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尋夢人
-
2 # 逆光下的微笑954
年三十是年尾的最後一天,我們全家會早早地就吃完飯,坐在一起嗑瓜子說一說今年做了哪些大事好事,來年準備幹些啥,然後就是一起熬除夕,初一會早早地起床,然後就是響開門炮,開門炮預示著紅紅火火,然後就是贏拜年的孩子們,我們也會第一時間給遠方的親戚朋友打個電話問聲過年好之類的等等
-
3 # 乀苼若夢
我我哪裡大年三十就是先把家裡的事做完,例如,貼對聯,掛燈籠,煮大肉,拜佛,等等,搞完後先等家裡人齊了在吃團圓飯,吃完飯後還要陪老爸去親戚家裡拜年,等拜完年回家再和家裡人坐一起打打牌看看春晚,聊些一年的所見所聞,等到凌晨12點然後去放煙花爆竹慶祝新的一年,以上差不多就是我們那邊的年三十了,六七年了都沒有回來過年了,今年又回不去了,唉!
-
4 # 幸福莫於枕著你
中國有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而且每一個地方過年的方法都會有不同的地方。但過年的主要意義是家家戶戶團團圓圓。寓意新的一年裡生活更美滿,事業有成。
我由於是單親家庭,所以和許多親戚比較少有聯絡,我們大年三十,在老家的人中午會做一大鍋年夜飯,一家人一起聚聚,聊聊天。然後會讓家裡的小孩子下午出門撿一大捆木材,放在房屋周圍,然後大年初一的早上讓孩子把木材抱進廚房。因為“材”有諧音“財”,抱材進門寓意抱財進門。讓新的一年裡財源滾滾。這是一個蠻有趣又很有過年意義的一種習俗。
大年初一的早上,早餐就是一份湯圓,純手工製作的湯圓,有白糖餡兒,有黑芝麻餡兒,有瘦肉餡兒還有白菜餡兒。各種各樣,每一種吃在嘴裡都有幸福的味道。早餐吃完,就到了收壓歲錢的時候了,這才是新年最喜歡的時候。我喜歡這樣的節日,你呢?
新年快樂!
-
5 # 小飛魚不自由
我家大年三十要吃團圓飯,多晚都要等到全家人到齊一起吃,原來爸爸的工作是餐飲行業,家家戶戶吃完團圓飯才能回家,媽媽就說一定要等人齊了一起吃,現在爸爸退休了,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可我卻成為了一名社群工作者,每年大年三十都在崗位上值守,現在大年三十全家人希望等著我回家吃飯,不管幾點下班,大年初一,我們家一定要吃點剩飯,媽媽說,寓意年年有“餘”!
回覆列表
1、掃塵 2、貼春聯 3、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4、年畫 5、守歲 6、放鞭炮 7、拜年 壓歲錢 8 、蒸年糕 9、包餃子
1、掃塵“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2、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3、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中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4、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中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中國現今中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曆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曆,至今風靡全國。
5、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6、放鞭炮 又稱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中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