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月照邊關

    首先明朝崇禎皇帝時期的大臣已經沒有了做人的氣結,一心自保,崇禎想要當朝的各位大臣拿出銀子,對付義軍,眾大臣都是人人自保而哭窮,而崇禎皇帝面對國破,他無言面對他的先祖們,所以恪守了祖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自己把自己吊死了。

    而南宋時期,朝廷設在文化底蘊濃厚的江南,儒家的忠孝仁義深入朝野,真個宋朝都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因此文人的那種高傲不低頭的精神氣結非常的濃郁,文人的那種家國為大,救國救民的熱血情懷,我認為是歷代朝廷裡最為濃郁的,甚至比武將還要濃烈,像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一詩,陸游的加緊勿忘搞乃翁,辛棄疾的醉裡挑燈看劍等等,在這種濃烈的愛國情懷渲染下,朝野都是一股正氣之風,絕對不會做屈膝之輩的。

    再有,就是蒙元的當政者向來有大屠殺的噁心,尤其是對頑強抵抗的軍民,攻敗之後,蒙元軍隊一定會把戰敗者全部屠殺,惡名在外,所以那些戰敗的南宋軍民寧肯自殺,也不會甘願受辱被俘殺,所以最終全部跳海自殺,真不愧是華夏傲骨。

  • 2 # 乾中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一個事實——明朝不是亡於1644年,而是亡於1662年。

    在我們的一般印象裡,“宋朝滅亡”這一件事絕不是指的1276年臨安陷落,而指的是1279年崖山海戰陸秀夫揹負小皇帝投海殉國。那麼按照同樣的道理,“明朝的滅亡”也絕不指的是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朱由檢上吊,而是1662年吳三桂縊殺永曆帝。

    那麼,為什麼我們一般人會認為,明朝滅亡時間不是1662年,而是1644年呢? 這實際上得歸功於滿清高超的“自我洗白”手法和其殘酷的文字獄。

    根據清朝的說法,他們入關不是為了奪取中原,而是為了消滅流寇給崇禎皇帝報仇。至於佔據北京之後滿清所剿滅的“南明勢力”,根據滿清的“正統宣傳”,那其實根本不是明朝勢力,而統統只是“流寇”而已。明朝1644年已經沒了,什麼南明啊弘光隆武永曆之類的,統統都是“流寇”,統統必須剿滅。

    而這樣一種說辭所能成立的最重要前提,實際上就只有一句話:“明朝亡於1644年”。所以在清初,所有認為1644年之後明朝還存在計程車人,統統該殺,統統該凌遲。一個典型的代表就是戴名世案:戴名世的罪狀,就是在《南山集》裡說了這樣一段話:

    今以弘光之帝南京,隆武之帝閩越,永曆之帝兩粵,帝滇黔,地方數千裡,首尾十七、八年,揆以春秋之義,豈遽不如昭烈之在蜀,帝昺之在崖州?

    即使拋去民族主義,這樣的話邏輯上並沒有什麼不對,然而,這並不妨礙戴名世被處死,且 受株連者打數百人之多。

    所以,總而言之,我們在把“明朝滅亡”與“宋朝滅亡”對比的時候,應該以1279年與1662年類比,而不是拿1279年和1644年類比。因此,我們在觀察明代殉節人數的時候,也絕不能僅僅把目光侷限在北京,而應該放在1644-1662年之間,看看那數不清的義軍,看看那數不清殉節計程車人,看看那無數悲壯感人的詩篇。

    這個時候,你就發現,明朝滅亡時,為之殉節者之多,其氣節之凜然,絲毫不遜於宋朝的“十萬軍民投海”。 現在,我們來列舉一下那些以死殉明的人物:

    夏完淳:十四歲舉義,十六歲犧牲 黃公輔:七十一歲高齡起兵,八十四歲在廣東文村自焚

    閻應元:以典吏微職,率領江陰全城抵抗清軍八十日,最後與全城軍民一起殉國。

    鄺露:性格狂放不羈,卻出任南明官職,廣州城破後抱琴而死。

    黎遂球:“錦心繡口”“秀眉明目”,巷戰犧牲的的嶺南才子

    張同敞:無守城之責而與瞿式耜同死桂林,面斥漢奸

    張煌言:從事長達二十年艱苦卓絕的抗清鬥爭,最後慷慨就義,被歷史學家顧誠譽為“幾乎無可挑剔的完人”。

    黃淳耀兄弟二人:領導嘉定抗清,城破自縊

    李來亨:在大陸上堅持明朝正朔時間最長,在永曆帝被殺以後,依然頑強不屈抗清,最後一直到康熙三年,才在茅麓山重重被圍,兵疲糧盡的情況下,自焚而死。

    “明末計程車子學人,忠臣英烈,遠甚前朝各代,縱然南宋之遺臣烈士在形態上亦非其比”。 “無論時世之艱迫,陣容之強盛,氣節之凜然,任何一個時代的節烈之士都不能與明清易代相比。”

