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幼兒階段該怎麼教育、小學階段該怎麼教育,初中階段高中大學等呢?

11
回覆列表
  • 1 # 浩媽聊教育

    下面,根據我多年的教育教學經歷,結合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思考,嘗試著回答一下您的這個問題,說的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吧!

    我家是男孩子,如何教育他?曾動過很多腦筋,大概按以下幾個時段進行教育和引導的:

    一是0~3歲,注重生活習慣養成教育,要讓孩子逐漸能夠明辨淺顯的“是非”,就是“懂好賴話”,引導孩子看圖書,至少獨立看5分鐘。學會與小朋友相處。

    二是3~7歲,注重培養孩子專注力、動手能力。引導孩子主動坐下來看書,一次15分鐘左右,這樣入小學後就能坐得住凳子。會結交小朋友。

    三是7~10歲,引導培養孩子會專注於學習的好習慣。這一時段,家長要儘可能多地抽時間陪孩子完成作業,保證孩子一心一意地完成作業,養成認真專注的習慣,做到不分心,這樣在課堂上也能不自覺地做到認真聽講。要有要好的小朋友。

    四是10~12歲,引導教育孩子有上進心,保護和培養好孩子的自信心,引導孩子與生活學習習慣好的孩子相處。

    五是12~14歲,孩子要達到獨立、高效率地完成作業,同時,引導孩子怎樣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努力做到當節課內容當節消化,當天的內容當天消化,學會階段性小節。注重分學科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與生活學習習慣好的孩子處朋友,共同進步。

    六是14~16歲,在學習上,家長基本放手,靠學校、老師教育,注重引導孩子按學科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注重世界觀養成教育,引導規劃人生,要與“志同道合”的同學交朋友,互相鞭策。

    七是16~18歲,大學階段,要認真傾聽孩子規劃人生的想法,站在家長角度,給孩子中肯的建議,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給他信心。

  • 2 # Yaya顏如玉

    在孩子小的時候(小學階段)以養成教育為主——即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

    1 學習習慣: 主動寫作業 按時按量完成作業 把學習當成第一重要的事情

    2 行為習慣:語言文明 見人有禮貌 與人友好相處 知禮讓

    3思考習慣:別人說什麼想想對不對 爸爸媽媽平時怎麼講的

    4自我保護習慣:不與陌生人說話 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 一個人在家時不亂動電器開關 陌生人敲門時不能開

    5 良好的衛生習慣:自己學會刷牙、洗臉、疊被子;整理書包、桌子、文具、房間;洗襪子、倒垃圾等力所能及的勞動;養成愛乾淨,生活自理的好習慣。

    6 培養孩子的一個興趣愛好;比如畫畫或踢球或跳舞等。

    7 意志品質培養:做事執著、專一、坐得下來,有耐心。

    8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根據1~6年級的閱讀安排,每學期讓他讀夠了幾本書,可以做讀書筆記,可以在書上寫批註。能靜下心坐下來讀書,享受閱讀的樂趣,會與人分享閱讀的知識。

    等孩子大一點,上了初中,孩子的良好習慣已經養成了,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行為模式(性格),這個時候,就要滲透一些人生觀、理想觀的教育,另外還要進行青春期早期教育。

    1 在與孩子的曰常交流中,與他談談人生、談談人活著的價值,給他買名人傳記類的書籍,讓他從書中有所感悟,有了初步的人生價值觀。

    2 可以引導孩子初步去想自己長大想幹什麼這一話題,在小學閱讀的根基上與他探討“理想”這一話題

    3 青春期性教育:買相關書籍讓他(她)瞭解男女有別;男人女人是怎麼回事;孩子怎麼來的等等知識,也教會他(她)男生女生如何相處,有什麼要注意的問題。

    4 學習方法指導:初中課程種類多,教會孩子如何制訂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每門課程重點、難點如何突破(可以請教老師);面對考試成績如何調整心態和策略等。

