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浮沉一月明

    此裕祿非彼裕祿,此裕祿乃晚清大臣喜塔臘·裕祿,滿洲正白旗人。

    要說裕祿是慈禧太后的寵臣,倒也沒錯。光緒時期,裕祿先後兩江、直隸總督,後官至軍機處大臣,禮部尚書兼總理大臣,是慈禧手下炙手可熱的的人物。

    1900年,義和團運動在京津一帶興起,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攻擊西方列強在華使館,裕祿奉命圍剿。初期時候,裕祿對於義和團運動採取了殘酷的鎮壓政策,但可能是由於個人能力的原因,也可能是由於其他官員對於義和團的支援,裕祿可謂是屢戰屢敗,西方列強使館屢屢遭受義和團攻擊。

    隨即西方列強糾結部隊,以保護使館為由,八國聯軍侵華,裕祿對義和團改鎮壓為招撫。面對洋人的堅船利炮,義和團硬生生用血肉之軀在廊坊早就了一場廊坊大捷,更加惹怒了洋人,因此增兵進攻天津地區。

    這一次,裕祿也好,義和團也好,沒能再次創造神話,天津大沽口炮臺失守,旋即天津城也很快失守,裕祿兵敗後退守北倉。兵敗之後,裕祿被慈禧太后革職,但仍令其戴罪立功,指揮軍隊對抗八國聯軍。然而此時的大清帝國和他的八旗鐵騎已經行將就木,日薄西山,面對八國聯軍的步步緊逼,裕祿無力抵抗,一敗再敗。

    面對如此慘狀,絕望的裕祿選擇了自殺以殉國。裕祿雖然軍事指揮才能不怎麼樣,屢戰屢敗,但為難之際,能一身殉國,至少比那些漢奸敗類強多了。

  • 2 # 龍支子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間,任直隸總督,因楊村兵敗自殺。裕祿,字壽山,喜塔臘氏,滿洲正白旗人。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時任直隸總督的裕祿,在大沽炮臺失陷後,率殘部退之楊村一線設防,8月6日防線被聯軍輕易突破,深知大勢已去的裕祿,舉手槍自擊胸部自殺,中彈後未立刻斃命,由其僕人揹負夾雜在逃兵和百姓人群逃難途中死亡,後被僕人草草掩埋。據《清史稿》所載,裕祿出身世家,父親崇倫為湖北巡撫,後以刑部筆帖式捐生入仕,歷任安徽巡撫、湖廣總督等職,任內多有政績和軍績。但在任直隸總督期間,對義和團運動的態度左右搖擺,在運動初期,曾緝拿過義和團地方首領姚洛奇,後期又深受義和團巫術蠱惑,曾在義和團“恭迎仙姑”儀式中長跪不起,還與義和團首領張德成、曹福田稱兄道弟,為二人上書朝廷請餉等。裕祿對待義和團運動的態度並非完全出自個人,也反映了大清帝國沒落的無奈,面對列強在中國土地上橫行霸道,卻又無力對抗,心有不甘的滿清貴胄們多有利用義和團力量對抗列強的心思,希望有神蹟發生,因此,造成這一時期朝廷對義和團在政治上“撫”和“剿”之間的搖擺不定,而列強以先進武器裝備的聯軍大舉入侵時,那些靠畫符、唸咒抵禦外侮的義和團無異於螳臂擋車,裕祿的悲慘結局已無可避免。對他個人而言,自殺是正確的選擇,否則他也逃不過慈禧的屠手,《辛丑條約》簽訂後,端親王載漪、莊親王載勳等人的結局,就是他真實下場的寫照。

  • 3 # 王老先僧

    很簡單的一句話,自己選得路,跪著也要走完。導致裕祿自殺有兩點:第一,領導不是好領導。第二,過於信任義和團。老四總結此事件為——超人不會飛事件。

    領導不是好領導。

    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跟光緒間隙頗深,光緒不聽話,老佛爺很不開心,久而久之便有了廢帝的想法。但尷尬的是,晚清國立衰弱,洋人隔三差五干政,慈禧從年輕那會兒就對老外有陰影。廢帝是個大事,慈禧雖然有想法,但並沒有立即實施。正巧,趕上端郡王的老婆(慈禧侄女)素善詞令,詞令是什麼玩意兒?就是張口閉口引經據典,對答雅緻,很會說話的意思。慈禧自小是個文藝女青年,於是,便把端郡王的老婆招進宮侍奉自己左右,其中隨行入宮的還有她的兒子溥儁。文化人喜歡文化人,端郡王他老婆深受老佛爺寵愛,她兒子溥儁(jun)耳濡目染也深得老佛爺歡心。端王抬眼一看,既然自己老婆和兒子在宮裡那麼吃得開。便心想:既然老佛爺想另立新帝,我兒子溥儁又是太后面前的紅人,那皇帝這個位置,溥儁是不是大有機會?兒子如果當皇帝,作為他老子往低了說是不是可以弄個監國、往高了說保不齊還能幹掉慈禧當太上皇呢。端王有情,慈禧有意。一番內部慫恿後,廢帝一事就那麼愉快的決定了。溥儁進宮當了大阿哥,美名曰:光緒體弱多病,又沒有子嗣,溥儁承繼穆宗(光緒),免致虛位。溥儁當了候補皇上後,他爸爸端王實力大增。但,廢帝的事情,慈禧卻遲遲沒有再開口。當時,山東大鬧義和拳,山東巡撫毓賢對此不但不加阻止,還非常感興趣。他密稟端王說:“王爺,您可不知道,咱山東那片的拳民老狠了,刀槍不入、飛簷走壁,超人裡的superman。如果有了他們的幫助,咱大阿哥登基指日可待。”端王一聽,聯想到老佛爺遲遲不廢帝的原因,應該是害怕洋人干涉。既然怕洋人,那把洋人趕走不就行了嗎。義和拳那麼厲害,驅逐洋人還不是灑灑水的事情。端王隨後便入宮面見慈禧,把義和團是超人的事情稟告慈禧,慈禧半信半疑,便派裕祿去實地考察。