    據杜車別統計說,從1644-1662年這段時間,清軍屠殺了中國至少一半以上的人口,為明朝陪葬的人數,不是10萬,而是2億,甚至更多。

    最後,如果還有人說明朝氣節不如宋,那麼我想問一個問題:為什麼在茅麓山,李來亨等原來的“大順軍”,那些殺死崇禎帝的元兇,當他們被清兵重重包圍,而永曆朝廷也已經被一鍋端的情況下,他們死守到最後的戰旗,為什麼上邊還寫著一個“明”字?

  • 3 # 硃紅血的遊戲word

    南宋小皇帝和太后先降了啊!臨安開城投降了!再者蒙古人動輒大屠殺,和滿清的政策不同,滿清是抵抗了破城大屠殺,主動投降的委以重任!也就是說在蒙古人面前沒的遠,而滿清給了你活路……

  • 4 # 崑崙139100429

    明朝滅亡,大臣(熟讀‘聖賢’書的儒者)們各顧各,這幾乎是歷朝最終崩潰時的正常現象。除少數有骨氣者大多並不為前朝守忠節,而各懷心思另投新主,這無須細說。南宋覆滅群臣跳海值得研究、品味。宋本身就有一個顯明的對照,靖康之變,二皇被俘、群儒臣膽怯如雞,唯有一烈性女子李師師刎脛壯烈而死,而她卻是最卑賤的妓女。那些高貴者卻甘願屈膝…。而南宋終結時為何現此壯舉?答案我看只有兩點:1、靖康之恥痛心徹骨,軟弱妥協並未換來入侵者的善心、更挽救不了北宋的命運。反而激起了南宋臣民反思和強烈的愛國心。辛棄疾、陸遊、岳飛等有志之士留下的詩及其壯烈的舉動就是明證。當然南宋一度宮廷迷醉、朽腐“錯把抗州作卞州”者也大有人在,但面對強敵壓境此並非是主流。2、蒙人南侵極其野蠻,善殺不善撫,硬也是死、軟也是死,橫豎都是死,不如一死了之,還可留得效忠之名。此事參看滿清入關後安撫舊士族,寬待儒者並立即吸納封官,結果包括衍聖公都下跪認新主了。這就是滿比蒙的聰明之處。至於南宋滅集體跳海之舉,研究歷史者也有認為其是儒者糯弱的表現,為何不以命相搏、拼個你死我活或深入民間組織反抗,還落得個壯烈勳國?這是另話,此處無需論說。

  • 5 # 歷史思想家

    大家都知道明朝末年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自己一個人孤零零地吊死在煤山,相當的可憐

    ,相伴他的只有一個太監王承恩,在南宋亡國的時候,

    隨同赴死的人數是非常的多的,兩相對比為什麼差別這麼大呢?