    5 運動休閒:學習壓力很大,經常帶孩子去爬山、游泳,給孩子解壓。

    6 與親人相處:經常帶孩子去拜訪長輩,友人,讓孩子感受到朋友和親人重要性,學會感恩。

    高中階段,學業壓力更大,可以從下面做起:

    1 三觀教育: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所謂“三觀要正”人生才不會偏離軌道。

    2 學習方法和策略調整:高中課程相對來說很難,知識點寬泛又有深度,所以,如何學,找什麼樣的老師來彌補孩子短板是個問題。

    3 解壓方式:運動、讀書、爬山等。

    4 責任感: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髙中有成人禮,可以滲透教育)

  • 3 # 小智姐姐愛英語

    幼兒階段多注重孩子的啟蒙教育

    幼兒階段是學習和習慣養成的起步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欲很強,雖然是天性使然,但也是孩子興趣養成的重要時期。家長要注重的是對孩子的啟蒙教育,從語言、行為、藝術等方面,讓孩子多感知、多接觸、多學習外界事物。特別是在語言啟蒙上,這個階段是孩子學習語言,培養語言思維的黃金時期,除了漢語的學習,也要注重孩子的英語啟蒙,將語言培養融入到日常生活,逐漸形成孩子的語言邏輯思維。

    小學階段多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很多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小學階段的學習情況,為了給下一階段初、高中的學習打好基礎。做為家長,除了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掌控外,還要更加註重孩子獨立意識、獨立能力的培養。這個階段的孩子,剛剛走出在幼兒期家長的呵護,在思想上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不適應的情況,更喜歡依賴家長去解決問題。所以,家長要在日常中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適當授權,更多的讓孩子自己去思考、解決問題,你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好像突然間就長大了。另外,這也是逐漸建立孩子自信的過程,讓他自己去完成想做的事,所獲得的成就感,會極大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中學階段關注孩子的自覺意識和上進意識

    當孩子步入初、高中學習時期,可能是家長最頭疼的階段。在學業上要面對極大的壓力,同時孩子逐漸進入青春期,或多或少都會表現出牴觸和叛逆的情緒。可以說,這個階段的教育效果,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做為家長,轉變教育方式尤為重要,我們要收起在小學階段的“說教”和“體罰”,更多的去和孩子溝通,以平等的姿態去和孩子建立交流,特殊問題不能急於求成,要在日常的小事中潛移默化的去改變孩子的思維方式。從“言傳”轉變為“身授”,逐漸培養孩子的自覺意識和上進意識。

    大學階段傾向於孩子的職業規劃

    進入大學的孩子,雖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但也是真正的成年人了。在這個時期,要更加註重讓孩子自己設立學習目標和職業規劃。例如,畢業後是直接進入社會還是繼續深造,要在入學伊始便訂立目標。做為家長,我們不能在去左右孩子的決定,但要更多的利用自己的人生閱歷去給孩子建議,讓孩子走好以後的路。

  • 4 # 我是李平凡

    幼兒園階段更多培養合作和分享,規則意識;小學階段,主要是學習習慣和態度的培養;初中階段,主要是學習方法的培養;高中階段,主要是深度思考能力和大綜合能力的培養;大學階段,主要是規劃能力:領導能力、社交能力的培養

  • 5 # 布衣學堂

    孩子在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到底是靠自覺自律,還是靠父母管教和監督呢?

    其實,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想過這個問題。

    在我看來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於他缺乏自覺性,因此在教育的道路上,家長永遠不要單純指望孩子能“自覺”!

