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無知先生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意思是說,孔子教其弟子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只學習某一方面或者幾個方面的弟子大概幾千人(這裡三千是虛數),但是能夠六藝全部精通的也就七十二個罷了。其餘的均屬於偏科學生,畢竟人與人資質不同。而這七十二個人屬於全才。
就好比有的學生,有的人語文英語基本滿分,數理化卻死都拿不到分數;
或者有的學生,語數英理化史哲生、甚至音樂、棋類、體育,樣樣會、樣樣通。
所以,這就是所謂的天才吧~~~
附七十二賢的名單(括號裡為字)排名不分先後:
1、閔損(子騫)2、冉耕(伯牛)3、冉雍(仲弓)4、冉求(子有)5、仲由(子路)
6、宰予(子我)7、端木賜(子貢)8、言偃(子游)9、卜商(子夏)10、顓孫師(子張)
11、曾參(子輿)12、澹臺滅明(子羽)13、宓不齊(子賤)14、原憲(子思)
15、公冶長(子長)16、南宮括(子容)17、公皙哀(季次)18、曾蒧(皙)
19、顏無繇(路)20、商瞿(子木)21、高柴(子羔)22、漆雕開(子開)
23、公伯繚(子周)24、司馬耕(子牛)25、樊須(子遲)26、有若(子有)
27、公西赤(子華)28、巫馬施(子旗)29、梁鱣(叔魚)30、冉孺(子魯)
31、曹恤(子循)32、伯虔(子析)33、冉季(子產)34、公祖句茲(子之)
35、秦祖(子南)36、漆雕哆(子斂)37、顏高(子驕)38、漆雕徒父(子文)
39、壤駟赤(子徒)40、商澤(子秀)41、石作蜀(子明)42、任不齊(選)
43、公良孺(子正)44、後處(子裡)45、秦冉(開)46、公夏首(乘)
47、奚容箴(子皙)48、公肩定(子中)49、顏祖(襄)50、鄡單(子家)
51、句井疆(子疆)52、罕父黑(子索)53、秦商(子丕)54、申黨(周)55、顏之僕(叔)
56、榮旗(子祈)57、縣成(子祺)58、左人郢(行)59、燕伋(思)60、鄭邦(子徒)
61、秦非(子之)62、施之常(子恆)63、顏噲(子聲)64、叔乘(子車)
65、原亢籍(籍)66、樂欬(子聲)67、廉絜(庸)68、叔仲會(子期)69、顏何(冉)
70、狄黑(皙)71、邦巽(子斂)72、孔忠(子蔑)
-
3 # 史界觀
孔子作為古代著名的教育家,首創私學教育,並設立了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門下弟子眾多,具體教授禮、樂、射、御、書、數”六藝,六藝具體細分下來就更多了。六藝是源自周朝的貴族教育。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弟子三千,真正完全掌握這六藝的也就七十二人,如果發畢業證的話,只有這七十二賢,他們每個必考科目都合格了,其它的弟子有掛科或者只及格其中一部分科目的現象。至於“弟子三千,賢七十二”這個說法是有爭議的,一是出自《史記·孔子世家》: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另一說出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 ,記錄了77人。所以,到底是哪一種說法正確,不得而知。還有認為弟子三千也不靠譜,其實不必過多爭論。孔子一生致力於教書育人,培養賢德人才,這是很偉大的事,也是當今許多教師的榜樣,更值得反思。
-
4 # 悠言悠語
孔子素有“孔子弟子三千,達者七十二”的美譽,七十二賢與三千這個基數相比,顯得極為稀少,可是我們要考慮到怎麼才算是一個“賢人”。
個人認為,賢者至少要做到明理而尚德,尊師而重道,有修身之本,能斷一時之事,才能算個賢者。事實上,孔子弟子凡是稱得上賢人的人都有其高於常人的舉動,可見,孔子座下的賢人並非泛泛之輩。
縱觀古今,每個時代的賢者都是屈指可數的,而這時的人口基數比之三千更是多百倍,千倍,我們不能以現代應試思維來評判古代的教學水平,畢竟我們現在擁有比之古人遠超千年的視界和千年來古人不斷積累的智慧作為後盾。孔子主張“有教無類”,他廣收門徒,這些門徒中有多少人天資愚笨呢,又有多少僅僅是慕名而來的泛泛之輩呢?想要把所有人都培養成賢人,前五千年不可能,現在乃至未來實現的可能性都幾乎為0。
三千弟子出七十二賢,孔子可以稱為是教育專家了,再說,若賢人的數量太多,評判的標準也會提高,永遠會有人被處於標準線之下。比方說,某一屆考生成績都非常好,但總有人要被淘汰,畢竟名額有限,你說呢?