    崖山之戰是非常慘烈的戰役,而且在戰爭勝負已出之後,

    宋軍的將士為了不讓自己的戰艦落入敵手而紛紛將戰艦鑿沉

    ,並且超過有10萬的南宋軍民,共赴國難,

    即便是元朝人所編輯的宋史,也客觀的記載了這一次壯烈的行為。

    他們寫道海上浮屍以10萬計,

    這都是愛國軍民用自己的死亡為這個國家獻祭了。

    而在崖山旁邊的村莊裡,老百姓也建了一個沒有碑文的墳墓,

    這個碑文就是楊太后的墳墓,因為楊太后殉國之後,

    迫於元朝的壓力,老百姓不敢為他樹碑焚香。

    他們為楊太后修建了一個特殊的墳墓。

    還有一些人,將趙宋皇族的後裔隱姓埋名,

    嚴格保護起來,直到元朝滅亡,他們才顯露出自己的真面目。

    兩宋將近300多年的時間裡一直在軍事上一直比較的弱,

    但是宋朝在經濟文化科技等等方面已經達到了封建王朝的頂點,

    即便是後。是在明朝和清朝也也不能望宋朝之項背,

    宋朝是一個沒有抑制工商業發展的朝代,所以說海外貿易非常的發達。

    因此宋朝的國庫是非常的充裕的,

    農民起義的規模也比較少,數量也很有限

    宋朝是非常的發達的,10萬戶以上的大城市,

    已經達到了40個,而汴京和臨安,也是過百萬的超級大都市。

    連販夫走卒都穿著華美的衣服。

    做作為文人士大夫的司馬光都感覺非常的難受。

    宋朝的政府很有錢,

    所以說民間的福利政策也是相當的完善,

    公元1138年宋朝政府還頒佈了助產令。

    這種法律規定對於懷上嬰兒的婦女以及腹中的嬰兒,

    國家都有專門的法律進行保護。

    生嬰兒出生之後,貧困的家庭還會受到國家的救濟。

    並且還有官府派遣的穩婆做助產作用,

    老婆生孩子,丈夫也可以免除雜役,

    這些規定和現代社會的福利政策有類似之處。

    甚至一些棄嬰,政府也將他們收養。

    等到他們成年的時候,還儘量為他們婚配。

    而在教育方面,宋朝各地官辦的學校也不收學費,

    還有一些重點的學校,比如說太學,

    每個學生上學還能領到1000文錢的補助,

    這也使得宋朝人民的受教育程度達到了空前高的層次,

    全國的文盲人數也是非常少。

    蘇東坡記載,當時的老百姓基本每家都有識字識文段字的人。

    讀書的聲音也是,此起彼伏。

    除此之外宋朝和各州各縣也有一層,

    就是在對發生災難的時候做好賑災作用。

    因為國家對於老百姓非常好,

    所以說這些老百姓對於國家也是發自內心的有忠誠感,

    所以說,在面對強大的蒙古入侵的時候,

    老百姓表現得非常的忠誠,也很頑強,

    蒙古人在當時是非常的強悍的。

    在短短的數年之間就征服了要各國廣大的地區,

    但是要攻打南宋卻花了整整50年時間。

    即便是文弱的書生,也儘量拿起武器,

    保家衛國。甚至到了南宋滅亡之後,

    南宋的旗幟也沒有落下。

    南宋最後的不屈之城,

    四川凌霄城一直在南宋滅亡10年之後,

    還懸掛著宋朝的國旗。

    在聽到宋朝滅亡之的訊息之後,

    有很多人因為絕望而自殺殉國,

    當然也有更多的人拿起武器去抗擊元朝。

    雖然這些人並沒有在歷史上留下他們的名字。

    但也動搖了元朝的統治根基。

    最為柔弱的南宋卻有最剛強的老百姓,

    這樣的細節的確令人敬佩,

    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華人氣節的復興。

    崖山之戰的景象應該為每一個華人所銘記。

    華人的偉大氣節永遠不能忘記。

  • 6 # 俠義為懷蕭大王

    宋朝雖然懦弱,但是有宋一代都非常注重經濟民生,對待文人士大夫這個歷史傳承群體是整個華夏曆史上最寬容優待的朝代。

    老百姓念及宋朝的衣食無憂富足的生活對宋朝十分眷念,文人士大夫更是希望宋朝能得以延續永保自己家族的榮華富貴。

    雖說文人心思聰明腦子活泛,容易出奸滑之輩,但是文人一旦有了信仰其堅貞不屈的精神也是非凡夫俗子能比的,宋朝文人士大夫還是很有風骨的,不同於明清兩朝“水太涼”,“南海聖人”這些道貌岸然之徒,宋文人還是有很多真正的有風骨的真大儒的。國破家亡之際他們也能堅守自己的名節的。

    另外宋朝之前中原文明雖有幾次差點被遊牧民族侵覆但是畢竟還是挺過來了,而且每次胡人的到來帶來的都是無盡的殺戮與毀滅,宋人對北方胡族根本不抱啥希望!北宋靖康恥記憶猶新啊!一邊是無盡的死亡暗無天日的煎熬,一邊是青史留名堂堂正正的為國盡忠,很多人潛意識裡都認為除了抵抗到底之外沒的選。

    明朝就不一樣了,明朝當然也有鐵骨錚錚的好漢錚臣,比如方孝孺這樣的,雖然有點迂腐,但是你不能否認他骨頭挺硬!方孝孺被殺雖然在永樂朝沒有掀起啥浪花,但是給後面的人影響確實太壞了!個人愚見,永樂帝做的最錯的一件事就是殺了方孝孺,給後面的人臣起了個壞頭。

