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雞毛和蒜皮有什麼關聯嗎?
4
回覆列表
  • 1 # 書蟲吐絲

    雞毛蒜皮源自一個小故事。

    一個村裡,住著相鄰的兩家人,一家以養雞賣肉為生,另一家以種大蒜為業。

    養雞的這家,每天殺雞賣肉,弄的一院子雞毛。而種大蒜的這家,為了大蒜好賣,就把大蒜剝皮出售。

    本來兩家相安無事。可是有一天,颳起了一陣不大不小的龍捲風。把雞毛和蒜皮吹的滿地都是。

    兩家人就相互埋怨對方,越說越激動,後來就打了起來。

    碰巧,縣太爺下鄉尋訪民情。

    於是,就把兩家人叫過來,問明原因後,縣太爺哭笑不得,說:“就為了雞毛蒜皮這點小事,你們就打成這樣?”

    吩咐左右,各打二十大板,以儆效尤。

    就這樣,雞毛蒜皮的典故就流傳了下來。

  • 2 # 一聲佛號一聲心

    “雞毛蒜皮”是一個成語,這裡面有個故事。

    相傳古代有兩家鄰居,東邊一家是賣雞的,西邊一家是賣蒜的。賣雞的每天早上要先拔雞毛,然後去集市上賣。賣蒜的每天早上先剝完蒜皮,再拿到集市上賣。

    有時候刮西風了,賣蒜家的蒜皮就被刮到東邊賣雞家了。有時候刮東風,賣雞家的雞毛就飛到西邊賣蒜家了。兩家因此經常吵架慪氣。

    日積月累,終於矛盾升級,因為這事兩家打起架來了,最後對簿公堂。縣老爺聽了這事,馬上判決:多大的事呀,就這點雞毛蒜皮的事,你們還打架,還告到我這裡來,各打二十大板!各自回家好好想想。

    從此,這句“雞毛蒜皮”的成語就流傳下來了。

    古人早就說過,做人要“難得糊塗”,不要斤斤計較,像這種“雞毛蒜皮”的事,大家一定不要放在心上,影響了朋友或者鄰居的和諧相處。

  • 3 # 鄉間有故事

    這是一個通俗又有深度的問題,也很有趣味。雞毛撣子,我們一會再說,這個大眾化的除塵工具,也是我們老祖宗的專利。

    先說雞毛蒜皮的故事。雞毛和蒜皮,二者本身沒有一毛錢的關係,可是,古時,有兩位鄰居偏偏將其扯到了一起。相傳,有兩戶人家,東家做雞的生意,西家做蒜的生意。每天,殺雞的,滿院子都是雞毛;賣蒜的,全家都是蒜皮。這時,兩者還是沒啥關係。

    應該是兩家關係不太融洽吧,一場風,將兩家人惹毛了,雞毛和蒜皮被攪和在了一起,漫空亂舞,東家有,西家也有。於是,兩家人開始對罵,接著幹仗,又上升到了打官司。 縣太爺說,我哪有心情管這雞毛蒜皮的事,管也管不情,不如各打十大板,這事就能自然解決。從此之後,雞毛蒜皮就流傳了開來,指那些無關緊要的小事。

    這是一個傳說。其實,老百姓雞毛蒜皮的小事,事關社會和諧穩定的大事,這位縣官武斷了,你應該好好去調解糾紛,真不應該各打五十大板,雞毛蒜皮可真不是小事,量變引起質變,就是翻雲覆雨的大事。

    再說雞毛憚子這件大事。早在4000多年間,夏朝的中興之君少康,大家有些不明白的話,可以想想杜康酒,就是他老人家發明的。在此不說酒,單說雞毛憚子,也是他老人家發明的。

    少康遠比不肖子孫,那位縣官聰明得多,關心百姓得多。少康看到一隻受傷的野雞拖著翅膀走路,地上被拖得挺乾淨。就腦洞大開:如將雞毛捆紮成束,不是可以打掃衛生嗎?於是,我們的第一把雞毛憚子就誕生了,當時,是掃地用的,也就是和掃帚的功用是一樣的,它們有同一鼻祖,都是少康。雞毛憚子在使用過程中,因雞毛太軟,不適宜大掃除,又改用竹子、蒿草等植物,既生態又適用,雞毛憚子和掃帚總功用一致,具體作用就分化開來。

    今天的雞毛憚子,不僅保留有除塵功能,還有裝飾功能,更有施家法的功用。丈夫不聽話了,妻子雞毛憚子伺候;孩子學習不用功了,雞毛憚子就起到了戒尺的作用。在此,不討論實施家法到底是對還是錯,只是想說,愛用此招的人,要掌握好度,切莫適得其反,但也不要對孩子放任自流。

  • 4 # 一隻含淚奔走的羊

    雞毛撣子是民間百姓用雞的羽毛做成的屋內除灰塵的工具。

    而雞毛蒜皮是一句成語,出自孫犁《石猴——平分雜記》:“他們是為了報答你的恩情,才送給你;你倒說是雞毛蒜皮。”

    雞毛蒜皮 比喻無關緊要的瑣碎小事或毫無價值的東西。

    蒜皮一無用處只能丟棄。引申一下,雞毛蒜皮給我們的寓意和啟示,人生在事,大事為重,不要為了一些繁瑣的小事,擾了心境阻礙你前進的步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失獨家庭已享受五保待遇還能申請失獨家庭特別扶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