    家庭教育,不要指望孩子自覺

    經常聽到家長說:“我家那小子做事情總是不自覺,什麼事情都要監督他。”

    最近,我的閨蜜也經常在為教育她兒子的事情煩惱,她總跟吐槽說:“我兒子的自覺性真的太差了,總要時刻盯著他才行。”

    就拿吃雪糕這件事來說吧,早上已經吃過一根雪糕,而且保證一天之內不會再吃的。

    沒想到下午又看到他偷偷地躲在房間裡吃雪糕,還以為躲起來父母就不會被發現。

    我對她說,在教育孩子這條道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

    以前的我,也曾以為孩子就要放養,這樣她從能擁有更多自由的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後來我慢慢發現,要教育出一個優秀且自覺性高的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能指望他能自覺,你不約束孩子,那隻會讓他越來越放縱自己。

    我有一好朋友,兒子剛上一年級,她的兒子拒絕去學校,她就給他請假,或者跟他談各種條件,才能讓他乖乖去上學。

    我跟她說:“你這樣教育行不通的,孩子學會跟你談條件之後,更加不會自覺,不會聽你的話了。”

    她說沒辦法,小時候寵習慣了,現在越長大越不聽話了,他不自覺我只能用各種方法哄著他。

    相信如果她一直用這種方法教育孩子,那他以後會更加不自覺,更加為所欲為。

    一直都很認可一句話:好孩子都是管出來的,熊孩子都是慣出來的。

    想培養出一個熊孩子很簡單,由疼愛到溺愛,孩子被嬌慣放縱久了,就會變成熊孩子。

    而想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也很簡單,那就要給他恰到好處的管束!

    有遠見的父母,都會有點狠心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都不會指望孩子能自覺。

    華語樂壇流行音樂天王周杰倫,曾在節目中自爆小時候被母親逼著學鋼琴的辛酸史。

    周杰倫從4歲開始學鋼琴,還被媽媽要求每天練2個小時。

    而小時候好動的他,根本坐不住,媽媽葉惠美就會拿著藤條,默默地坐在一旁督促。

    每當聽見窗外別的孩子們在外頭嬉戲打鬧玩遊戲的聲音,周杰倫心裡就特別的難過。

    周杰倫甚至埋怨媽媽:“為什麼別人都在玩,而我要學鋼琴”。

    但是,媽媽還是不會放鬆對他的要求,拿著藤條逼迫他練琴,他只能繼續練習。

    成名之後的周杰倫,非常感謝媽媽的一番苦心。

    正是因為媽媽的高要求,才讓周杰倫憑藉音樂才華在華語樂壇中有一席之地。

    在《嚮往的生活》中,劉憲華同樣自爆了自己被父母逼著學拉小提琴的經歷。

    小時候的他根本不願意去學,直到十一、二歲時,參加了一個比賽才開始喜歡拉小提琴。

    在一旁的Angelababy看到劉憲華能把小提琴彈奏得那麼棒,問劉憲華:“那你覺得現在感謝父母嗎?”

    劉憲華說了一句,“非常非常感謝。”

    最後,Angelababy嘆了口氣說:“為什麼當初沒人逼我?”

    那些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難免會帶點狠。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如果不逼他們一把,他們就會錯過最好的學習時機。

    畢竟誰的人生都只有一次,不能再重來,錯過了再悔恨當初也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在孩子自覺性不高,不會主動學習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嚴厲督促孩子,這樣才能讓他成才!

    孩子的自覺性,越早培養越好

    今年的高考成績一出爐,廣西理科狀元楊晨煜馬上“火”了。

    他以語文14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理綜290分,總分730分的高分,打破了恢復高考以來廣西理科總分最高分記錄。

    談到兒子以高分奪得理科狀元的頭銜,楊晨煜的媽媽直言:“我覺得他會考好,但沒想到他考得這麼好。”

    談到養育孩子的經驗,楊晨煜媽媽說:

    “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時,監督養成習慣,但定型以後,後面的路就好走了。

    我們平時基本只管好他的後勤工作,他的課業我們就交給老師了,我們就不去打擾他。”

    很認同楊媽媽的教育觀念,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好監督工作,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楊媽媽還提到監督孩子習慣養成的過程是很痛苦的,要時時刻刻地監督他、留意他。

