅斯本部釋放自身地緣影響力的路徑,主要是東西向的。具體來說,東歐核心區以西伯利亞鐵路這個歐亞第一大陸橋為主軸,由西向東投射地緣影響力,以最大程度的實現對長方形國土的影響和掌控。

    這當然是最符合俄羅斯國情的選擇。但如此以來,遊離於長方形之外的亞洲其他部分,則就大大偏離了俄羅斯地緣影響的主軸線,進而在經濟和文化上顯示出極強的獨立性。

    蒙古就是如此。由於其區位過於靠東,遠離俄羅斯本部;加上位置偏南,三面為中國環繞。這種過於偏離的格局,甚至導致一向對領土如飢似渴的俄羅斯放棄了對它的吞併,僅以附庸國的方式加以控制。

    中亞與蒙古有一定相似性。不過不同的是,它的突出程度沒有蒙古徹底,加上離東歐核心區相對較近,北方又有一個俄羅斯在亞洲部分的最大本部核心板塊——烏拉爾工業區;西北部又與以伏爾加格勒(即斯大林格勒)為中心的南俄工業區為鄰。這三重因素,導致俄羅斯對它的輻射能力較強,故能在強盛時將其納入版圖。

    但這種所謂的較強只是相對而言的。從地緣結構上,中亞遊離於俄羅斯之外的獨立屬性依然相當程度存在。這就導致俄羅斯對它的影響力並不十分穩固。

    隨著俄羅斯的整體衰落,再維持這個凸出板塊的統治便顯得力不從心。終於到蘇聯解體時,五國獲得獨立。

    不過與東歐板塊鐵了心與俄羅斯分道揚鑣不同,中亞板塊在蘇聯解體時,並未表現出強烈的分裂傾向,反倒是俄羅斯主動要和他們劃清界限——換句話說,中亞五國的獨立,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俄羅斯強迫的。

    以華人對俄羅斯的慣常認知,這個國家居然會主動棄土,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但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這其實是俄羅斯最明智的選擇。

    由於中亞在地緣結構上游離於俄羅斯整體格局之外,又不屬於東歐核心區,這使得該地區的文明特質與俄羅斯有極大不同:民族屬性上,該地區土著多為泛突厥系民族,文化上尊奉伊斯蘭教,以信奉東正教的斯拉夫人截然不同;經濟上,由於偏離俄羅斯地緣主軸,該地區發展水平比較落後,經濟結構也相對獨立,與俄羅斯主體部分的關聯度不大。

    這種種因素,決定了俄羅斯對中亞存在天然性的消化不良,維持該地統治的成本偏高。具體來說,就是要在政治和軍事上強力威懾,以壓制分離主義傾向;經濟上予以補貼,以緩解民眾不滿——而這都是要花錢的。

    正常情況下,俄羅斯當然有這個實力。可到冷戰末期,蘇聯整個國家已經瀕臨崩潰。冷戰結束後,作為接盤手的俄羅斯如果還要強行保留中亞,付出的代價將十分高昂:

    伴隨著蘇聯的解體,俄羅斯的整體實力大幅下降,烏拉爾、南俄兩大工業區也陷入深度衰退,這意味著俄羅斯對中亞的地緣影響力大不如前。相應的,中亞各民族的分離主義傾向也會大大增強。這種此消彼長,意味著俄羅斯要維持對中亞的統治,蘇聯時代的政治軍事高壓和經濟補貼非但不能降低,反倒必須大幅增加。

    國家崩盤不可避免、復甦註定步履維艱,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再強行維持對中亞的政治統治,只會讓自己不堪重負。甚至,如果最後實在強撐不下去,引發分裂衝突,反倒會把自己拖進更大的泥潭。

    基於這種考慮,俄羅斯最終選擇了戰略收縮,主動放手中亞獨立。

    事實證明,俄羅斯的選擇是明智的。因為蘇聯解體後沒幾年,車臣戰爭爆發,俄羅斯因國力衰竭,在兩次車臣戰爭中蒙受巨大損失。如果當初強留中亞,隨著俄羅斯國力的持續衰退,中亞也必將與俄羅斯產生衝突。一個彈丸般的車臣,尚且把俄羅斯拖的筋疲力盡,如果將車臣換成中亞,俄羅斯真就將萬劫不復。

    而俄羅斯的選擇,也最大限度的維持了他在中亞的利益——透過此舉,俄羅斯可以繼續依靠自己殘存的地緣影響力,實現對中亞的事實控制:

    這是由中亞的封閉地理環境決定的。

    對於身居歐亞大陸內陸腹心的中亞五國而言,除了俄羅斯,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都與他們相隔甚遠,且缺乏交流渠道。只有追隨俄羅斯,中亞才有能力才獲得相對更好的發展。

    正是因為看透了這一點,俄羅斯才選擇讓中亞五國獨立。這樣不僅避免了與中亞獨立勢力的衝突,反倒獲得了他們的好感;而中亞獨立後,俄羅斯對它的經濟保障義務也隨之消失,接下來不可避免的經濟衰退,俄羅斯也就不必承擔相應責任。

    只要中亞各國沒了怪罪俄羅斯的理由,他們便可以理性的選擇國家的發展路徑。而理性的選擇就是繼續跟著俄羅斯混,哪怕在俄羅斯大不如前的情況下也依然如此——中亞的封閉地理環境,決定了他們實在沒有更好的選擇。

    這種基於地緣關係產生的依附性,甚至連美國都無力改變。

    借阿富汗戰爭之機,美國將勢力打入中亞,並對土庫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等等南部邊緣國家大肆滲透,一度造成強烈影響。

    只不過,美國本土遠在東半球,與中亞內陸又缺乏穩定暢通的地面溝通渠道,這決定了美國對中亞的政治和經濟影響缺乏長效支撐。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美國能憑藉自身的強大實力和影響力,一時掀起顏色革命,但地緣關係的極端疏離,導致美國的影響是艱難且不可持續的。而俄羅斯,則憑藉穩定和相對緊密的地緣關係,獲得中亞的天然認同。顏色革命在中亞的轉瞬即逝,正是俄羅斯與中亞之間這種緊密地緣關係的現實層面反應。

    只是,俄羅斯雖能擠走美國,卻未見得能擠走中國。幾乎與美國黯然退出的同時,中國對中亞的影響力卻與日俱增。而在與中國的競爭中,俄羅斯卻顯得多少有些力不從心。

  • 9 # 本來世界觀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俄羅斯和中亞五國都是從蘇聯分裂出來的,也就意味著,他們是有這歷史的聯絡的,但這種聯絡是由“人為塑造”的歷史聯絡在一起。蘇聯解體後,他們之間的聯絡雖然緊密,但是卻成為了六個各自不同的國家。而中亞五國也通常被稱為俄羅斯的後花園。

    其次,值得一提的是哈薩克和俄羅斯的關係。哈薩克在納扎爾巴耶夫的帶領下,是中亞五國中目前發展最好的一個,也是目前五個國家中實力最強的一個。而恰恰是哈薩克同白俄羅斯還有俄羅斯這三國簽署了協定,規定三國之間不設立邊境檢查。也凸顯了哈薩克同俄羅斯之間的信任程度。

    而俄羅斯和其他幾個斯坦國,也是關係非常密切的。所以,中亞的穩定程度對於俄羅斯來說,不言而喻。好在目前西方大國還沒有怎麼太從中亞下手來折騰俄羅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畫買老畫家的,老畫家名氣大買老畫家的一定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