    方孝孺之後的明朝讀書人文武百官給我一種很腹黑的感覺,一個個的表面文章做的比誰都漂亮,張口閉口仁義道德,背地裡啥壞事他乾的比誰都遛,對別人就是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自己花天酒地,變著法享受;皇帝不管好的壞的,他都要管上一管,這件事有違祖制,那件事情道德淪喪…凡事損及自身利益的都要打壓阻撓。有識之士認為解除海禁有益國本,他們就跳出來捧上朱元璋的祖制打壓,背地裡家人朋友出海賺的盆滿缽滿…

    守邊大將也撈錢,虛報兵額吃空響,屯田軍民淪為將領家奴,魚肉邊關百姓,欺壓外族百姓,不守信義坑殺努爾哈赤他爹,把邊關搞的烏煙瘴氣。後金崛起了,派人賄賂,他們不顧大明利益,處處放水,後面一看控制不了場面了,後金入關了打的他們抱頭鼠竄。

    大明朝廷裡依然是那幫偽君子主政,一邊忽悠皇帝,一邊愚弄欺壓百姓, 崇禎帝自小就受他們蠱惑擺佈,根本認不清忠奸善惡,亡國破家上吊自盡,臨死之際發出文臣誤國,滿朝文官皆可殺的感嘆!這會倒是清醒了可惜晚了…

    滿清打來了,有沒有抵抗的人了?有!什麼人?抵抗最激烈的還是男方沿海一代東林黨士族大本營,你以為他們抵抗滿清是忠君愛國,錯了,他們是放不下積累的龐大家業還有榮華富貴的生活,匆匆忙忙立上幾個朱家子弟當傀儡皇帝,妄圖偏安江南繼續他們的富貴榮華,就這會了還是不忘私利權位,滿清都兵臨城下了,南明朝廷依然是人人爭權奪利,爭搶失敗了就投降滿清帶著滿清騎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他們哪裡還記得啥大明社稷,漢家江山,一切不過是利益驅使罷了。最後一看,滿清皇帝很給面子,對投降割頭的還是很優待的,一個個都立馬歸順了!君不見三邊總督洪承疇開始好像也是個硬骨頭啊,沒想到滿清一表態給官給錢立馬成為滿清的奴才!水太涼錢謙益那也是個道德文章寫的華麗的大才子啊,沒想到節操連個婊子都不如,水太涼了不敢節死,後來為了向新主子表忠心,帶頭剃髮的也是他。這些可都是是明末的名臣名流。

    真正忠義的還是老百姓,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那些被殺的最多的還是普通百姓。要說他們多愛國也談不上,起碼比洪承疇,錢謙益等輩強不少。

    朱元璋要知道他們的存在,估計得氣得從陵墓裡爬出來大叫當初還是殺的少了啊!

    其實歸根結底的原因是這個:與宋末不同的是,明朝是從蒙元過來的,那些沒節操的一看似乎外族人當皇帝也不是不能接受啊,蒙元時代,還不是多的是享受富貴的漢族士族官員。他們總結出了一個道理,這天下別管他誰當皇帝,都離不開我們這些飽讀史書的讀書人啊!在一看滿清皇帝挺上道,對待那些軟骨頭,自稱奴才的降臣降將優待有加,那還等什麼,趕緊磕頭阿諛去吧…

  • 7 # HuiNanHistory

    宋朝滅亡過兩次:第一次是北宋年間的靖康之變;第二次是南宋崖山之戰,宋朝在這次徹底被消滅,當時有不少官民投海殉國,“屍浮海上者十萬餘人”。

    對比一下,明朝在1644年滅亡時,崇禎身邊只有太監王承恩一人,後者的下場著實悽慘。

    那麼,宋朝和明朝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呢?

    對於宋朝而言:崖山是最後一戰。陸秀夫揹著8歲的小皇帝投海自盡後,南宋沒有任何希望了。所以,人們惟有一死以表絕望心情。

    對於明朝而言:崇禎死後,各地還有藩王,由此形成南明小朝廷。

    由此可見,1644年的明朝並沒有像崖山之戰時的南宋那樣徹底滅亡,其情況反倒有點像靖康之變後的北宋。

    因此,崇禎死亡時沒有出現南宋一敗塗地後那樣大規模的殉國。

    除此以外,崇禎上吊後,京畿附近給崇禎殉葬的大臣也不是沒有。

    例如:

    範景文,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在得知崇禎的死訊後,範也跟著自殺了。

    倪元璐,戶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崇禎自殺的訊息傳出當天,他也自殺了。

    …………

    這些案例雖然沒有十萬人之多,但也不能就當不存在吧?