    而且監督的過程中,父母自己也要自律,不能讓孩子學習自己卻在玩手機。

    說到底,就是父母在培養孩子自覺性的時候,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榜樣。

    有一個這麼會教育孩子的媽媽,難怪楊晨煜能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高考狀元。

    如果不是楊媽媽在他不能自覺學習的階段,逼他一把,監督他養成各種好的學習習慣,也不會有現在的他。

    孩子的自覺性培養,越早越好,因為自覺性的建立,是一個漫長複雜的過程。

    在此之前,孩子都不可能自覺地學習,必須要有成人的陪伴、督導以及管束。

    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沒有任何強制的環境中,他將永遠也長不大,也經受不住任何挫折。

    相反,如果你從小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他也會成為大家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作為父母,一旦看到孩子的行為逾越規範時,就要及時指出來並進行糾正,否則他會一錯再錯。

    有時候,孩子需要適當的強制,這種強制並不是對他的壓迫,而是在他意志軟弱的時候幫他克服困難,讓他變得更加堅強。

    有句話說得好,父母管教是基礎,孩子自覺自律是目的,基礎打牢,不怕地動山搖。

    在教育路上,永遠不要只指望孩子自己能自覺、自律,父母還是要起到監督的作用!

  • 6 # 點滴生活每日精選

    孩子的教育真的不能忽視,因為每個孩子發展成長具有順序性,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具有階段性,需要針對性的教育,到了發展不平衡性時期是培養孩子某項指標的關鍵時期,再後面就是出現差異性需要因材施教,長善救失了。教育孩子時,父親和母親要一起配合分工,因為如果一個孩子全程都是母親一手帶大或長期缺乏母愛,又或缺乏父愛的教育和陪伴,在孩子的內心世界裡始終還是缺乏了某些該有的氣質,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 7 # 職場溝通

    孩子的教育階段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1、0-6週歲,這個階段是嬰幼兒,幼兒園,這個時間段裡,重點還是要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這個階段最重要還是父母,你的一切習慣都會影響孩子,比如,你說話習慣,行為習慣,以及夫妻之間、父母之間相處的方式,都會影響孩子的習慣。這個階段孩子是一張白紙,你怎麼畫,怎麼寫很重要。

    2、7-13週歲,這個階段是小學,這個時候就要學校老師和家長,相互配合重點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這個階段很重要,學習不止是課本上的學習,還有很對,課外的學習。我自己不建議家長給孩子報太多的課外班,就孩子的興趣愛好,報2-3個就可以,太多的興趣班,會給孩子在身心健康發展上太多的壓力,只要在這個階段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就可以了。

    3、14-18週歲,這個階段是培養孩子的思維,思想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思考,有自己見解,也是青春期叛逆階段,要以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去引導孩子。現在的孩子都會有攀比心裡,怎麼能消除這些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去了解你,家長也要更深如的去了解孩子,建立朋友式的相處方式去溝通,有這樣一句話,你能給他的家產一文不值,你能給他的思想卻價值千金。

  • 8 # 自律的摩羯寶媽

     我兩個兒子,大兒子十三歲,小兒子五歲半,大侄子(大伯哥兒子)十五歲(目前在我們家居住學習),我在家裡從來不對孩子們發火,更不會吵罵,大聲說話的時候也很有限。我的教育理念父母是來愛孩子的,不是來管的,更不是罵的,所有言行都由家裡的規矩來管理孩子們。

     孩子不是到了多少歲才教育,而是從生下來那一刻,甚至是在母胎裡的時候就開始了教育。比如我家兩個孩子從生下來就自己睡小床,從不和父母在大床上擠,上幼兒園四歲的時候就單獨在自己的臥室睡覺了。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分床分房睡很難,可我們沒有覺得多麼難,因為從小就養成了自己睡的習慣。

     我自己家孩子教育分成的階段是幼兒園以前,幼兒園,小學,中學四個階段(孩子最大也就是初三學生),另外就是父母一定要共同教育分工明確。

     幼兒園以前,是我們對孩子最嚴格的時候,所有的規矩,安全,禮儀等等教育基本都是在幼兒園之前完成(三歲半以前)

