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五柳書屋646
-
2 # 布林什維克-潘
首先,大臣,相,卿,這類稱呼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稱呼,就比如英國首相,中國稱之為首相,而英文卻是prime minister直譯過來就是首要的部長,然後經過文化修飾之後叫做首相,所以這些稱呼在全球沿用本身就是不太恰當的提問,但是就日本而言確實恰當的,因為日本文字很多都是從中文中來的,大臣,相,卿這些稱呼當初也是從中國來的,至今沿用,所以我們就討論下中日在這方面區別的原因。 首先是文化層面。眾所周知,日本的語言和文化比較雜糅,中國稱呼為“洋涇浜語言”,西方稱為“皮欽語”,其實就是雜糅的語言,這類雜糅語言除了基本的語言體系之外夾雜了太多的外來的詞彙甚至語法,以至於語法和詞彙極度混亂,日本就是一個典型。 日語借用了很多外來的詞彙,但是卻並沒有將其消化吸收掉,就比如我們在看日本動漫時,有很多日語直接就用的中文文字,我們有時候根本不需要懂日語就能看懂是什麼意思。正因為日本的這種雜糅語言沿用至今導致了日文中有很多外來的文字並且日本沒有將其消化吸收掉。所以日本有“大臣,相,卿”這種稱呼其實並不是日語延續了中國古代的名稱,而是日語始終將漢語古代詞彙作為外語詞典固定使用,沒有真正消化吸收。
當然中國同樣也會受到外來語言的影響,尤其是在學術領域,漢語為此做出了很多妥協,不然跟不上學術的腳步,但是漢語有很強大的消化吸收功能,而且漢語詞彙極多,又極其複雜,在逐漸深刻理解詞彙的含義之後就會找到相對應的字來組詞,將其變成我們的語言,就比如說“肯德基”之類的,再或者說“黑洞”。過去很多音譯詞被轉化成意譯了,而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轉化的過程。
其次就是歷史層面。其實就歷史來說相對而言就比較簡單了,就中國而言從隋唐到宋代,每每借鑑前朝的失敗就會出現新的行政,軍事,經濟體,而管制的稱謂即便是沿用前朝的稱謂,但是其手中掌握的權利也會被大幅削減,宰相的權利一直在被削減,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後對於唐代的官職體系,尤其是軍隊體系幾乎被摧毀。在中國這些名詞隨著改朝換代發生變化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更何況中國近代社會劇烈變化,從鴉片戰爭到滿洲國,又經新文化運動的洗禮,文革之類的,很多舊稱直接就被摧毀了。
反觀日本。天皇制度沿用至今,儘管天皇權利發生很多變化,但是沒有發生朝代的更迭,故而稱謂變化不太容易發生過多的變化。
-
3 # 歷史就在那裡
必須要說明的是:大臣,相,卿這些中國古代官員的稱呼在國內已經沒有了,但西方國家肯定是不會使用中國的官員名稱。
因為很多英語單詞被翻譯成漢語是並沒有採用音譯的方式,而是在漢語裡尋找含義相似的詞語以作為英文的中文釋義。
除了這些名稱外,中國古代的爵位制度,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並不是西方人的首創,僅僅只是因為早期翻譯時,將他們對應著翻譯。
其實這五等爵位在中國的歷史極為悠久,像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的秦穆公,晉文公,冠軍侯等等就是貴族的爵位。
而我們的近鄰日本,因為在歷史中受到古代中國的影響,日本的部分官位名稱和中國古代是相同的,但功能也有不少差別。
比如:日本的某某省(像外務省,大藏省)是中央直屬的行政機構,而國內的省指的是地方的最高行政單位。
回覆列表
中國古代是有宰相的。從明朝朱元璋以後,就不再有這一官職了。清朝的首席軍機大臣相當於明朝的首輔。日本國曆史上一直是中華文化文化圈裡面重要一員。清末日本侵華的時候。它自稱是漢文化的繼承人,在文化上以中華文化繼承人自居,而相和卿等詞彙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詞彙和標誌。因為日本人認為,崖山之後無華夏,從骨頭裡鄙視此後的中國,支那一詞即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