    最後,從整個中國的人口規模來看,無論是明朝還是宋朝,給皇帝殉葬的都是少部分,老百姓才不在乎這些事呢。

  • 8 # 丙潤老師

    答案:在明朝滅亡之前出現過一個宦官,這個宦官把朝廷攪得烏煙瘴氣,把仁義禮智整的亂七八糟。這個人的存在印證著很多臣子的泯滅,而這些臣子泯滅之後,朝廷上便缺少了一個物件兒,那個物件兒叫氣節。

    事件回顧

    迄今為止,仍然有很多歷史學家為魏忠賢平反,為魏忠賢喊屈,說如果明朝沒有魏忠賢的話,恐怕整個明朝早就滅亡不知道多少年了。

    想想也是好笑,明明是一個閹宦之臣,明明是一個奸臣,竟突然間變成了一個高大威猛的糙漢子。這種形象的轉變,按照某些史學家的言論是有著歷史依據的。

    比如魏忠賢儘管胡攪蠻纏,儘管不明是非,可是他只貪錢,不會換朝政,更不會率領著朝廷的軍隊行軍打仗,也不會變成王振這麼個玩意兒。

    再比如魏忠賢儘管貪汙,可他貪汙的絕大多數都是富裕人家的錢,而且貪汙了富裕人家的錢之後,又從中拿出一點點給了朝廷,讓朝廷能夠繼續運轉下去。

    再再比如魏忠賢儘管瞧不起賢明之臣,甚至把他們都殺掉了,可是統一了朝廷的口徑,讓整個朝廷擰成一股繩往前發展。

    首先我們承認,哪怕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想要在他身上找到閃光點也是可以找到的,就好像在聖人身上找缺點一樣,只要拿出放大鏡、顯微鏡使勁的瞅就能找得到。比如孔子在那個年代看不起老百姓,瞧不起農民,孟子,孫子,韓非子也有著自己的各種人性缺點,但這依然無法把他們的人性優點泯滅。

    同樣的道理,魏忠賢可能在無意中做了那麼一兩件好事,但是他做的這一兩件好事,絕對不能成為整個明朝的閃光點,也沒有辦法為魏忠賢洗白,壞人就是壞,人洗不白的。

    好了,我們確定完一個基點,魏忠賢是個壞蛋之後,剩下的就非常容易了。

    為了便於區分,我們加個黑體:

    魏忠賢最開始掌權的時候,朝廷之中有幾個硬骨頭,民間百姓有很多硬骨頭,這些硬骨頭不聽從魏忠賢的指揮,並且想盡一切辦法把他扒拉下去。

    在這些人的努力之下,終於都死絕了,沒錯,魏忠賢的影響力比所有的太監影響力都要大,這個太監透過各種手段把那些有氣節的人通通殺掉。

    而氣節作為一個極其特殊的東西,不會毫無節制的增長,往往是殺掉一批之後,需要若干年、若干10年、若干百年才能夠再生長出一批有氣節的臣子來。

    於是明朝有氣節的臣子就斷了帶斷了層,一直到崇禎執政的時候也沒有找不回來。

    沒錯,這就是事實

    南宋滅亡其實從最開始就是一個悲劇,這個悲劇展現在方方面面。最開始有北宋,大家有個念想,心心念著自己的國家,儘管這個國家腐朽落魄,而且很不堪。

    緊隨其後,北宋滅亡了,南宋出來了,儘管需要跑很遠的地方才能再一次回到自己的國家,可終究還是有家的。

    當南宋再一次滅亡,所有的人都心灰意冷,所有的漢民族人突然發現自己的家沒有了,不但家沒有了,連朝中大臣也沒有了,朝廷大臣沒有了,皇帝也沒有了。當一位臣子抱著小皇帝跳下崖山之後,許許多多的人開始效仿,因為這個時候死不可怕,屈辱的死去,並且看著他們燒燬咱們的家園才是最可怕的。

    明朝就不一樣了,明朝儘管有很多人,事實上人口也必然會比南北宋時期多。伴隨著各種農作物的入主,以及當時的社會大環境,讓明朝有了更多的底蘊。但是底蘊不能當飯吃,因為老百姓已經沒有氣節了。

    在魏忠賢的前後左右折騰下,在魏忠賢無數個孩子孩孫(收養)以及收養的無數個義子和自己的無數個魔爪的控制之下,大明王朝早已經腐朽破敗不堪。

    這樣的王朝完了也就完了,好像也沒有人值得惋惜。哦,不對,還是有一個人惋惜的,那個人的名字叫崇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8年年底想買車,買轎車好還是SUV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