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竹溪有松風
-
2 # 雲淡風清
謝邀。先把題目補充完整: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語出《論語·述而》。意思是仁義離我很遠嗎,我想要達到仁,仁自然就到了。這裡強調了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在追求仁義之心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發乎本心,自然追求,不矯揉造作,內化於心,自然外化於行。個人認為這與道法自然也是相一致的,對萬物心存悲憫,遵從自然萬物發展的本來規律,尋找內心深處最真的善,仁義的境界自然到來。有志於步入仁義之旅的同好,推薦研究王陽明的生平,生長於明代的他,畢生致力於踐行仁義,終有大成。他的思想,行為會更具備現實參考意義。
-
3 # 鄉野道生活
原文出自《論語·第七章·述而篇》主要是孔子強調人進行道德修養的主觀能動性,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
個人認為與之相對應的可以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主要根乎個人主觀意識,善惡一念之間。
謝邀!出句不全,我想你想問的是“欲仁斯仁”吧?此句語出先賢孔夫子的《論語·述而》篇,全文為【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日弟子向孔子問:老師你常言仁,仁在那裡?怎麼才能得到仁?子曰:仁其實離我們不遠,只要我想仁,仁就到了。此話的意思就是仁是一種意識形態,你想行仁就是仁,你想行惡那就變惡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