-
5 # nina徐
有句話叫著“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即便是如孔子也是一樣,不可能徒弟個頂個的全是賢能,總還是有那些沒有能修行成為賢才的一部分人。因為如果如題住這樣的想法,那有一個反設:是不是隻要拜了孔子為師,就一定能成為賢才了。這樣的話,那我們都可以不用那麼努力了,直接去拜一個好的師傅好了。我們拜了名師,在名師的指點下,可能會更加容易或者快速的學習技能,達到自己學習的目的。但是本身的悟性和努力程度才是最重要的。
-
6 # 總叨叨
人的出身不同,受的教育不同,自然興趣愛好也就不同,作同一件事做出的效果也會不同,和孔子學習的弟子們也正是如此。
讀過論語的人都知道,孔子最疼愛的弟子就是顏回,孔子不喜歡誇獎別人,但是在論語中卻誇了顏回四次。例如有一次,孔子就發起感慨:賢德啊顏回,吃的只吃一小碗飯,喝的不過是一瓢水,住的也不過是簡陋的小房子,別人都受不了,而言回卻仍然不改變向道的樂趣,賢德啊顏回。孔子之所以如此喜歡顏回,是因為顏回是最能理解孔子之道的人,也就是說是孔子的知音。顏回死去之後,孔子非常悲痛,當著他人的面直說再也沒有這樣好學的人了。
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路是最具政治才幹的。從論語中我們可以看出子路詢問孔子的問題,大多是圍繞著怎麼處理政事職能,子路先後在烏魯國和魏國做過地方長官取得了不錯的政績。魯國執政大夫季康子曾經問孔子,子路這個人能夠用來處理正事嗎?孔子說:子路果敢決斷讓他來處理正式很合適。一般官員在判案的時候要聽取雙方的辨詞才能斷案,但是據說子路只需一方之言就能準確答案,其政治才幹可見一斑。
孔子的弟子中要說是誰最有軍事才幹,非冉求莫屬冉球是魯華人,是魯國執政大夫季康子的家臣。魯哀公11年齊國的國書和高無丕帶領大軍攻打魯國。冉求先說服了猶豫的季康子,又舒服了魯國的大夫。讓其出兵後又出謀劃策擊敗了齊國軍隊。對此,季康子十分好奇詢問他的軍事才能從何而來,他回答說是孔子學的季康子這才決定要贏回在國外遊歷的孔子。
孔子的中國弟子中子貢是最有錢的。子貢因為熟悉經商之道,經常能夠準確地預測市場行情,以至家累千金。史記中就記載:子貢到各國去的時候,諸侯的國君都要與他平等相見。後世更把她與范蠡、呂不韋等大商人放在一起。有陶朱事業,子貢生涯的說法。孔子游歷各國子宮估計就是贊助商。
透過以上舉例可以看出,孔子的弟子雖然人數眾多,但由於出身不同,年紀不同,受教育程度和吸取知識的天分不同,所以自然的出現了有高有低,有卓越有平庸的情況,真正能出類拔萃脫穎而出的才是七十二人。
回覆列表
那個時代,讀書是辛苦事,能夠學出名堂的,不僅得有智力,有恆心,還得有錢。
一片竹簡只能寫11至14字,30片竹簡就是一卷書,剔除空格這些,最多300來字。
想想,讀書破萬卷,需要何等財富,何等毅力才能達到。
所以,能夠在孔夫子手下學有所成,大名鼎鼎的,72人就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