     例如:吃飯不允許吧唧嘴,按時起床按時睡覺,每天洗澡等等,所有的生活習慣全部是在上幼兒園之前教導完成。

     這時候的家長一定要有極大的耐心和原則。

     耐心——要和顏悅色,事無鉅細,不厭其煩的引導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事情應該怎樣做。最簡單的例子:上廁所開啟馬桶墊,沖廁所,上完以後關上馬桶蓋這樣的小事。

     原則——不要以為孩子還小,長大了再教不晚,我個人覺得晚了很多。還是上面的例子,我見過很多十歲以上的孩子經常不拉馬桶墊上廁所的。那就是家長原則性不夠,沒有協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第二階段——幼兒園時期:

     從幼兒園時期就要開始引導孩子養成讀書和學習的習慣。我家裡兩個孩子沒有上過什麼早教,親子園,直接上的幼兒園。上幼兒園後才開始了看繪本,看圖書,講故事,畫畫,學習數數等等。我個人覺得學習不要太早,因為孩子需要一定的認知,如果年齡太小就讓孩子們開始學這學那,會把孩子原本的愛好抹殺掉,還會將學習變成一種負擔。

     第三階段——小學階段:

     小學我是分成了低年級和高年級。三年級以後算高年級。

     小學就開始了孩子們正式的學習旅程,我從沒有像其他家長一樣陪孩子寫作業,孩子的作業都是自己完成,一二年級就像幼兒園之前的教育一樣,不同的是這個時期主要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的實驗是很成功的,大兒子在一二年級養成的學習習慣,到高年級一直保持,現在初中是個非常自律的孩子。

     高年級階段,家長就要引導孩子自律,我說的自律不是早睡早起那種所謂的自律,而是要教會孩子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

     第四階段——初中

     初中階段是個很奇妙的時期,孩子青春期叛逆,開始和家長對著幹是經常的事。大侄子也曾經在家裡和父母對著幹,在我家裡被我收拾的服服帖帖。這個時候父母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是關愛。比如每天上學放學的時候一個擁抱,一個親吻都會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這個時候絕對不能讓孩子感覺缺少愛。

     最後再說一點關於父母兩人的教育分工,我和我老公兩人對孩子們都不發脾氣,但是孩子們對我們都有敬畏感。我曾經問過孩子們,你們怕誰,是爸爸還是媽媽。他們回答我很滿意,我們誰都不怕。確實我不希望孩子們怕我們,而是希望他們愛我們。老公在家的責任就是帶著孩子們瘋,帶著他們玩遊戲,帶著他們踢球,下棋等等。而我的責任就是給他們做好後勤。

     現在有錢,有閒,有才有能力的父母很多,但是真正做到有心有愛的父母很少,希望看到這篇問答的父母努力做一個有心有愛的父母吧。

  • 9 # 一隻大鴿子

    自己有經驗的而且確實有效果的就按經驗來,自己沒經驗的就做好後勤和生活思想上的引導,幫助他養成良好的習慣。

    不要在網上看了什麼東西就強迫他去做,不要別人幹啥就讓他幹啥,要多溝通

  • 10 # 牛小歪

    我是二十九歲(1977)開始做父親的,當時的職業是中學教師。孩子未出生時我就考慮到教育問題。我當時的思路是,仔細回顧了自己這二十多年來走過的路,總結一下成敗得失,設想當初假如長輩(包括老師,領導)引導方面做得更好些,自己又會怎麼樣。於是在與妻子討論後,確定了對兒子的教育大體方向是,靠讀書改變知青子女的命運,走成為科技人才的道路,起碼要能健康快樂地立足於社會。

    從孩子十八個月開始啟蒙,內緊外鬆地陪伴他成長,直到放飛他留學讀博,我總是從自己的經歷,從自己在教育崗位上看到青少年成長中的正反兩方面案例裡獲取提醒,注意糾正偏差。

    很幸運,現在我們就在享受對兒子的教育成果~有兒如斯,夫復何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戒掉晚餐,對身體健康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