    過於信任義和團

    裕祿跟端王,那也是穿一條褲子的老爺們。到了山東,巡撫毓賢召集了一大幫義和拳的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鐵布衫、紅燈照,聖母下凡,一番實況演出後,裕祿嘖嘖稱讚,超人、妥妥超人,說上天就上天,根本不給你質疑的機會。一萬來個人的編制,硬生生讓他當成了十萬雄獅。就這樣,慈禧信服了,她下詔,命裕祿將各省拳民收編為團練,用以抵抗侵略軍。

    當然了,裕祿畢竟是個見過世面念過書的人。他雖嘴上承認他們的不凡,但心裡卻打起了小九九。他給朋友福建總督許應騤的信中這樣寫道:

    他們宣稱擁有超自然之法力和魔法,或可虛張聲勢,挫敗敵人的銳氣。然若我等相信其荒謬之言,相信他們確實在戰鬥中能夠因此受益,那麼雖然不至於致命,但也是大錯特錯。

    由上可見裕祿其實是不相信這些超人的,但奇怪的是他為什麼不像軍機大臣榮祿那樣如實諫言呢?

    老四認為:一是因為慈禧對廢帝一事早已迫不及待,她太討厭光緒了。但她更討厭洋人干政,義和團的出現恰恰成了慈禧當時的救命稻草。在那種情況下,倘若裕祿如實上奏,丟官是小,丟腦袋事大。二是因為,義和團之事,由端王親自舉薦。自溥儁進宮後,端王權利如日中天,剛毅、趙舒翹、徐桐。他不敢,也不願。人非聖賢,榮祿根本沒有那麼大的精神追求。

    久病亂投醫,裕祿在信中說:

    義和團並非訓練有素的軍隊,但是他們隨時準備出戰,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看到百姓勇氣可嘉,同仇敵愾對抗外國軍隊,實在是令人倍感欣慰和驚喜。

    裕祿不相信義和團,但他沒有任何辦法反抗慈禧命令的,他把希望寄託在義和團那幫偽超人身上。隨之不久,大沽口失手,義和團李鬼遇上李逵,聶士成奉旨赴天津防守,與義和團衝突。聶士成屢屢通知裕祿。但裕祿仍是固執己見,明面調解,暗地裡卻彈劾聶士成,偏袒只會張貼宣傳標語的義和團。聶士成陣亡後,馬玉昆扼守京津車道,與義和團協同作戰,義和團不但不聽指揮,而且竟指責清兵頭戴草笠是洋奴行徑,多次向裕祿叫囂,否則便與馬軍開仗。裕祿,不得已去除清兵斗笠。有日,暴雨突至,大雨遮面,清兵無草笠遮掩,視線不清,遂死傷大半,津城失守,部隊退到北倉。

    洋人虎視眈眈,退無可退的裕祿竟然仍天真的相信義和團拳首的超人法則,但等到城門大開,義和團卻盡數逃走。裕祿得知被騙,落荒而逃。退到楊村後,自殺。

    裕祿為什麼自殺?

    因為他相信超人會飛,但現實告訴他超人不會飛。作為慈禧的寵臣,他非常瞭解慈禧的性格。老領導端王狼子野心,他根本就不會管別人死活,他只管義和團能不能助自己兒子溥儁登上皇位。端王騙了慈禧,慈禧不會允許有人騙她。裕祿自殺,不過是選擇了一種逃避懲罰的方式。他很聰明,但站錯了隊伍。他明知道超人不會飛,但仍舊對其寄予厚望,這是妄人行為。

    裕祿死後,被慈禧奪職處理。如果他活著,老四相信他走得也不會很體面。

    超人不會飛,裕祿更不會飛。倒是慈禧會飛,人家寫個悔過書就大剌剌跟老外議和了。

  • 4 # 秉燭讀春秋

    他在鎮壓義和團運動中,實行殘酷的鎮壓,但收效甚微。   

    到後來義和團越鬧越大,義和團在北京得到保守派官員端郡王載漪、剛毅、趙舒翹等人的支援,進入北京攻擊教堂洋人,致使各國公使一方面要求天津英軍司令西摩爾率領各國聯軍至北京保護使館。   

    裕祿接到命令,前往阻擊英軍司令西摩爾和聯軍,但大沽口炮臺失守,天津陷落,裕祿畏罪潛逃,逃至楊村走投無路,迫於壓力服毒自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方有錢個子高且學歷高,女方比男方小七歲,男方喜歡女方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